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移话题

 江山携手 2015-01-06

                           转移话题——议论之敌

                                          孙长江

议论文的开头首先要在正确地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开宗明义大刀阔斧地提出你的文章要“谈”的究竟“是什么”,这很有点像京剧人物一出场总是要“自报家门”一样,让观众知道你是谁,否则,你演的明明是李逵,可观众却把你看成了窦尔敦,没有比这更要命的事吗?一则材料,从它的行文与口吻中,是有着很强的倾向性的;试想,一开篇,你就脱离开材料的倾向性,自己钻进了死胡同,不管不顾地写来,即便你手里握着的生花妙笔,你也只能在自己设定的死胡同里苦苦打转转。

笔者曾经把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拿出来,作为材料,让学们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散文诗如下:

一张雪一样白的纸片如是说:“我生来纯洁无瑕,愿今后永葆这份纯洁。我宁可被焚,化为灰烬,也不愿黑色玷污我,不愿脏物靠近我。”

墨水瓶听了白纸的话,在自己黑色的心中暗笑,后来便再也不敢接近白纸。彩笔听了白纸的话,也再不敢去碰它了。

果然这张白纸得以永葆自己的洁白和纯净了:洁白,纯净,又空空如也。

照理说,无论是从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还是从作为“白纸”的实际价值的体现来看,纪伯伦的倾向性都是很清楚的:他就是想通过这样一首诗对那些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进行讽刺,提出批评,希望他们能够“张开双臂拥抱美”,“让色彩在自己的身上满漾开来”,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却有人“壮着胆子”和材料较开了劲,认为“白纸”拒绝一切“色彩”,“愿今后永葆自己的洁白和纯净”,正是我们一向在倡导着的“拒腐蚀,永不沾”,抵制诱惑;当然,如果不看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洁白,纯净,又空空如也”,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小作者还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可是与材料中的“空空如也”一碰撞,我们立刻就发现,无论小作者怎样“努力”,摛翰铺扬,都偏离开了命题的要害。请看下面的一个开头:

白莲宣:“生于淤泥,身不由己。洁魂永存,淤泥耐我何?”白鹤言:“乌云穿梭,泥塘打滚。纯心不死,谁可污我身?”白纸语:“来时无暇,去时洁净。宁化灰烬,谁也玷污我不得”

洁白、纯净,这是白纸的高贵,而每个人诞生时的灵魂,又何尝不像这白纸一样。可随着我们的长大,钢筋水泥的怪兽揉搓这它。纸醉金迷的闹市灯火向它身上泼墨。灯红酒绿中鼓瑟笙箫在它的衣上涂彩.……白纸不再洁白,灵魂不再高贵。

文字不可谓不美,确有“标新领异二月花”之气概,但原文中的“空空如也”,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能和“两袖清风”划等号的。前者是贬,后者则为褒。

老话讲“一招错,满盘皆输”,更何况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输在了“进军的第一步”上。

造成这种“转换话题”毛病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老师把从报章杂志看到的一些很是时髦的思维方法,在自己尚且处在“半生不熟”的懵懂状态时,就大张旗鼓地宣扬开来,不谙世事的而有急于求成学生们便把它当成了“天籁之音”,于是乎,不管条件允许不允许总是在跟考题“叫板”。

这些年来,不大听人再讲起诸如“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这样一些很新很新的词语了;当然,笔者也并非是一个老古板,不敢接受不愿接受不屑接受“全新”的一切。接受是接受的,但凡事都得有“度”!笔者与同事们常开这样的玩笑:“什么‘思维’都学会了,却不会正常思维了,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为可怕的事了!”“见骆驼便说马肿背”,总不能说是好事吧?骆驼永远是骆驼,肿了背的马也还是马。

“愚公移山”,决不应该被扭曲为“愚蠢的行为”,——“不就是大山挡住了家门吗?‘搬山’不如‘搬家’!”——“求异思维”者如是说。“精卫填海”,也不能被说成是“徒劳无益之举”,——“微不足道的力量竟然想要填平大海,太自不量力了!”——“逆向思维”者如是说。同样,“铁杵磨成针”,也不该被看成“耗费了时间,耗费了青春的荒唐行为”——“干吗要磨铁杵为针呢?去商店买一包吗!”——“多角度思维”者振振有辞地这样讲……

如此“求异”、“逆向”、“多角度”,是误导,是害人!

