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丰乐镇在推行“网格化”管理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将全镇12个村(社)划为156个网格,并整合部门资源,编织“三网”(信息网、责任网、服务网)、“三图”(绘制区域平面图、网格分布图、干部时段图),每个网格定2-3名网格服务员,着力打造“区域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特色服务模式。 田间出问题 电话就搞定“你是不是网格服务员张良琼哟,我租种的100多亩秧苗在薄膜揭后没几天就翻黄焉趴趴的了,请你帮个忙,给我找二个农技专家来‘诊断’一下,给我把把脉,好吗?”4月15日上午10点,丰乐镇科技协会会长、联系沙坪村的“网服员”张良琼的手机骤然响起,电话另一端传出焦急万分的求援电话。 “是秧苗出问题了呀,我马上给你联系专家,争取中午到!”2个多小时后张良琼带着区科技协会的植保专家文光荣和镇农技站的农技师周晓容、蒋隆芳等4人,直奔“农耕时光”公司的田块,帮助公司开展“送技术、送信息、解难题”服务。 “秧苗翻黄因素可能有多种,一种是揭薄膜过早,二种是受气温升高影响,三是可能患某种病虫害。。。。。。”站在秧苗培育基地田坎上,区植保专家文光荣蹲下身子,认真仔细地向吴朋飞传授着“育苗经”和防虫治病技术。 吴朋飞感概地说,“真没想到,像秧苗出问题这种事,我上午求助,中午就有人来帮我解决难题。”网格服务员张良琼则说,“只要网格内的群众遇到困难,打了求助电话,我们都会及时联系协调,努力给予解决。” 30分钟服务圈 凸显人性关怀“实施‘网格化’管理不是生搬冷硬的,除了有思维的创新之外,还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的关怀。”在丰乐镇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网格内每个服务员都确立了这样一个核心理念。 巫恩奎是丰乐牛背石社区的一名网格服务负责人,在自己的责任网络里,辖区有多少人、有多少外来人口、有多少经营门市、租赁户更换情况、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如何?他都非常清楚。“巫恩奎就是一张活地图、一个活户籍、一本活档案”,采访中,社区居民雷大爷对巫恩奎平时的贴心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服务群众的网格化模式有了,更需要充分其发挥作用。为此,丰乐镇在打造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又推出“30分钟服务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便民利民服务队、社区应急管理服务队等队伍,并将服务人员的联系电话在每个网格、每个村(社)的办公楼前公示。一旦接到求助电话,服务人员立即行动,争取一般问题在30分钟内给予解决。 “网格化管理的最大好处在于快速处理群众急需解决问题,把服务群众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丰乐镇纪委副书记张礼玉如是说道。张礼玉举了一个例子。今年2月24日,马村村一村民反映,才修建完工的一山坪塘没插安全警示标牌标识,给过往学生的安全埋下了隐患。马村村的“网服员”廖志雄接到电话之后,立即着手处理。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把全村所有的山坪塘全安装好了安全警示标牌,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小事不出网格 大事不出镇街“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可以使集镇管理做到精细化,能使‘中国香海桂花公园’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干群关系将更加和谐。”丰乐镇党委副书苏畅说。如今,在“香海樨湖”桂花大镇,尽管“网格化”服务工作十分琐碎,但“有困难,找网格,有难事,找网员”却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丰乐镇除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外,还在全镇大力推行首问首办、限时办结、村干部轮流坐班、代理服务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末梢延伸到村(社)、院坝、小区、楼幢、村民户等最小管理单元,着力做到民情在网格中掌握、问题在网格中解决、工作在网格中推进、效果在网格中体现、干部在网格中锻炼,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截至目前,全镇共走访群众1000户,排解信访矛盾55件次,办理民生实事200余件,帮扶困难群众1250人次。 (李小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