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材料如下:每个人读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文明自律的,粗俗放任的;勇于进取的,畏缩不前的;朝气蓬勃的,萎靡不振的……请以形象为话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作文。 又是一个寻常话题!又是一个被我们咀嚼了许久似乎也已经不成问题了的寻常话题!形象嘛,有外在的,有内在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高大的,有渺小的;有刚健的,有委琐的;有美丽的,有丑陋的……更何况材料中又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可资参考的“形象”依据。笔者最欣赏的有关写作的名言是鲁迅先生讲的一句话:“烂熟于心,一挥而就。”什么意思呢?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这话是在告诉我们,寻常话题,想说点什么是容易的事,因为它太“寻常”,你不可能没话可讲;但要讲好了,讲透了,讲到切中肯綮处,讲到入情入理读趣盎然处,必须得对话题“烂熟于心”。所谓“烂熟于心”,就是“随叫随到”——信息,情感,思致,妙趣……已然“胸有成竹”,大考案头边端坐的你,就如一风度翩翩的大将,运筹帷幄,“沙场秋点兵”,胜券已在握! 角度是很多的,每一个角度展开来,都可以写成很漂亮的作文。 首先,形象是需要树立的!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呢?俗话说:“远俊衣服近俊才。”意思是说,与人接触伊始,最引人注意的总是对方的外在形象:高大,漂亮,整洁,端庄,平易,慈祥,温和……抑或相反;但随着接触交往的加深,时间岁月的流驶,渐渐地,人们往往“视而不见”对方那曾经让我们羡慕、妒忌,抑或排斥、厌恶的外在的一切了……实际的情形也许刚好相反:本该一直“仰慕”下去的,却会因为心灵的灰暗,甚至阴暗,让人“敬而远之”;而那个曾遭到极力排拒的却成了你最好的朋友,让你牵挂不已……就此,我们写一篇文章,真的很不错。因为它能给那些极力修饰自己的外在形象,认为再也没有比这更具“亲和力”、“感染力”,于是忽视,甚至压根就不知道内心中有着“阳光”的人才是最有人格魅力的人,一点“刺激”,几分警醒!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在《别董大》一诗中,是多么自信地写出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千古名句啊!他之所以那么信心满怀,不就是因为高适从与董大的交往中感受到了在他的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吗!他相信,即便是走入茫茫大漠,董大也会凭借着他人格的感召力,将新朋老友聚集到自己身边来的。 换个角度。人,需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同理,一个集体,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需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因为好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克敌制胜,战天斗地的力量;就是一个宣言——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宣言。团结向上的集体,讲求“诚信”的企业,万众一心的民族,繁荣发达的国家,就拥有这笔无形的财富,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敢于向一切困难、灾难、劫难,甚至苦难“叫板”,发出必胜的宣言!集体、企业、民族、国家的形象是如何树立起来的呢?笔者一个学生,理科班的,物理学得非常好;好就好在他能够化多少有些干巴枯燥的专业知识为文学形象。用他曾经写过的一段话来讲是非常的便捷而又有力度的。他说:“我们大家学过物理,知道了‘热’是什么,那就是分子的振动。分子振动得越快,热量就越高。如果全民族的每一个分子都能够振动起来的话,何愁中华大业不能早日建成?何愁中华巨龙不能早日腾飞?何愁中华‘东方巨人’的伟大形象不能早日屹立于世界之林?” 再换个角度。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很难的,但毁坏这形象却十分容易。树立形象,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奋斗,需要艰苦的拼搏与打造,甚至需要“忍辱负重”的克制与忍让。一次小小的“失信”,就足以毁掉你营建了多年才树立在人们心间的形象;一匹“害群之马”的欺诈行为,就足以把一个“信得过”单位经多年努力才树立起来的美好形象毁之一旦;一个贪婪的蠹虫在阴暗的角落里兴风作浪,就足以轰毁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一个政党的光辉形象……所以,我们要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保护,甚至呵护我们已经拥有着这笔无形的财富,这种强大的力量,这个只有“底气”十足才敢于高声发出的宣言吧! 面对“形象”这一话题,能说的该说的,太多太多;但要想说得好——曼妙无穷,说得透——力透纸背,说得美——惹人深思,如同面对其他任何一个有价值有底蕴的寻常话题一样,必须“多思”、“多想”、“多推敲”。记住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告戒吧:“选题要严,开掘要深烂熟于心,一挥而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