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四不”中的无为管理之道

 知易无大过 2015-01-06

         老子“四不”中的无为管理之道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中的这句话被认为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最经典论述。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这“四不”堪称至高的管理境界。

       所谓“不自见,故明”,就是不固执己见,看待与处理事物时不要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保持明智的状态;“不自是,故彰”,就是不自以为是,不主观臆断,凡事要多听各方建议和意见;“不自伐,故有功”,就是不自吹自擂,不自我炫耀,要内敛、低调,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不自矜,故长”,就是不自高自大,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这样才能长久保持成绩,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的“四不”集中反映了道家思想中“曲则全”的道理。领导者即使达到了很高的管理境界或人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功劳,更不要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做一些违背人性道德与行为准则的事情。即使居功至伟、功德显赫,也要学会委曲求全、小心翼翼,这样才能圆满。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家在成功后逐渐走向自我膨胀、自我毁灭的道路,甚让人惋惜,其原因就是没有遵循老子“四不”与“曲则全”的思想。成功反而成了失败的催化剂。
 
 
       老子的“四不”并不是让人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而是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奋斗达到“有为”后,采取“无为”的心态和委曲求全的姿态去处理事情,从而使“有为”一直延续下去。
 
 
       如今,“无为”思想被广泛应用到了现代企业管理之中,许多企业的高端领导者都是“无为而治”的践行者。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所谓无为就是人力本身的无所作为,但制度本身要运行不止,这才是领导的真为”。以此来看,“无为而治”最重要的是用制度的真为来代替个体的无为,而个体的无为其实是在制度的管理下的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自由运行和自由发挥。正如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创始人哈罗德·麦格劳曾经说过的,“一个领导所真正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持续进步的环境”。其实,这些都是“无为而治”思想的另一种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