清热行血汤 (凉血通瘀法)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 鲜生地六钱 粉丹皮二钱 五灵脂一钱五分,酒炒,包 西赤芍一钱五分 光桃仁七钱 杜红花五分 炒穿甲六分 生甘草五分 【主治】治风温内陷,经行即断,身反似凉,胸胁满痛,状如结胸,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舌色紫绛,润而不燥,或舌鲜 红,中心黑润。脉左弦涩,重按反数。即陶节庵所谓血结胸者。 【方论选萃】 近代·何廉臣:此乃凉血通瘀之法。方用鲜地、丹皮,清营泄热为君;臣以桃仁、灵脂,行瘀消痰;佐以赤芍、生草,酸甘化阴,回 护新血;使以穿甲,引入病所,使凉血通瘀之品,速奏功效。《金鉴》云:热入血室,病由肝实,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泄之。不能刺者, 代以清热行血汤治之。若其症寒热如疟,可用小柴胡汤加归、地、丹皮。否则当清热行血,以通血室之瘀积,不得概以小柴胡法治之也( 《温热病方汇选》)。 【按语】 此治温热内陷,热入血室之法。妇人适逢经期,而病温热,邪热入营,经行即断,状如结胸,昼则明了,夜则谵语。舌色紫绛,润而 不燥,脉小弦或涩,是其征也。治以凉血散瘀为法,方极轻灵可取,何氏论之极是,学者自当留意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