人家让我们以“墙”为话题,可你却偏写“墙上的窗”,那就不行。你必须“由此及彼”,由有形的“墙”联想到无形的“墙”,有形的“墙”,可以隔开外界的侵扰,而无形的“墙”隔开的却是人与人之间“心”的沟通与交融。世间的“墙”(包括“无形的墙”)都是人造的,所以人也都能把它拆掉。拆掉这隔心隔情的“墙”,阳光会明媚,生活更美好!

人家让你以“为自己喝彩”为话题,可你却写“人不能自我炫耀自我吹嘘”,这也不行。你必须想到这是一个很有现代气息现代意识的话题!不是吗?以往我们都是在为他人喝彩,可是有谁想过我们实在也应该“为自己喝彩”!也许我们做得并不很好,也许我们距离成功还很遥远,也许我们还没有尽自己的全力……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为自己鼓劲”!古人说的好“人皆可为尧舜”,成为“尧舜”的关键是得有干劲,得持之以恒,得奋勇直前,得斗志昂扬,得……这就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喝彩”!

人家让你以“价值”为话题,可你却偏要去写“无价之宝是‘诚信’”(因为世上偏有那样的人,总是“马后炮”,高考考过了的东西,无遍数地讲,讲得相当聪明而理智;无遍数地练,练得相当有章法,于是使得学生们的脑子里老是装着一瓶子的“陈酒”),这更不行!你必须要想到此“价值”非“彼价值”!一位富翁溺水,被一个穷人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上来,可是富翁却只给了穷人一个铜板作为报偿。周围的人被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水里去。一个哲学家说道:“放了这位先生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实际生活里,人确实需要金钱,但金钱永远也不能与人的价值做等价交换。“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活就得活出个样来!

再比如老打“擦边球”,也是造成“转移话题”的一个原因。

人家让你以“微笑”为话题,可你却偏要独别出机杼地写“乐观”“达观”。诚然,“乐观”、“达观”的人,始终在“微笑”着,始终微笑着的人也确实有着“乐观”的心态;但考题要求你写的是“微笑”而非“乐观”、“达观”呀!微笑,是一种教养、修养、素养,而“乐观”、“达观”却是属于一种人生态度。郑板桥曾经讲:“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骂人不好,但能把话讲透彻却不仅是好事,更是幸福。因此你就应该想到,从你的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要始终扣合着“微笑”才是。与人初逢,送上一个微笑,彼此间立刻就没有了距离;听老师讲课,别把脸绷成一块铁板,一个微笑会在执鞭伊始的老师心里漾开温暖的涟漪;响晴的天,给人一个微笑,是很容易的;阴霾的日子里,你也还能把微笑绽开在你的脸上吗?成功了,微笑自然会挂在脸上;受挫时,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生活的路上,晴朗的日子总是少于阴沉的时光,幸福的感受也不会多于不如意的遭际,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始终昂扬,始终信心十足地去生活,去奋斗,去拼搏。微笑是最有感染力的情绪!它不仅能够袒露出一个人情怀中的坚定,更能够把阳光传布到四面八方。

写议论文,其实说穿了就是要完成九个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以这样讲,许多同学的考场作文并非是“输”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的“中途易辙”上,至于“节外生枝”,偶有发生,倘无大碍,是无需“战战兢兢”的。

【题目展示】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莱特兄弟在试飞成功后前往欧洲旅行,在法国举行的一次迎酒会上,各界人士纷纷要求不善交际的莱特兄弟演讲。各个维尔博说:“演讲的事应该归舍弟。”于是人们就请弟弟奥维尔发表演讲。奥维尔说:“我的哥哥已经演讲完了。”大家执意请求,盛情之下,奥维尔无奈,只说了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全场立刻爆发开热烈的的掌声。

领会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对于这则材料(或称之为命题),社会反响可是够大的了。有人说,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就是“鹦鹉”会说话,但那只是“学舌”,所以观点就应该确立在“人云亦云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也有人认为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就是“鹦鹉”只不过就是“学舌”,拾人牙慧而已,因此观点就应该确立在“要有创新精神”上;更有人突发奇想地宣言道,一个人不能满足于能说会道,因为“鹦鹉”就是因为会说话,所有才飞不高的……真是不一而足。

笔者虽然不能也不该说上述观点均属于“误人子弟”之言论,但笔者以为上述观点均有“转换话题”之嫌,至少是没有“没有抓住主要信息”!

