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2

 钟家台 2015-01-06

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2

    由于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某些家长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不由自主地对孩子过度娇宠,使孩子个性发育偏离了正常轨道,表现出“溺爱综合症”的种种征象,主要表现有:照顾过多、禁区过多、包办过多、许愿过多、迁就过多、打扮过多。

    上述种种,皆为“溺爱综合症”的表现。它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孩子长大后则会形成各种不良性格,影响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甚至成为难以救治的劣性。这是我们的父母们千万要注意的。

    我们的观点是坚决反对溺爱孩子,认为严格要求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对于独生子女要给他们找苦吃,找罪受,不能让其坐享其成。这些话可能有些不好听,但却合情合理!

    翻译家傅雷和他的儿子——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与他家世代相袭的严教家风分不开的。

    傅雷7岁那年,母亲请来私塾先生教他读书。教书时,傅母坐在一旁,手里做着针线活儿,眼睛监视着傅雷的一举一动,不敢稍有怠惰。尽管她不识字,但每到晚间,她叫傅雷背书,何处背错,何处背漏她居然能当场指出。以后,这位寡母又为儿子的事业付出了很多的辛劳。

    傅雷是成功者,而这种成功的获得恰恰是与其母亲自幼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傅聪是成功者,而这种成功的获得也与傅雷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另外还有一点,也要指出来,在严格教育子女中还要特别注意对女孩子的严格教育,许多家长认为男孩子跌跌打打没什么问题,女孩子娇一些可以,其实这是大误。

    因为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母亲的品格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女孩子就是未来的母亲,如果这些女孩被娇宠坏了,她们将来怎能承担起事业和家庭的重任呢?又怎能教育好她们的下一代呢?

    总之,慈以育德,严以成材。这是父母培养孩子,训练礼仪的总的原则。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具备自信心、同情心、尊重、幽默感这些高尚品质。要让孩子具有以上品质,就需父母率先垂范首先,父母要做到,在教养的方式与态度上要一致。

    俗话说:“严父慈母”,不过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与态度,必须协同一致,否则夫妻会因子女的管教问题发生争执,影响婚姻与家庭生活。从子女的立场来说,对父母的管教将无适所从,其是非观念、价值观念与人格成长,都深受影响。所以我们在管教孩子方面应充分支持对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一致性,而私下再进行沟通,相互协调。沟通时不要陷于争辩教育理念,因为教育理念见仁见智,应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寻找管教方式上,找到妥协之道,而不是谁臣服于谁。

    匈牙利的克拉利·波尔加将三个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

    她始终注意在教养女儿的方式和态度上,与丈夫取得协调一致。刚开始,她曾怀疑丈夫为了让孩子下象棋,不惜牺牲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否值得。为了照顾孩子、妻子辞去了工作,丈夫只能上夜班,经济上挺困难的,而且丈夫对孩子管教很严,作母亲的心肠软,有时会心痛孩子。但她从不当孩子的面指责丈夫,而是私下里与丈夫商讨,逐渐地,她知道丈夫这么做是完全值得的。他们的三个孩子:大女儿苏琳,4岁时就成为布达佩斯国际象棋儿童冠军,6次名列世界女子名次榜首。二女儿索菲姬,14岁获奥运会金牌。小女儿尤迪更是“天才少女”,11岁半就获奥运会金牌,9次名列世界女子名次榜首,16岁击败前男子世界冠军,是当今国际象棋女子头号选手。这堪称家庭教育史上的奇迹。这一切,与她们的父母采取适当的方式教育她们,是分不开的。

    其次,要激发子女的潜能,但不要期望过高。

    每一个人都拥有很大的潜能,根据心理学的看法,通常一个人最多只发挥了13的潜能。因此千万不要因孩子的资赋不如人而颓丧,更不能因孩子的成绩很好而自满。孩子将来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事业的成败,都决定于孩子能否发挥潜能。子女的潜能只有在父母的正确指导和协助下,才能真正显露出来。而所谓有效的指导和协助,认清并承认其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个相当重要的原则。

    但是,话又说回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可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天下父母,都抱着“孩子,我要你将来比我强”的期望,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一厢情愿地加在子女身上,要子女为他们圆梦,而忽视孩子的实际能上。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时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使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的引路人正是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罗拉懂得英文,特别喜欢莎士比亚的剧本,能够诵读英文版的莎士比亚作品。罗拉因为与丈夫性格不合而分居,就勇敢地承担起儿子童年教育的责任。她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认为童年的莫泊桑聪明伶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人般的热情,深信只要教育得法,儿子长大以后可能成为诗人或作家。于是,她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母爱和教师的热忱。

    首先,罗拉把夫妻不和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不让孩子的心灵为此蒙上阴影,全心全意把孩子的思想和精力引上文学之途。

    其次,她经常兴致勃勃地带着莫泊桑和他的小朋友接触各种事物,引导孩子注意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细节,学习用最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物,从平常的现象中找出能够显示事物内蕴的标记。总之,引导孩子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步,热爱生活,观察生活。

    13岁的莫泊桑进入神学校读书期间,开始练习写诗,罗拉鼓励儿子的创作激情,认真为孩子修改诗稿,并且妥善地把孩子的诗稿保存起来。

    莫泊桑上中学后,罗拉意识到自己很难直接帮助儿子提高写作素质,就特地请了诗人布那指导莫泊桑的创作。布耶不负罗拉重托,对莫泊桑谆谆教诲,辅导他作诗和写别的文体的作品。布那死后,罗拉又请当时著名的小说家福楼拜悉心指导,福楼拜逝世后,旅居法国的俄国小说大师屠格涅夫又成为莫泊桑的老师。就这样,一步步把莫泊桑领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在莫泊桑创作力最旺盛的10年间,他写了300篇短篇小说,平均每年写30篇,还写了6部长篇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大师之一。

    但也有的父母不顾子女的爱好和能力,一味地赶潮流,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结果却适得其反。很多孩子从小被迫去上这个班、那个班,又是学钢琴,又是学画画;孩子刚开始会写字,就送他去学书法,希望他成为书法家;孩子刚会唱几首儿歌,就赶快给孩子找声乐老师、希望他能成为音乐家……有时孩子不愿意学,也要强迫他去。这种强迫无异于拔苗助长,只会破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