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里有一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 非常有意思,原文就不上了, 我大概翻译一下:
孔子在堂, 他的四个学生陪坐左右。
孔子说道: 虽然我比你们都虚长几岁, 但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大一点, 又是你们的老师,就不敢说话了。 我今天问问各位,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懂你们, 假使有人懂你们,愿意任用你们, 你们有什么志向,都来说一说吧!
孔子话音刚落, 子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假如有一个千辆战车的国家, 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常有刀兵之患, 加之民贫国弱,百姓饥寒交迫, 若我去治理它,给我三年时间, 可以让国富民强,抵御外侮, 并且让百姓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笑而不语! 对冉有说,说说你的志向吧?
冉有说道: 一个方圆几十里的小国家, 如果我去治理,三年内可以使百姓富足, 但若说振兴礼乐教化, 那只有等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孔子不作评价, 转头问公西华道,你的呢?
公西华说道: 我可不敢说我能做到怎样, 但我可以学着做一些东西, 比如宗庙祭祀的工作, 或者诸侯会盟或朝见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礼仪的官员。
孔子再问曾皙。 曾皙鼓瑟渐近尾声, 铿然停住,长身而起: 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人的都不一样。
孔子说:不过各自谈谈理想,但说无妨。
曾皙答道: 暮春时节,天气回暖, 春天的衣服已经换上了, 约上五六个年轻人,六七个少年, 在城南的沂水中沐浴, 登上舞雩台吹吹春风, 唱着诗歌走路回家。
孔子听完后,喟然长叹道: 我的理想,和曾皙的一样啊!
汪曾祺曾在他的文章中, 讲到当年西南联大有一本《大一国文》, 为学校各系必修科目, 这本书选取的文章非常有倾向性, 其中就选了这篇——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 这种超越功利性的, 接近于庄子道家生活的儒家思想, 对当年的联大的学子影响颇为深远。
今日之大学,恐难再有此等气度, 复旦大学的民间校训: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正是此精神之绝佳注解!
我以为,这是《论语》中, 极其具有华彩和浪漫的一段, 每次读到这里,不免心有戚戚焉。 好比现在老师让班上学生谈理想, 有些学生要做大老板, 有些学生要当科学家, 有些学生要做大官, 有的学生要做学者, 忽然有一个学生说, 他的志向,不过是喝喝茶,看看书, 和朋友们四处游山玩水,虚度此生。
这份潇洒,旷达的情怀, 自有一种淡泊名利的不凡气度。
我们常常接受的教育是: “光阴易逝,此生不可虚度。” 但,诸位静心细想, 何人一生不是虚度?
提笼架鸟,斗鸡走狗, 自然是虚度光阴, 悬梁刺股,封侯拜相, 又何尝不是虚度光阴?
虚度不虚度, 人各有志罢了!
2014年2月23日于北京雨安居
作者 吕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