笔者跟学生们讲的最多的就是高考命题有三个基本原则:防猜性、可写性和可评性;基于高考命题的“可写性”原则,大家一定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力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明朗化、曙光化。其实这则材料(或称之为命题)要求考生们写的就是“忌空谈,倡实干”。何以知之?大家想,奥维尔能在事先一点准本都没有的情况下,一张嘴就说得出如此饱含哲理惹人联想启人心志因而博得“满堂喝彩”的话来,他能是一个不善交际不善言谈的人吗?应该说“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天才,但他为什么要推三阻四执意不做演讲呢?盛情之下,却又只说了一句话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他和他的哥哥始终葆有一个信念: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干”,任何一个成功都不会是在空谈着它的辉煌中变为现实的。正如笔者的一个学生写得那样:“成功是一枚果实,只高谈阔论它如何甘甜是无济于事的;成功是一种证明,它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着一个浅显而深刻的真理,在哪里泼洒下汗水在哪里就会迎来一个金色的收获;成功更是一种奖励,它永远属于那些在身后留下了深深足迹的跋涉者!”

笔者实在早已告别了“喜欢卖弄”的最狂妄的年纪,但为了启发自己的学生,还是喜欢有事没事写写“下水文”。以下就是笔者不怕献丑写的“下水文”。       

                            实干苦干的那边……

一茎小草,默默无语,用它油油的一抹新绿装点出三分春色;一只只春蚕,并没有大呼小叫地发一通慷慨激昂的宣言,却只是默默地吐着银丝,吐着吐着就吐出了一条壮美的丝绸之路……自然界仿佛总是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劝勉着人们,成功,哪怕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成功都不会是在空谈着它的璀璨它的辉煌中从天而降的。

莱特兄弟真的不善言谈吗?不,从奥维尔的一句话演讲中饱含着的睿哲,机智、内蕴,他绝对是一个能言善辩的奇才,但在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终于诞生在他们的默默奋斗中,此时,即便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吹嘘成空前绝后的贡献,也不会有人指责他,但他没有,不仅没有口若悬河地宣扬自己所发明的看似很幼稚的飞机注定会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重要的一步,甚至在那样盛大的酒会上,竟然保持着近乎“讷于言”的沉默。

我想,他们的心中一定宣响着这样的信念:空谈是成功的大敌!

巴尔扎克,一个多么辉煌的名字,这辉煌来自他一生都像一头骆驼一样,默默地跋涉在文学的大漠之上;一盏青灯,一杯咖啡,三天用掉一瓶墨水,更换十个笔尖,他杜门谢客,有时甚至会像监禁一样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一关就是三个月,几十年的默默耕耘,在欧洲大地上终于又耸立起一座雄壮的阿尔卑斯山。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人间喜剧》的他,真的会“拙于言”描绘不出自己心中的那个伟大的梦吗?

不,我想在他的心中一定澎湃着这样的箴言:动手干,果实累累;说空话,一无所获!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是郁达夫在《怀鲁迅》的悼词中,从中国还不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因为中国有鲁迅在;但中国又是一个“奴隶之邦”,因为,活着鲁迅得到的不是“拥护,爱戴,崇仰”——一个确有卓见的角度对鲁迅先生的伟大予以的高度评价。“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连“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就更不要说在品着香槟悠闲地说一些只能是愉悦自己吓唬别人的“空谈”中消耗掉自己生命的长度了!也正因如此,泱泱华夏才有了自己的骄傲,民族的魂灵。

我想鲁迅先生对“空谈”一定是深恶痛绝的,因为他愤激地说过:“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

那好,让我们都来摒弃空谈吧,因为只有在实干、苦干的那边才闪烁着成功的曙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