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母的回忆

 yu筱佳 2015-01-06
筱佳
 
 
 

祖母的回忆

 
 

清明节,家家户户扫墓的日子,从没回家扫墓习惯的我,今年破了例,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那是祖母去世的缘故。祖母是我一生中最敬重的人在去年底离我而去了。泪眼婆娑中,采撷些祖母的故事,以纪念祖母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祖母的去世 


    公元2006年农历10月3日,是个黑色的日子。我永远不能忘记,那天,祖母和我们永别了。


    凌晨2点,从电话的那一端听到祖母去世的噩耗,尽管我知道这是预料中的事,但一向沉着冷静的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对祖母最大的遗憾,是她老人家临终她最疼爱的长孙——我不在跟前。后来听父亲说,祖母临走的时候很清醒,所有的事情安排的很周到,也提及了她的孩子们,但惟独没提到我。也许是在她最后的几天我没能陪在她跟前的缘故。 知道祖母去世了,我连夜赶到了她的跟前,刺骨的寒风、沥沥的冬雨、泥泞的道路再也阻挡不了我似箭的归心,尽管坐在摩托车后坐上的妻不时地提醒我注意安全。当我看见祖母安详的遗容时,失去亲人的痛苦、未能尽孝愧疚与遗憾一起撕裂了我的心肺,我放声大哭。亲朋们在一旁劝我,我浑然不觉。可哭的再厉害,能哭活爱我疼我的祖母吗?


    所以祖母走了这么长时间了,我仍为此深深地自责而不能释怀。我不禁反复地反问自己:我就是那个祖母最疼爱的孙子吗?我就是那个被亲邻好友誉为孝子贤孙的我吗?

   
受尽磨难的祖母


    祖母乔姓,在我印象中那个年代的女性是没名字的,姓什么就叫什么氏,出嫁了就再在前面加上婆家的姓,就是女人一生的姓名了。也就是说我祖母应该叫王乔氏,而我祖母不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祖母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乔金华。也许就是这个我认为不一般的名字,注定了她多灾多难的一生。


    祖母自幼父母双亡,跟随伯父伯母在外乞讨要饭,看惯了人情冷暖,饱尝了世态炎凉。在她年龄稍大一些时,便草草地嫁给了祖父,等我懂事时,我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祖母嫁给祖父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因为祖父不仅身体不好,而且好吃懒做,脾气暴躁,甚至可以说不尽情理,祖母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根本没有幸福可言,再加上那个人吃人的年代,祖母饱尝艰辛。因为祖父顶不起家里的门户,祖母硬是用她那不算魁伟的身躯,扛起了家里的一切。大到开山切岭,小到农田里的犁耕耙拉,该一个农家妇女做的,祖母做了;该鼎立门户的男子汉做的,祖母也做了。而且做的相当出色。最常听老一辈人说的是祖母贩黄盆的事,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了生计,庄上几个身材较大的男人到离家80华里远的地方去贩卖黄盆,每天一个来回,每趟要挑200多斤,男人们挑多少,祖母就挑多少,走起路来,祖母还不会拉在他们后面。试想,一个身高不足1.6米的女人,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身负200斤的重担,和一群1.8米的男人赛跑,是何等的艰难。当时祖母所受的艰辛和劳苦是可想而知,祖母具备的勇气和耐力是可想而知。就那,回到家还要照顾我的父辈们,稍有不适,还要遭受祖父的打骂。祖母就这样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地支撑我们这个家。1960年祖父受不了家里的苦,一个人一走了之(再也没回来),把家里的三个孩子都丢给了祖母。


