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读多思才能“肚中有文”

 小新绘本馆 2015-01-05
□李建邡
  毋庸讳言,当下中学作文教学的状况是不能令人完全满意的,相当多学生对作文抱有畏惧心理,许多学生因应试魔捧的指挥而失去了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因为没有读书的积累,缺少了精华的吸纳和提炼,因而很少有独到的、精彩的、发自内心的深层表达。他们一遇作文,便茫然不知所措,冥思苦想,文思枯竭。这样绞尽脑汁“硬挤”出来的文章,必然内容贫乏,语言无味,如同“嘴尖皮厚腹中空”,缺少应有文化品位。且不说老师不会满意,就连自己都会觉得寒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无材料积储,即便是一流写作高手,也难以捉笔成文。有鉴于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之时,绝不能单纯传授“为炊”之道,一味指导写作技巧,而应该从作文的“本源”入手,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找米”下锅,不断地积储写作素材,让鲜活、丰盈的写作素材如同汩汩滔滔的“清泉”喷涌而出,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新颖独到的优秀作文。
  中学生朋友作文要做到“肚中有文”,首先必须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学会观察和思考,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切不可轻忽思想和语言的积累。古典诗人陆游早就明确指出:作文必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习作者的必经之途。只有“博观”,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内蕴,在广泛涉及过程中吸取鲜活的养料,以增强自己的思辩能力。只有“厚积”,才能调整自己的语言贮备结构,并在自己的语言模式贮备中搜索,不断地寻找出最适合主旨表达的语言模式,以使文章的整体表达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和令人愉悦的审美空间。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有的中学生朋友,正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多方面的积累,并提升了写作水平。例如本刊今日C02版的《玩》便印证了“思索“、“积累”所产生客观效应。
  《玩》 是作者文化积淀和写作才情的集中展示,一般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玩”不出什么名堂,而此文作者却“玩”出了独特的境界。作者选取了“八旗子弟”这一特定的对象,采用了简笔勾勒的表现技巧,写出了他们的骄纵跋扈,这是作文的第一个层次。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文中更深层次地看到他们为所欲为造成的严重恶果:“看似坚不可摧的城门在洋人的枪炮下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北京城中的人也想过要拿起枪抗击。但他们发现,自己只握得动烟枪了。这时候,城中人满身的‘玩性’反而赋予了他们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泰然的气度。”这里具有理性思维色彩的议论,同时带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文章的思辩性很强。
  由此看来,只有不断地思索和积累,才能赋予文章以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学的情趣。因此,我们的中学生朋友一方面要不断地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并且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认真思索,形成自己的独得之见。另一方面,必须广泛阅读各类文本材料,特别是我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并持之以恒地反复体味。这样,捉笔行文之时,才能做到源头活水滚滚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