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第五泄记原文及注释

 水瓶座的书柜 2015-01-04

观第五泄记 

《观第五泄记》是袁宏道的一篇游记。

“第五泄”意为第五级瀑布。位于今浙江诸暨境内,那里有五处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瀑布所在的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观第五泄记

  • 作品出处

    《袁中郎全集》

 

原文编辑本段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观第五泄记观第五泄记

疾趋,度石罅(13),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编辑本段

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1]第五泄

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

③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

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 此处为名词用如状语,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⑦掣折:转折。

⑧欹(q ī):斜靠。

⑨以:用 纬:编织物的横线。

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

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

⑿谛观:仔细看。

13.掉:摇动

14.罅(xià):裂缝

15.趋:走

16.见,同“现”

17.悸:害怕

译文编辑本段

看第五个瀑布游记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作者编辑本段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其他编辑本段

本文中的“掉”。与现代汉语中的“掉”,指“掉下”、“落下”,和“钢笔掉了”意思不同。上文“撼山掉谷”中的“掉”,指“摇动”,“摆动”,句意为瀑布直泻而下,使高山、深谷震动。“掉臂”指甩动胳膊;成语“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摆动不了,比喻机构庞大或人事太多而指挥不灵;“掉舌”指搬弄是非。从这个词看出,不少词古今含义差别很大。理解古文时不能贸然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文言词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