    为了照顾我父辈的兄妹三人,祖母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地劳碌着,在三年困难时期,祖母因偷生产队的粮食被批斗过,但自我听说这件事后,从未有因祖母偷东西而有丝毫的小看祖母。在大集体里,祖母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记得还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在大办食堂的时候,祖母在离家七八里外的幸福大队当伙夫,还年幼的我父亲、叔叔和姑母在家,忙完了一天的活计,连劳力们都累得爬不起来了,祖母还要揣上她一天省下来的吃物往家里跑,第二天天亮前别人都没起床的时候,她又赶回了她的岗位。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听说好多。能概括祖母为家庭付出的是庄邻们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她要是稍微懈怠一点点,稍微软弱一点点,就不会有你们一家人”。这话我信。
等我们都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祖母闲着没事,正赶上改革开放,许多人都外出淘金,一向要强的祖母不顾自己已是六、七十岁的高龄,倔强地走了出去,每年给家里也带来两、三千元的收入。可天有不测风云,1983年在广西南宁,一辆汽车从祖母的腿上无情地扎了过去,双腿粉碎性骨折,那场车祸让祖母在床上躺了一年多的时间,当时谁也想不到,祖母在一年后却奇迹般的站了起来,并且能走十几里的路程。这其中的艰辛我最清楚,她天天要起来锻炼,我们心疼她不要她起来,她就夜里偷偷地起来拄着双拐在屋子里来回地走动,汗水湿透了祖母的衣服。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她怕我们听见阻止她,她也没吭一声,有几次,她摔倒的声音惊醒了我,我看见她正努力地爬起来,我飞快地抱住祖母:奶奶!别练了,你要是不能走,我们伺候你一辈子!可是祖母嘴上答应了,事后还继续练。


    这,就是我的祖母! 


   
爱孩子的祖母


    祖母一生虽然历尽磨难,但她爱孩子的那种程度,绝对超过她自己。那时侯农村的生活条件还很差,家里的粮食、棉布都较紧张,她自己的那身衣服总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省出一些布票给我父母亲穿,祖母爱干净,夏天有时候晚上把衣服洗了,晾一夜第二天早上穿,父亲见她没衣服穿了,要借钱给做一身,她说什么也不答应。她总是这样自己在自己身上节俭。我上学的时候,只要说要钱,家里没有,她会到处借给我,她常对我的父母亲说,我们在家苦点没什么,孩子上学怎么好刻薄他。尽管祖母不识字,只要是我学习用的东西,她都会亲自去置办。家里一些好吃的,她总是给我们留着,直到晚年她还保持这个习惯,我都结婚了,因为我不常在家,到我回家的时候,她总是拿出水果之类的零食叫我吃,我知道那是一些晚辈的亲戚买来看望她的,可她老是舍不得吃,总是想法给我们(尤其是给我)留着。她让你吃还要看着你吃下去,你要是不吃,她还会生气,甚至伤心,以至于有时候把苹果之类的东西放得都变质了,后来我们有了孩子,她一如既往地疼我们的孩子。我的父辈结婚后,祖母不再象原来那样劳累,而是专心致志地在家带我们,姑母家三个,我们兄妹三人,叔叔家的两个,几乎同时由祖母带大。但我分明感觉到,祖母最疼爱的是我。因为小时候我和弟弟妹妹们打仗,祖母总是偏袒着我。也许我是她长孙的缘故。


    当我才一周岁的时候,我就有了个妹妹。从那时侯起,白天昼夜我都是由祖母带着,据说小时侯的我身体很不争气,三天两头拉肚子,一夜能拉十几次,但祖母总是在大冷天起来十几次,有时候还要连夜背着我去医院……后来我长大了,她依然象我小时侯一样疼我。每次到了放学的时候,我只要回家晚了,祖母都会到通往学校的路上等我、找我,特别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我都拼命往家里跑。后来上班了,她天天会等我回家,要是有哪天不回家,一定要提前告诉她,否则她会一夜睡不好觉。记得199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因应酬喝多了酒,走路的时候摔了跤,脸被摔破了出了血,到家的时候已经凌晨两点了,当祖母听到我回家的声音,第一个跑出来给我开门。她看到一脸是血的我,一下子把我搂到怀里一边放生大哭,一边问我原由……


