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探奇】吼山-袁宏道

 高山仙人掌 2020-04-25

吼山

吼山石壁,悉由斧凿成,峭削百余仞,乍见亦可观。山下石骨为匠者搜去,积水为潭,望之洞黑如墨汁,深不可测。每相去数丈,留石柱一以支之。上宇下渊,门闼洞穴,窈窕纡回。雨后,飞瀑缀帘而下,余等自外望,兴不可遏,呼小舟游其中。潭深无所用篙,每一转折,则震荡数四,舟人皆股栗。因停舟石壁下,观玩良久。陶氏有山房在此,颇称幽奇,然荒芜甚,轩前草,深丈余矣。

作者简介

吼山胜境以奇险为其特色。袁宏道写吼山分为远观、近览、探幽。余韵四个层次。

远观全貌,百丈石崖壁立,险峻逼人;近览仪容,石柱支撑,上宇下渊,渊深莫测,洞穴迂曲,奇境绝伦;探幽寻胜,深入宇下之渊,虽未写渊中所见,但水深无底,船身震荡,使游人“股栗”,读者也随之心悸。吼山景以奇险胜,但如一味奇险,则必令人望而生畏,难免“可望而不可即”之憾。如今,袁宏道这篇游记,在近览及探幽之间,夹写雨后飞瀑,“缀帘而下”,奇险中透出秀雅,两相配合,既符合人的审美需求,且绘出了吼山的多姿,又成为由近览转入探幽的吸引力,“兴不可遏”的游人怎能不深“游其中”? 陶氏山房是写景余韵,书房默立于荒草间,以它的“幽奇”与“荒芜”给吼山再添无穷余味。

本文写景中夹记游,并首先交代了吼山奇境的形成,而且时时抒发不同景物使游人产生的不同心情、不同感受,人与景、景与情融合为一。有了这篇游记,吼山景物吸引读者,作者心情感染读者;读完此记,似乎身临其境地随同作者作了一次吼山之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