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表/方贤明
拙博《寻根问祖》中引述了方东先生的文章。方东先生认为慈溪鸣鹤场上岸、下岸方家,为方氏宁波始祖方轸的正脉,上岸和下岸方家是方轸的嫡系后裔,而我方家正是上岸和下岸方家人。但我不知道他的依据是什么。不久前我与方东先生取得了联系,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方东先生也是方轸的后裔,慈溪人且年轻有为,是专门研究方姓源流的专家。他一一作答,解了我的疑惑,并给我寄来了他的著作《范市河头方氏史迹遗闻》。书中把方姓的起源以及一代代传至方轸的几千年的源流都清清楚楚。我根据书中的叙述,把方姓主要是方轸一脉的世系整理出来,并制做成谱系表。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1/0519/48771189_2)
方氏谱系图表1:方氏的远古始祖为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雷,因协助黄帝战蚩尤有功,在黄帝元年
(公元前2679年)被黄帝封为左相,并受封于方山(今河南禹州西)而以山为姓,称为方雷,后世子孙即以方为姓。方雷字天震,是其父炎帝榆罔的长子,这样方雷氏就成了方氏的始祖。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之正脉,方姓亦即炎帝神农氏之嫡系后裔也。明代大学者宋濂曾撰《方氏族序》内云:“榆罔之子曰雷,封于方山,后人以方为氏,未详孰是。”《史记》载有炎帝神农氏世系:神农——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厘——帝哀——帝尧——帝榆罔。榆罔之子雷受封方山史迹见《史记.黄帝本纪》。(右方雷氏像)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1/0519/48771189_4)
方氏谱系图表2上接图表1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1/0519/48771189_5)
方氏谱系图表3上接图表2:上图表中方回,字子周,据《淮南子》和《列仙传》载,方回隐居五柞山中,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后得道成仙,有人偷偷将他锁在房中,但方回升天而去;又传尧聘方回为闾士,并与舜为友,共同商讨大事。据传,方相与方越父子助大禹治水,立下功劳,方越经历了治水的全过程。方瑾字叔宝,品质高尚,时寒浞篡位,遂隐而不仕。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1/0519/48771189_6)
方氏谱系图表4上接图表3:方灼字合然,因伐桀有功,娶汤王女,封云州六合开国侯。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1/0519/48771189_7)
方氏谱系图表5上接图表4:方睿字孝祖,谏纣不听而归周,其子方誉字文讃,佐周伐纣有功而封河南,食邑三千户。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1/0519/48771189_8)
方氏谱系图表6上接图表5:方叔,周宣王时贤臣。周宣王时,方叔先后奉命征伐淮夷,击退北方少数民族猃狁的
侵扰,又率兵车三千讨伐楚国,建立了赫赫功勋,使衰落的西周王朝出现了中兴的曙光。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故后世方姓宗谱采用“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诗经》《采芑》篇中有:“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句,诗人发出了方叔元老克壮其猷的赞誉。郑玄笺:“方叔先与吉甫征伐玁狁,今特往伐蛮荆,皆使来服於宣王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诗经》《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三国魏·