    她疼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们的儿子是12月份出生的,当孩子才十几天的时候,她就不让我们带孩子睡觉了,她说年轻人睡得沉,不会照顾孩子,怕孩子冻着。经她再三要求,我们只好由她带着睡觉,那时侯她已经快80岁了。自从她带我们的孩子睡觉,就没脱过衣服,她穿着农村老式大腰棉裤把孩子往裤裆里一塞,到孩子夜里要吃奶的时候,她就喊妻子去喂,直到孩子会走路。


    以后孩子渐渐的大了,我们都在忙我们的事,我们依然放心地把孩子交给祖母带着,因为她带我们放心,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别看祖母不识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那是一点也不含糊,从我记事起,祖母就教我做人的道理,许多奶奶教给我的东西,使我受用终生。我参加工作了,遇到许多问题总是想和祖母说说,祖孙二人炒两个小菜,斟上一壶酒,一个慢慢地说,一个慢慢地听,然后再一个慢慢地说,另一个慢慢地听,虽然她说不了什么大道理,但触类旁通,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直到祖母的晚年,一直是我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我的孩子上,她的方法就不同了,启蒙的时候,她天天教我儿子念儿歌,背民间谚语,同时教给一些浅显的道理,再多的就是疼爱。我问祖母:你为什么不教给他怎样做人?祖母笑曰:他和你小时侯不一样喽,我这些道理啊,你会根据需要说给他的。


    这就是我的祖母,我眼中最伟大的教育家。

   
热心助人的祖母


    祖母的一生虽然历尽艰辛,饱尝磨难,但是祖母有一颗善良而乐于助人的菩萨心肠。尽管在那样艰苦的年代,祖母依然乐于助人。谁家实在揭不开锅了,她总是从自己有限的口粮中省出一些送过去,哪怕自己都没一点吃的了,自己去借,去偷生产队的东西,也要帮助别人度过难关。可以想象,在那样的年代,娘几个过日子,是何等艰难。在我记事的时候,还有人在祖母跟前说类似感激的话,可祖母总是淡淡一笑: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活人被饿死啊。本村有一个孩子和我父亲差不多大,生下来后妈妈死了,孩子的爸爸找到祖母代以哺乳,可以想象,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大人都随时饿死的危险,哪来的奶水喂孩子。可祖母二话没说,接过孩子,对那孩子的父亲说,你放心吧,只要我的孩子还在,就保证有你的孩子。就这样,祖母一直把那孩子喂到能吃饭(不过以前的孩子吃饭要早得多)。农村家庭过日子,难免少不了闹矛盾,要是谁家吵架了,祖母总是主动前去和解,就连亲戚间有的产生了意见,也都找祖母去调解,只要祖母去了还真的没有调解不好的。


    也许是祖母饱经风霜的缘故,造就了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我的印象中,农村所有大小事务,没有祖母不懂的。祖母给庄邻办事当大厨,给别人家孩子接生,祖母去世后的当天晚上,几个守灵的人在议论这件事,粗算了一下,我们庄上从25岁到45岁出生的人几乎都是祖母接生的。就连邻村接生遇到了难产,也来找祖母,无论天多晚多黑,还是三九寒天,祖母总是有求必应。她说要是晚一点,就可能是两条人命。早几年农村经济落后,孩子多,得个小病没钱看医生,他们都由大人带着来找祖母,祖母有时候给找几样草药,或者给针灸,也有的给掐掐、捏捏,就平安无事了。时间久了,祖母学会了把脉运用一些草药。无论谁来,她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人家。


    这就是我的祖母 。


   
祖母与酒 

    祖母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喜欢喝酒。


    祖母活到九十有三,也许是祖父早逝,祖母需要象男人一样要鼎立门户的原因,在我记事起,她就会喝酒,那时候的祖母六十多岁,农村的孩子多,不象现在的孩子金贵要在医院接生,祖母是远近有名的接生婆,农村给人家接生是不收费的,顶多送上两包红塘,在孩子满月时请吃一顿,有时候去吃饭了还要出一份礼。也许因为我是祖母长孙的缘故,祖母格外宠爱我,农村不是说老巴儿子(即最小的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嘛。所以我们前庄后邻无论谁家生了孩子请我祖母吃饭,她总会带上我,要是现在谁家带孩子到哪坐席吃饭是无所谓的事,可在30多年前的农村就不一样了,到了那里不仅可以美美地吃一顿米饭、猪肉,临走了还要给两个红鸡蛋或糖果之类好吃的,回来后在小伙伴们面前的那个得意的劲就甭提了。就是在那时候,我就知道祖母会喝酒,而且酒量还很大。


