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

 johnney908 2015-01-04

《黄帝内经素问-》略解

 

 

   原文部分使用的是粗体繁体字。有些字在输入法中没有,一律在()内注明。解释部分使用小号非粗体字.《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此篇大论实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的运用典范。

 

释痿:

    痿是一种古中医病名。《说文》:“痿,痹也。”  《康熙字典》引《前汉-哀帝纪-痿痹注》:“如淳曰:两足不能过曰痿。”    《诸病源候论-虚劳风痿痹不相随候》:“夫风寒湿三气合为痹,病在阴,其人苦筋骨痿枯,身体疼痛,此为痿痹之病,皆愁思所致,忧虑所为。”    在《内经》中痿痹经常连起来用,说明这两种病有很多共性,比如在病位(多表现为四肢运动障碍)、症状(不仁或者不用)、诱因(外邪或者精神因素)等。而且两者可以相互传变,如本篇就有:“发为肌痹,传为脉痿”的话。但是《内经》又把两种病单独分篇讨论说明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   又,《太素》:“痿者,屈弱也。以五脏热,遂使皮肤、脉、筋、肉、骨缓痿屈弱不用。”  吴昆:“痿与萎同,弱而不用之意。”   《吕览》:“多阳则痿。”

 

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1),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2),則皮毛虛弱急薄(3)(4)則生痿(5)也。

 

(1)筋膜《素问考注》;“筋与膜同类而异形,所以连缀脏腑,维持骨节,保养(月困)肉,为之屈伸自在者也。”

(2焦:通僬。憔悴的憔,困顿委靡的意思。

(3)急,《说文》:“褊也。”《增韵》:“迫也。”   薄,《楚辞注》:“林草不交错曰薄。”《诗-周南》:“薄言采之。”又轻也。   综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为:因肺有热,耗伤津液使肺叶困顿委靡,皮肤毛发失却滋养。

(4)著:《孔子家语-注》:“著,居也。”此处引申为长期,或者一段时间存在(肺熱葉焦。皮毛虛弱、急薄)这种情况。

(5):《释文》:“两足不能行也。”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1),虛則生脈痿,樞折挈(2),脛縱而不任地也(3)

 

(1)参考:《素问-调经论》:“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  中医认为五脏藏神,某一脏气的虚实可以影响到所藏之神(某一情志)的变化,反之,情志的变化一样也要影响到所关联的脏气的虚实。举心为例,大家都有的经验,人在大笑的时候有时会出现短暂的两足痿弱现象,一般都会说笑得坐到了地上,其实这是由于喜则(心)气缓,喜伤心的现象,由于心主血脉,此时往往还会伴有痛证的出现。

(2)樞:《说文》:“户樞也。”此处引申为关节;   折:《说文》:“破木也。”这里引申为失去。    挈:《说文》:“悬持也。”这里指关节原本可以提拉和支持人体的功能; 枢折挈就是关节失去原来的功能,不能随意运动。

(3) 脚胫驰缓而不能覆地。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1),骨枯而髓減(2),發為骨痿。

 

(1)不举:无法挺直,

(2)肾主骨生髓而为水脏,肾气热则肾水枯竭,不能有效营养骨髓。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1),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2),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3) 。此之謂也。

 

(1)张介宾注:“肺位最高,故为之长。覆于心上,故谓之盖。“

(2)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郁。郁则生火,肺属金,故曰鸣,鸣有咳的意思。这是说精神因素可以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

(3)王九峰说:“肺为华盖,司气化而主皮毛,譬如天之雨露不施,则万物不生;树之剥肤亡液,则枝叶必槁也。”因肺热伤津,使肺不能很好的向全身输布津液,可以导致五脏的津液缺失,从而引起肢体的各种痿证。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1),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2)。故《本病》(3)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痺,傳為脈痿(4)

 

(1)胞络:《素问-评热病论》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指的是心包络。绝者阻绝。

(2)心下崩:心气下崩。溲:此处泛言大小便。溲血:愚以为是泛言,不但指前后尿血,还可以包括女子血崩。

(3)《本病》:上古著作,今已经失传。

(4)失血导致血脉空虚,不能充养肌肤而发展为肌痹。传:传变。

 

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1),入房太甚,宗筋弛縱(2),發為筋痿,及為白淫(3)。故《下經》(4)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內也。(5)

 

(1)肝在志为怒,愿望不遂则肝气欲郁,欲郁则向外以求发泄。

(2)肝主筋,前阴为宗筋之所聚,房劳而宗筋驰缓,乃伤肝也。

(3)白淫:犹言男子遗精,女子带下。

(4)《下经》:上古著作,今已失传,以下同。

(5)使内:房中,男女性事。

 

有漸于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于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于大熱也。

帝曰︰何以別之?

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1)

 

(1)独取阳明不是说只取阳明,而是不管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痿证,在治疗的时候都要同时考虑阳明。

 

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1),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于宗筋,宗筋之會,會于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于帶脈,而絡于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1)张介宾注:“阳明,胃脉也。主纳水谷,化气血以滋养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1)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2),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3),則病已矣。帝曰︰善。

 

(1)一个各字强调了独取阳明的意思不是只取,而是要同时考虑。

(2)治疗痿证的总的原则是“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原文是讲针刺。本于这样的原则使用汤药治疗应该一样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3)由于原文讲治疗是指针刺,各以其时受月是时间针法的问题,月泛指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