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人为何不相信“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样的说法?

 tonjayen 2019-09-17

来源:杨佩昌看德国


我一直不赞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样的说法,这无非是课外培训机构的噱头,目的是吓唬家长,让更多家庭把孩子送到课外机构参加培训。

遗憾的是很多中国家长认同并支持这样的说法。诚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不让孩子输掉,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起跑线设定过早,会造成拔苗助长的问题。有的家长恨不得在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开始灌输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完成了识字和基础的数学教育。

这可不是个别家长的想法。当一个个家长这样做的时候,其他家长不得不跟风。如果不这样做,自己的孩子无疑会落后甚至吃亏,因为到了小学阶段,有些老师可能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了基础知识,从而一带而过,甚至直接跳到更高的课程。

如此一来,幼儿园成了小学,小学成了初中。之后,初中成了高中,高中成了大学,最后到了大学,只要智商正常,一般都能毕业。压力得到释放,突然轻松了,于是大学变成了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正常吗?对创新思维有利吗?对国家长远发展有利吗?

德国的教育给予了上述问题否定的答复。

德国教育顺从人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在幼儿园阶段,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玩,并且还要玩好,玩得开心。当然,玩的方式很有讲究,也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比如: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具备团队精神、如何珍爱生命、如何尊重社会规则和道德伦理等,让孩子从小就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知识。

那么,到了小学阶段呢?这才开始了基本的学习,但步伐还是很慢。德国教育者清楚知道,小学阶段的孩子依然还是孩子,他们有童心,有爱玩的天性。因此,小学教育方式很灵活,经常组织课外活动,带孩子做手工,走进大自然,到其他地方走走看看,扩大孩子的视野。如果以中国家长的视角来看,这实在是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但是,德国人坚持自己的做法,并不羡慕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德国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是从全玩到半玩中成长起来的。

小学毕业之后,如果孩子对理论学习感兴趣,而且学习成绩良好,那就进入文理中学学习。如果孩子对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送到实科中学。如果孩子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动手方面,没有兴趣学习理论,那就接受职业教育。这就是德国的教育分流制度。

德国教育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也顺应了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德国的文理中学相当于中国的普通中学,课程不仅多而复杂,而且课外需要阅读的书籍令人望而却步。可以说,到了中学阶段,激烈的竞争才真正到来,而大学阶段的竞争简直就是白热化:从一个教室奔跑到另外一个教室、图书馆里挑灯夜战、回到家还不能马上休息,需要预习明天的课程。

为什么德国教育把起跑线设定这么晚呢?很简单:尊重人性,让人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应做的事情。只有到了十几岁,孩子的大脑才逐渐发育成熟。在德国人看来,过早让孩子接受专业知识,等于把孩子的脑袋变成了复读机和储存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习惯于接受知识的灌输,其大脑容量哪能做其他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工作?尤其是大脑有记忆功能,如果从小就灌输知识,大脑只知道存储信息,从而丧失了思考能力。于是,人的思想僵化由此造成。

德国家长为何不相信“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样的谎言呢?首先是法律的规范。在德国,不让孩子读书是违法,让孩子过早接受教育也是不合法的。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人产品,而是社会未来的人才和国家公民,因此家长不能随心所欲教育孩子,必须根据教育法规来进行培养。其次是整个社会的理性。试想一下,整个社会有了循序渐进教育的共识,如果其中一个或部分家长提前给孩子灌输知识,等孩子到了学校,老师教的内容都懂,他还有兴趣学习吗?如果想要达到知识同步,就必须跳级,让小孩子到更高的年级学习。

德国家长可没有那么傻。他们知道,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与同龄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理才会得到正常发育。如果孩子到了更高的年级,与比自己大的同学在一起读书,会发生什么呢?有几种可能性:一、早慧,也就是过早发育,提前进入成人阶段,从而失去了童年的乐趣。二、永远长不大。由于年龄小,经常被大孩子照顾,从而养成了被照顾的心理。这样的孩子即便到了成人阶段,依然还是小孩心理,处处需要他人照顾。三、最糟糕的情况是,由于年龄小,经常被大孩子欺负,内心受到伤害,从而造成了受害心理。

那么,德国社会为何有这样的理性认识呢?除了必须遵纪守法之外,德国人对学校有信心、对整个教育体系有信心。他们非常清楚,孩子到了学校一定能得到完整的教育和高质量的教育,没有必要过度忧虑。再不济,德国教育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便进入职业教育之路,今后还有一扇又一扇的大门通往高等教育,并非一考定终身。

经常听到中国家长嘲笑欧美国家基础教育的“落后”,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了亲手摧毁孩子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的“摧花辣手”。如果不服,请看德国今日的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灿若星河的科学巨匠、无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要知道,这只是一个八千万人口的国度。

中国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何中国大学总出不了人才?其他不说,也不方便说。但是,中国家长必须记住这句话:别让孩子大脑从小变成储存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