    以后的记忆就是家里只要来了客人,祖母都会在桌子上陪着,我们这的风俗农村妇女和老太太一般来客是不上桌吃饭的,而我们家的亲戚好象对祖母都特别敬重,都把上位给祖母留着,祖母象别的男人一样挥洒自如,陪着客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说古论今。祖母给我的印象,她不仅是我们家的长者,在亲戚邻里当中,她说话也颇具分量,谁家闹个矛盾都要请祖母去给评个理,差不多她一去就能把事情摆平,所以祖母的酒场也就多些,尽管祖母喜欢喝酒,但是她在外面从未喝醉过。祖母也有喝醉的时候,那一般都是在家过年过节,我们几个为了让她高兴,劝她喝酒,当然这是在很久以后了,我们都大了,图的是过节的气氛,图的是让她感受那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祖母醉了酒不胡闹,也不会睡觉,只是比平时的话要多些,在她八十多岁的时候,也不说废话,大多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要是有外人在场,她会说一些满足的话,我们都知道,祖母这一生比她的同辈人多吃了不少的苦,多受了很多的罪。所以我对祖母的敬重不仅是因为我才几个月就跟祖母,直到把我带大,更重要的是她的正直、勤劳。


    再以后就不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酒量锐减,尽管她每天都还喝酒,我们绝对控制她的量了,因为她的抵抗力远不如前了。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没有让她缺过酒,并且还尽量让她喝好一点的酒,有时她身体欠佳偶尔停了酒,但我回家看她时依然带着酒,她虽然不喝,她还是用手抚摩着那酒瓶,那种眼神只有我能读懂,毕竟这是她唯一的嗜好。后来她突然不许我带酒回家,说自己戒了酒。我不明白:无缘无故怎么会戒酒呢?我问她,回答说,酒又不是饭,不吃不行,再说我老了,喝点就醉,还喝它干吗。后来从邻居大娘那里得到了答案,她在背地里说,他们的孩子也大了,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再喝酒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那天我和祖母对饮,祖母喝多了,我也喝多了,我和祖母都哭了,祖母一半疼爱一半责备对我说,过日子不容易,不要在我身上乱花钱……我左哄右劝,最后以我以后买档次低一点的酒,她也少喝一点而结束这件事。我知道,祖母离开酒是不行的。特别是她有些糊涂了的时候,有时为了让她酒喝的心安理得,我专门带上很多的钱给她看,告诉她我有钱买酒给她喝。有几次,她生了病,医生让她戒酒,病好了,她的身体、精神都很坏,甚至起不了床,我老是在想,祖母一生如此坎坷,又到了这么一把的年纪,给她戒酒,至于吗?和同事聊天,他们也都不赞成祖母戒酒,于是我就尝试着让她少喝一点,喝了酒,她的境况会奇迹般的好起来。最典型的是去年8月,千年不遇的龙卷风袭击了我的家乡,我家的房屋不幸被飓风摧毁,我92岁的祖母被砸在废墟之中,万幸的是她除了面部有点皮外伤之外,其它处竟没有受伤,尽管如此,她还是住了一个多星期的医院,回家后所有的亲戚都不让她再喝酒了,当时我也不好力排众议,就离开了。没过三天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祖母快不行了。我连夜赶回了家,我坐到祖母的床前时,她拉住了我的手,念着我的乳名,问我怎么才来啊,灯光下祖母那苍老的眼眶里滚出了两滴浊泪,我象哄孩子一样安慰着祖母,问她是不是想吃点什么,她答应喝点粥。每次都是这样,她一旦病了不想吃饭,我回家劝她,她就吃点。第二天中午,我问祖母想不想喝点酒,她说别人都不让她喝,怕她支撑不住。我毅然决定,让她少喝点酒,当时在场的人都不同意,我还是坚持让她喝了。当时我想,即使祖母因为喝酒离我们而去了,我也不会后悔,我毕竟满足了她的心愿。可是祖母少许喝了点酒以后,还吃了很多的饭。晚上吃饭也很正常,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下了。我也安心地走了,又过了三四天我回家,居然发现祖母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扫院子。看到我回来了,她又说了那句见到我常说的话:没事就别走了,中午我们喝两盅,呵呵……我的老祖母 


