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

 江山携手 2015-01-06

    ★考点精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记叙文文体常识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能力。要求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考查以下有关记叙文阅读的能力:能明确记叙的中心,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概括文段或全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感受作者的感情等。

    ★难点突破  本考点难点在于概括文段或全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要首先考虑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结构层次,要根据题材内容,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2.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3.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样式有:

①找出并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判断记叙的顺序,并体会其表达作用;④划分文章结构,找出文章线索。

    解答上类题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如看材料是以记事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或者是以绘景为主。看材料是否明确地体现出了记叙的要素,看材料大致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记叙顺序,看材料中有没有表现其结构顺序的语言标志。其次,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之上,注意对“题目”的理解——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题目的类型及题目中含有的考点;二是揣摩题目的考查意图。然后在准确理解题目的基础之上,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有序、完整地答题。

    【例1(2006·重庆)

阅读下边选文,然后答题。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太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⑩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6.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

    思路点拨:本题重在考查整体感知文意和概括文意的能力。题干中既有明确限定答题字数,又有“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的提示,应能明白本题答案应从简,一两句话即可。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要首先考虑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因本题要求概括的是短文的主要内容,所以,不要求“六要素”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即可。

    参考答案:“我”生活在大山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听了黄春草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后,认识到了只有选择顽强,才能茁壮成长。

【例2(2006,广东)

阅读下边选文,然后答题。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连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都没有。在那个极度贫乏的年代,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 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本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的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

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有删改)

14.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点拨:本题重在考查记叙的基本要素和概括文意的能力。记叙文阅读中对记叙要素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给你列出记叙的六要素,让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二是就文中的某一段内容,让你指出它涉及了哪些记叙要素;三是根据六要素概括文意。本题属于后者。解答本题时,先要明确记叙有哪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仔细阅读全文,找出六要素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着重注意题干中明确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便可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

    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