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大学有了危机感 - 今日头条 -手机光明网

 我们在行动 2015-01-06

大学本来是发展文化的地方,但现在我们的很多大学,偏偏是最没文化的地方。这一点从一些名校的推介片中就能看出来,有的学校还在把一百多年前的事情拿出来说话,有的学校只向后看,不向前看,还有的学校甚至要靠校花什么的吸引学生。

大学究竟是干什么的?有人说大学应该是培养大师的地方,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也有些偏颇。

事实上的,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的大学是修道院大学,是为了培养传教士的,一开始就是为开发人的心智,洗涤人的心灵,因此,可以说是博雅式的教育。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后,大学也开始逐渐地转变。比如有名的德国洪堡改革之后,建立了一系列服务于工业化社会的大学,有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诸多学科,这时候的大学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种是职业技术学院,还以德国为例,这样的学院为德国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人才;另外一种仍然保留了修道院大学的风格,一部分课程仍旧非常重视心智的培养。所以,工业化时代的大学是两条腿走路,既关注人的精神,也适应社会的需要。

到了现代,大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逐渐变成了社会的一部分,和整个社会紧密相关,所以很多国家开始建设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没有边界的开放性大学。开放性大学,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课程开放,比如剑桥、耶鲁的公开课,他们通过互联网,让所有人都能够共享他们的课程。第二是提供更多的助学金奖学金,让更多穷困的学子可以上学。第三是注重个人的体验,注重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

反观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吐槽,其一,是我们的大学还停留在一二百年前,停留在洪堡改革的时代。其二,也说明我们的大学有了危机感,有了竞争,开始用各种奇怪的方式招揽学生。而事实上,不论是选校花也好,还是办篮球赛等也好,都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有让大学更加开放,能够自由竞争,未来的大学才会更加繁荣。

来源: 北京晨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