    去年的中秋节,她依然喝酒,只不过比原来少多了。看到祖母渐渐衰老,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记得那次我带着孩子回家看她,看见祖母坐在床上,精神还是那样,我问她要喝酒吗,她摇了摇头,看来她是真的不想喝酒了。当时真不知道不喝酒的祖母会怎么样。


   
祖母与节日


    去年的中秋节,照例携着妻儿回家过节,到村口,心中忽地一沉,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没有看到祖母那焦虑的身影。


    我怀念祖母,且不去说她老人家自幼托孤,早适寒门等那些我不知道的往事,也不说祖母为了带我们吃了多少苦,为了我们付出多少,因为那都只是听别人说说而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参加工作以后,那一个个节日。


    祖母是旧社会过来的人,观念本来就陈旧,也许是祖父早世的原因,祖母对每一个节日过得非常讲究,尤其是对待团圆的事,她要求得近乎刻薄,假如有一个节日我们不回家,她都会伤神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下一个节日,她还会在我们跟前唠叨好一阵子。她常说,过节了,一家人在一起吃好吃坏也要团圆一下。所以我参加工作近二十年了,每一个节日基本都回家陪她过。

近几年,祖母渐老了,身体大不如前,可她和我们一起过节的愿望更加强烈,每到节日,她都会早早地拄着拐杖,等在村口,到我们走近了,她会高兴得象个孩子,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来了,来了!忙着替我们拿东西,我们簇拥着她,说着,笑着走向那并不华丽的家。中午了,她会喝好多的酒,边喝酒,边给我们夹菜,尽管我们经常在外面吃喝,对家里做的吃的无所谓,可我们在她跟前还要吃出津津有味的样子,渐渐地,祖母会有几分醉意,重复着她那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的自我满足的话,直到听说我们要离开了,她才吩咐我的母亲给我拿这拿那,其实我们该带的东西母亲早就准备好了,临走时,她还会检查一下,唠叨母亲这样给少了,那样给少了,似乎我们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带光她才满足。每一年每一个节日几乎都这样。


    最近几年,每个节日祖母都会早早地在村口等我们,无论什么天气。大前年春节,我忙着给别人写春联,已到中午才冒着雨雪,伴着人家午饭的鞭炮声回家。到村口时猛然看到凛冽的寒风中的祖母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这里站着的哪里是我的祖母,那分明是一尊雕塑,分明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画,是人世间最完美的诗。一向性格坚强的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可是在祖母面前我不敢哭,因为从小祖母就教过我“男儿有泪不轻弹”的道理。看到我们走近了,祖母哭了:“我以为不回来了呢……我以为不回来了呢……”忙着拍打我身上的积雪,我一边帮祖母除去身上的雪,一边忍着酸酸的鼻子,象哄孩子一样安慰着她。我敢说,世界上再著名的画家,也画不出如此美好的画,再伟大的诗人,也写不出这感人至深的诗句。


    那年的春节,祖母喝醉了,因为她的酒量和她的身体一样大不如前。酒后她哭着说着,都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祖母走了。祖母再也不会到村口等我们回家过节了。 我多么想让祖母再到村口等我们!


    愿祖母在地下安息!

 

 

 

筱佳首藏书馆欢迎您
谢谢您的捧场 期待您的分享

 

欣赏更多欢迎光临筱佳首藏书馆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11514971

温馨提示:源文来自互联网,但不表示馆主接受或同意其观点!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馆主即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