曹植《求自试表》:“以方叔、邵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缉熙王旅,兼方叔之望。”周宣王为了表彰方叔的功劳,赐方叔食邑于洛邑,即今河南洛阳。(右方叔像)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1/0519/48771189_10)
方氏谱系图表7上接图表6:方紘字子缨,博学多才,官拜丹阳令后迁司马长史。西汉末王莽篡逆,为避乱遂举家迁至安徽歙县东乡(今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方紘之子方雄字代英,汉光武帝时官拜云麾将军,随伏波将军马援征武陵峦有功,拜西河太守。方雄之长子方侪东汉时封关内侯,曾任南阳太守;方雄二子方俨为大都督,丹阳太守;方雄三子方储,字圣明,精研《易经》,通晓图谶之学。东汉建初元年章帝召考对策,方储第一。次年日蚀,章帝请大臣荐直谏之士,丹阳太守推方储,方储详述灾祸原由,章帝很是器重,委以郎中后委句章长。方储为洛阳令时,章帝欲出南邻,方储上言当有疾风暴雨,乘舆不可出。帝疑其妄,令储饮鸩而死。后果有狂风暴雨,洛阳尽暝,章帝悔之,追封方储为太常尚书令、黟侯。后方储逐渐被神化,称为仙翁,名声累大,影响深远。《后汉书》卷第七有方储事略。方储之子方仪,字观之迁居湖州。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方氏谱系图表8上接图表7:方琡字仲温,官至都督府长史,其从江南回迁至河南光州固始。方琡之子方殷符以平黄巢有功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盐州防御使兼国子监祭酒咨议参军、御史中丞等,其三子方廷范,为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宰闽长浣、古田、长乐三邑。因当时中原战乱,遂迁莆田,并将刺桐巷改为方巷,后讹为坊巷。方廷范生有七子。七子之中六子均登科第。六子同登进士,为科举史上罕见,世称金紫六桂方氏,方廷范也因以子贵而赠封金紫光禄大夫。以后子孙多有中进士者,北宋时,方姓名人多来自莆田方氏。刘克庄曾云:“今天下诸方,无有如兴化(即莆田)方姓之盛者。”两宋时期是本支方姓历史上最灿烂之一页。堂号“六桂”即来源于此。本表是方慎言生子方频,方频生二子,方希奭与方希通,但本人见另有资料称,方希奭与方希通父为方蕴,即方慎言生子方蕴,蕴生希奭与希通,但在方东书里并没有提到方蕴,未知何者为是,在此存疑吧。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方氏谱系图表9上接图表8:方轸为宁波方氏始祖。方轸,宋代莆田人,生于宋嘉佑三年(1058年),元符三年(1100年)登进士,历任太庙斋郎(天子祖庙祭祀事务官)、右正言(中书省的属官)。是北宋忠直敢言,铮铮铁骨的太庙斋郎。大观元年(1107年),方轸上疏徽宗,列举蔡京过失千二百言,弹奏蔡京,认为应诛蔡京以安天下。方轸的《论蔡京疏》轰动朝野,也算是北宋末年讨蔡英雄之一。但宋徽宗却将此疏宣示蔡京。蔡京于是罗织罪名,将方轸判罪定案,流放软禁于岭南而后再度发配至永州。其父方希通为王府翊善(太子教官),亦因此受牵连坐罪谪官。靖康元年(1126年),钦宗即位,时年近7旬的方轸终获平反官复原职,后又被派赴任鄞县令。蔡京终被撤职发配岭南。方轸在鄞县当了四年县令后卸任。由于当时宋金战争,徽钦二帝被俘,政局混乱,卸任后的方轸也清贫得没有返籍之钱,于是全家被迫在当地落户了。因方轸长子方熙在鸣鹤盐场做事,遂选宅于当时属于偏远地带风景秀美而又相对宁静的慈溪鸣鹤山,即今盐仓山,从此长做了慈溪人。方轸后来去其小儿子落户的凤浦,并在那里颐养天年。据方东先生考证,本人上岸和下岸方家即为方轸长子方熙及长孙之后。但方轸后代的资料就越来越少。三北地区有十大方氏聚居地区,所谓三北十方,但并无鸣鹤场方氏即上岸、下岸方家。明代时观海卫开发,鸣鹤场方家大量族人迁居观海卫,今三北十方之一的观海卫横塘(里宅)方氏即是从鸣鹤场迁来定居,令还有大量方氏族人外出经商,因此留在鸣鹤场的方氏族人越来越少,留下的也多为贫穷之人,或没“花头”之人,本尊方家即为又穷又没有花头之家。几百年后的今天,即使三北十方,除了个别还留有家谱外,大多数方姓人士也并不知方姓的源流,也不知祖上为谁。下图的方轸像即为有的方氏族人保存的家谱中所刊。
![[转载]方氏溯源 [转载]方氏溯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三北方氏始祖宋右正言方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