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1_诞 生仪 礼

 yzsr273 2015-01-08

  山 西 人  生  仪  

 人生仪礼是指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表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举动,亦可视为人生仪礼的内容。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礼仪,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教等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因此,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比如一个小孩满月的时候,生育孩子的家庭要遍请宾客,不只是庆贺孩子的诞生,更是小孩子与家里的宾朋相见,让他被亲戚接纳而融入社会的契机。礼仪是一种象征,一种认同,也是一种交流的媒介。人是社会中的人,群体与社会正是通过这种礼仪对新的成员予以接纳与承认。如梁漱溟先生所讲:“礼的要义,礼的真意,就是在社会人生各种节目上要沉着、郑重、认真其事,而莫轻浮随便苟且处之。”(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人生仪礼与社会组织、信仰、生产与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相交织,集中体现来自不同社会和民俗文化类型中的生命周期观和生命价值观。

山西位于中华文化发祥地的中心,人生仪礼积存着厚重的历史蕴涵,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迁。又因历史上长期胡汉杂居和环境地域的复杂性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山西民俗的人生仪礼同宗教的祭祀仪式相比而言,更具有世俗的性质,体现出在宗法社会中对于以个人为中心的礼俗规范。人生仪礼一方面连结寻常百姓的人生追求和需要,一方面连结着受儒家文化支配的传统价值观念,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规范人生和统一教化的作用。

第一节 诞 生仪 礼

一、求子习俗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得山西民间对求子习俗颇为重视,求子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婚后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进行向神祈祷、实行巫术等仪式的民俗。按照手段求子习俗可以分为: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拟巫术三种。

  (一)向神灵祈子。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民间虚造有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如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张仙等,并为之立庙建祠。

  (二)由旁人送子。求子习俗中还有一类常见的形式是由亲人或特殊人物向盼望得子的家庭及妇女本人作出象征性的“送子”举动。首先是送去某种事物,据说妇女吃了可以很快受孕,如中秋节有偷瓜送子的风俗。其次是送去带有多子多孙意义的某些吉祥物,常见的的有“孩儿灯”、“麒麟送子图”、用口袋装好的百谷、瓜果等。

  (三)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仿巫术,即在某种神圣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对某种生殖象征物加以祭拜和进行交媾行为的模仿。如不少地方都有的投石求子的习俗,就是让求子的妇女往深山中的石洞丢石子,传说丢中即会受孕,把洞口看作是产生婴儿的阴门。

二、孕期习俗

(一) “得喜”。

    “得喜”, “有喜”,“有身子了”,“有了”是山西乡间妇女怀孕的别称。只有在城市中,比较习惯的叫法才是“怀孕”。怀孕后妇女的妊娠反应,在山西乡下称之为“害娃娃”、“害口”、“害喜”等。怀孕所以称之为喜,是因为意味着后世有人,可以传宗接代。同时也说明,娶来的媳妇是有生育能力的,这就为家族的人口繁衍报了喜。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得喜之中很重要的“喜”是在于有子。怀孕的妇女,当然不可能知道腹中是儿是女。但是,怀孕本身就意味着腹中胎儿是子,即便这次不是子而是女,下次也会生个儿子的。喜的内容也就包容在其中了。在旧社会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前,生多胎是常见的事,子女双全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

   (二)孕期禁忌。得喜后要四处报喜。得喜的消息传出后,孕妇的地位、身价也会随之而提高,家中人会对孕妇采取保护措施。在孕妇“害喜”期间,加强营养,强调孕妇的休息,不生气、少生气,使孕妇身心保持良好的状态。为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农忖中还有许多禁忌,不让孕妇吃兔子肉,怕生下孩子是“兔唇”,即豁唇。山西有的地方不许孕妇吃葡萄,怕胎儿长成葡萄胎。山西还有的地方,不让孕妇参加婚礼、丧礼。总之,“得喜”的同时,让孕妇深居简出,谨慎生活,这是得喜后的“忧”,直到腹中婴儿出生后,这些谨小慎微的规矩,民间的传统才算告一段落。

“得喜”后,家中人往往要在预测胎儿是男是女上下功夫,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具体反映,有“酸儿辣女”之说。

