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

 杏林脉香 2015-01-07

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本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随着人类社会步入老年化,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症后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国外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工作较早,我国运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近十年的事,而对针灸治疗本病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更为少见。现谈谈本人对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些认识和思路。

骨质疏松症大抵属于古代文献中的“骨痿”、“骨枯”、“腰痛”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中精气的变化与骨的关系密切,若肾精耗损,则其主骨生髓的功能减弱,而致髓不养骨,骨质丢失。针灸具有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功能,能够调整和改善脏腑功能。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有效地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纠正激素的紊乱状态,平衡钙磷代谢,从而从根本上改善骨质疏松的程度。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般原则

1.遵循三个层次的原则: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众多,病机及临床表现复杂,临床首先应辨证论治,确定病变所涉及脏腑经络,病位之深浅,病性之寒热虚实,进而确定治则、腧穴及补泻手法。其次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骨质疏松症的类型很多,有原发的,有继发的,故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要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选用穴位。其三是对症选穴,针对骨质疏松症常见的腰背痛、骨痛等症状选用适当的穴位。

2.根本点着眼于补肾:骨质疏松症多责之于肾虚。现代医学研究亦说明肾虚证的本质表现为垂体和靶腺功能的退变,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低下的诸多表现与骨矿含量减少的病理是一致的。肾虚是骨质疏松症最根本的因素,故治疗本病应从补肾着眼。

3.无症治本,有症标本兼治:临床上有些患者无临床症状,而仅表现为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降低;另外一些患者有腰背痛、驼背、骨折等临床表现。对于前者当从“补肾”论治,以治其本;而后者则应在补肾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论治,标本兼治。

4.多取背俞穴、原穴: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的穴位,原穴是原气留止的部位,两者多用以治疗五脏之疾,取背俞及原穴能调整五脏功能,通达三焦原气。治疗本症常取肾、脾两脏的背俞穴肾俞、脾俞及原穴太溪、太白。

5.取八会穴:肾精不足则无以生髓,则病髓枯;髓枯无以养骨,则病骨痿;骨痿则筋不能任用,则病筋软。故治疗本病可取髓会绝骨,骨会大杼及筋会阳陵泉。

6.疗程:骨的代谢周期较长,一般而言,整个骨的重建过程持续约34个月,且该时只有70%的骨基质矿化,完全矿化还须4个月左右的时间。故整个针灸疗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为防止穴位疲劳性,可在治疗期间适当休息几次或采用两组穴位交替治疗。

辨证论治

1.肾虚证: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证型,凡有骨量减少都可辨为此证。临床辨证有偏阴虚、偏阳虚、阴阳俱虚或肾精不足之分,但总以补肾为要。治宜补肾益精、壮骨填髓,选用补肾基本方,取足太阳、足少阴、任脉为主,采用补法或加灸。肾俞、太溪补肾,关元、神阙补养真元,大杼、绝骨、阳陵泉以壮骨填髓舒筋,肾阳虚者加炙命门。

2.脾肾阳虚证:在肾虚证的基础上兼见脾阳虚的症状,治宜健脾补肾。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脾俞、太白、足三里以补益后天,调养脾胃。针用补法或加灸。

3.肝肾阴虚证:在肾虚证的基础上兼见肝阴虚的症状,治宜滋水涵木。基本方加肝俞、太冲。用补法,不灸。

4.瘀血阻络:症见腰背、颈项、髋、膝、踝关节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基本方加血海、三阴交。

5.寒湿痹阻:症见腰背痛或全身骨痛,遇寒加重,身重困倦,或关节屈伸不利,舌苔白滑,脉滑。治宜温化寒湿,基本方加阴陵泉,重灸关元。

辨病治疗

骨质疏松症分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种。各种骨质疏松症均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病因及特殊的临床表现则各不相同。因此,有针对性地辨病用穴能提高治疗效果。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含量的急剧下降引起。加灸神阙、足三里。已有研究表明,艾条温灸神阙、足三里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体内雌激素的含量。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因增龄引起,除骨质疏松外全身机能衰退征象比较明显。加用温针灸命门、足三里以温补肾阳,提高免疫力。

3.甲亢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骨矿代谢异常,骨转换加快。可用基本方加水突、天柱、内关、间使等穴,以降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调整异常的免疫功能。

4.消化性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不良是主要原因。宜加中脘、内关、足三里健脾养胃,改善胃肠道的吸收功能。

对症取穴

颈项痛取大椎、颈夹脊;背痛取至阳、筋缩、胸夹脊;腰痛取肾俞、大肠俞、腰夹脊;腓肠肌痉挛取委中、承山;膝痛取双侧膝眼;骨折取曲池、血海、三阴交及骨折附近穴位;胸闷取内关、膻中。

小结

1.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要遵循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并适当对症选穴,做到标本兼治。

2.骨质疏松症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体质较弱,其证情本虚标实,且以本虚为主,针刺时应以补法为主,刺激量要轻,并多用灸法。

3.不论患者有无临床症状,或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整个治疗周期应大于6个月。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评定标准应以骨密度的提高或降低为准,而不应只根据临床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