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是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

 金品之文集 2015-01-05

春节是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

By金品之

 

中国传统文化最基础的一对范畴是阴、阳,最基本的理念是阴阳和合,天、地、人合一。我国农历历法完全彻底地体现了这种独特的理念。

农历由阴历和阳历两部分组成,是阴阳合历。阴历是根据月球相对地球运动的影像制定的。晴天的夜空,肉眼看不见月亮,这一天就是朔日,即每月的初一。然后月牙儿逐日增大,到了十五始成满月,这一天就是望日。然后是下半月,月牙儿逐日缩小,到了又看不见,就是又一个朔日,即下个月的初一。阴历是供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用的,月日都用数字表示,其中包含全年的节日和假日。显然,阴历是天地人合一中的“人”的部分。

这都是些常识性的废话。说这些废话,意在强调农历的阴历部分是月历。而所谓月历有两个含义:一是如上所述,月历是根据月影确定的;二是强调月历是月循环的,每个月都一样,因而单凭自身无法确定哪个月是正月,从而就不知哪一天是一年的起始,即春节。于是就存在一个“置正”(即设置正月)的问题,而这就需要阳历了。

农历中的阳历部分,其历法原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相对运动编制的。它是年历,一年一循环,不但能看出春夏秋冬四季,还有更详实的二十四节气。显然,阳历反映自然变化,是天地人合一中的“天”和“地”。“天”用十天干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用十二地支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各一顺次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等等,用来标示年序,六十年一循环。月序和日序,也采用同样方法表示。如公元2014年12月23日,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就是:甲午年丙子月戊辰日。干支纪年法的这种复杂性,充分表达了我们先人对自然规律神圣性的敬畏。也正因为此,干支纪年法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是不使用的。

现在回到置正问题。一年四季始于春。汉代以降至今,置正一直沿用建寅制,就是把始于立春的寅月作为农历(阴历)的正月。“干支纪年立春始”的历法理据正是基于此。那么能否把农历(阴历)年的正月初一(即春节)也定在立春这一天呢?不能。为什么不能呢?因为立春这天不一定是朔日,而春节是阴历年的一月一日,一定要在朔日。

立春通常在公历的2月4日,有两种可能:一是立春这天就在阴历的朔日,二是立春处在前后两个朔日之间。前一种情况,立春就是春节,如公元1992年2月4日立春和春节就在同一天。后一种情况,就要坚持“春节是离立春最近的的那个朔日”的原则。如1991年立春前的朔日是1月16日,离立春19天;立春后的朔日是2月15日,离立春11天,春节就在2月15日。又如1993年立春前的朔日是1月23日,离立春12天;立春后的朔日是2月21日,离立春17天,春节就是1月23日。

记住哦!干支纪年立春始。春节是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