   (三)孕期馈送。山西民间出嫁的女儿,绝对不允许在娘家生孩子。据说孕妇在娘家生孩子身体都会不好。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怕以女婴换掉所生的男婴,因为男孩降生表示家业有所继承。生产之前,乡间往往是娘家人带上礼物、食品之类探望临产的孕妇,称之为“催生”。 “催生”不光限于娘家人,也有娘家的其它亲戚。所带礼物,一般是鸡蛋、红枣、红糖以及糕点、奶粉之类。现在人们还要送些水果、饮料,意在为孕妇增加营养。

  山西有的地方,常常由孕妇的婆婆到“娘娘庙”里去烧香、祈祷,祈求产妇母子平安,也祈求早生贵子,祷祝神佛保佑。

   (三)接生方式。山西民间生育旧时大多在家临盆,由“接生婆”到家中接生,很少有人去城市医院生育的。 如今,大多数城乡,生孩子已经很少用产婆接生,除非那些非常僻远的山区乡村。大多数产妇是在医院生孩子。

孕妇分娩,太原市郊区民间的习俗。胎衣要寻找一个比较辟静的地方埋掉,不能乱扔,更不能让动物吃掉。在分娩时的脐带剪断之后,旧时民间往往弄些羊羔粪塞在肚脐上。同时,还往往给产妇喝少许童子尿和几剂由中药配制的生化汤。孕妇临近产期,晋中一带接生要在炕上铺谷草或粟杆,让孕妇靠卧草上,这种风俗叫“坐草”,后来陆续改用被褥。

三、庆贺生子  

(一)降生。婴儿降生,民间俗称之为“ 添喜”、 “ 临盆”、“落地”。有挑红、报喜的习俗。生男,山西民间谓之“大喜”,也称“弄璋之喜”。生女,称之为“小喜”,也称“弄瓦之喜”,晋南一带,凡是生下孩子的人家,都要在自家的大门门首挂上几束干草,还要悬上红布条。有的人家生了男孩,则要另外用一大块红布,上用毛笔字书写“弄璋之喜”。在门首正中的红布下方,还要挂上一面圆镜子,意寓孩子长大后前途光明。晋中、太原一带的百姓,也要在门首上方斜挂一至两束干草,干草要用红布条裹住。祁县等地还要在产房门帘上用红布条交叉成十字,中间缝一“嘉庆通宝”的铜钱。灵石一带则是在窗户上放一炭块,生男竖放,生女横放,以示吉祥。同时也告诉外人,这家有人“坐月子”,请不要随便进入,以免“踩”着婴儿。

    孩子降生,一般都由女婿向娘家人报告,这便是报喜。娘家人大都是由母亲亲自探视,孕妇的姐妹可亲自去探视,而兄弟则由他们的妻子代表前去探望。晋中一带,娘家人常会给带去宰杀好的老母鸡让女儿熬鸡汤补身体。晋南一带,除去送鸡蛋和其它补品,也有送礼馍的习俗。礼模就是做成各种吉庆形状的花馍,上面嵌上枣儿、红豆之类的食物,取吉祥的意思。旧时习俗,娘家人往往要送给婴儿一件 “长命锁”。还有的人家生孩子后,要到祖坟土烧钱化纸,向祖宗报喜。还有带婴儿衣服、鞋、虎头帽之类的物品,不尽相同。

   (二)生命降生仪式:“三朝”。是指婴儿诞生第三天举行的礼仪,在这一天要给孩子洗浴,因而又叫“洗三”。在热水中放置艾草、槐枝、花椒等中草药,由婴儿的父母或接生婆为婴儿洗身,一边洗一边念诵祝辞,如“长流水,水流长,聪明伶俐好儿郞”,洗完后用红布将婴儿身上擦干,并用姜片、艾草团涂关节处。

为了使孩子的身体能够按照父母希望的形象成长,婴儿出生后要“睡头”和“穿罗裙”。睡头,用玉米、绿豆、谷子等等较硬的粮食装成一个枕头,“洗三”之后开始睡头,直到百天为止。此外,婴儿满月之后一般要用较粗的带子将双腿绑住,以一个月左右为期,俗以为这样就会使孩子长大后腿笔直不曲。
    (三)进入人群仪式:满月,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举家庆贺。过满月,既是庆贺“添丁之喜”、“ 家有后人”、“ 足月之喜”,同时也是希望孩子长寿。

山西境内从南到北过满月的作法比较普遍。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给孩子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和留点零花钱,但饭是一定要吃。

   晋南农村过满月是很隆重的。像闻喜等地,过满月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许多家人联合起来,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用别针或是线简单地缝在上面。到时把这块别好的布料挂在过满月的人家院子上方。客人中的妇女,往往要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红线上拴着送给孩子的零花线,并问长问短,以示祝贺。

晋中各地过满月讲究男孩早一天,女孩则晚一天。满月酒一般由孩子的祖父母操办,待客食物也颇有讲究。祁县一带讲究主食吃面条和油糕,面条取其形状长,望孩子能健康成长、长寿之意。糕取其谐音“高”,望孩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也可吃馒头,意取蒸口气,即“争口气”。这一天忌吃“包子”,怕孩子长大后窝窝囊囊,像草包一样。做满月时,来祝贺的亲友要携带各种衣物、食物。在这一天祖父母还要举行拜祭活动,供上五个莲花大供和圐圙,给孩子带上长命锁。“长命锁”一般是银锁,系红绳,在满月的那天用红布裹包红绳,之后一岁裹一层,至十二岁开锁。满月这天还要给孩子穿“百家衣”。婴儿满月之后,家人要选择吉日给孩子剃头,把剃下的胎毛揉成团,装入布囊,缝在婴儿衣服的背上。晋中好多地方讲究在脑门上留一至二寸见方的胎毛,“毛”与“髦”同音,所谓“髦”常用来指英俊杰出的人,表达了家人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满月后,产妇带婴儿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称为“离窝”,偶数月走,偶数月回。走时点一炷香,孩子怀中抱一本书,从房门口起沿途用炭块压小块方形纸,祁县一带男孩用白纸或黄纸,女孩用红纸,一路直到外婆家。如果孩子在外婆家长住,每次理发时都要在脑袋后留一撮头发,称为“舅舅毛”。是以此表示不忘舅父家的养育之恩。

婴儿诞生100天为百日,又称“百岁”,本身含有祝愿孩子长寿的意思。过百岁时,晋中地区讲究蒸制“套项馍”,有地方又叫“面圐圙”,状为圆圈,有拴住套住之意。这一天,把“套项馍”切成百片,分送邻里各家,受赠之家必回赠以钱,钱不计多寡。

(四)坐月子。产妇生下孩子后,便开始了为期一月的民间称谓的“坐月子”。 “坐月子”讲究很多,首先要 “忌门”,就是防止生人进入产妇房间,一防生人冲克孩子,二是产房的血气对来客不利。晋中、太原一带百姓,凡家中有人“坐月子”,一般都在月内不大乐意让生人进入,而且不准生人在“坐月子”的产房房顶上来回走动,甚至包括猫之类的小动物在内。怕“踩”了婴儿,造成婴儿昼夜啼哭及其它不良反应。产妇房中只许产妇的母亲、婆婆、丈夫等照料产妇的人入内,产妇的父亲、公公到产妇足月之后才好见面。再者是绝对卧床。三日之内不准下床,一月以内不许出房门,只准在室内吃、住。三是多食鸡蛋,但每日有一定限量。尤其是不能食太饱,饱了会伤脾胃,弄成终生不愈的症状。在山西农村,大多给产妇吃小米粥、鸡蛋、挂面、面条,大米与其它食物都很少食用。旧时晋中、太原乡间的习俗,坚持喝个把月的小米稀粥,以保持产妇的食欲及适当的营养。产妇所食的食物,要求味道清淡,少食盐,不吃生、冷的食物。产妇坐月子,一般都要吃催奶的食品,像白水煮猪蹄、猪尾巴、鲫鱼汤等,也有人因缺奶而食催奶中药的。在产妇奶水未下来时,还要让婴儿吃别人的奶水,一般男孩吃生女孩妇女的奶水,女婴吃生男婴妇女的奶水,称为“开奶”。如今,随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营养品已经大大增多,产妇的健康得到了保障。四是坐月子期间,产妇要比平时多加衣服,前额要用帕子遮住,怕受风。坐月子期内,禁止产妇多说话,说多了怕弄成舌疾;禁止产妇干活,怕干多了弄成劳疾;禁止产妇用冷水洗手,怕弄坏关节。

    山西人的习俗,坐月子期内一般由产妇的婆婆或生母照顾,现在大多是由生母照顾的。生母照顾,产妇少生气。而婆媳关系,一般都很难处理得十分融洽。如果产妇生母与婆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照顾,则由产妇的姐姐或妹妹从娘家前来照顾,侍候产妇一个月满后方才离去。

      总之,山西民俗对产妇坐月子这个人生中的一道关口相当重视,决不掉以轻心,目的就是为了婴儿及其母亲的健康与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