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川大黄9g 川黄连6g 黄芩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 【方义体会】 本方爲治疗实热火毒之基本方剂。火热爲患,充斥三焦,故多见大热烦扰。血爲热迫,上逆于肺窍,则爲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爲发斑;热塞肌肤,则爲痈肿;热伤心神,则狂乱错语。故以川军泻热逐淤,推陈出新,黄连、黄苏清实热,泻心火,祛湿热,诸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临证中,凡见实热或急性上焦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常以本方加味,共效颇捷。 1、急性衄血例:何xx,男,26岁,偶患鼻腔大量出血,流之不止,其母与棉堵之,则满口流溢,邻人传一法,以凉毛巾敷前额。仍不止,急召余治,视其面部潮红二脉象洪大,急拟川军9克,川连6克,黄芩12克,茜草9克,令煎好听用,并以川连、川军、黄岑各3克,令速炒爲焦炭,研末,以前汤药一次送服之。服後一刻许,衄血停止,上床安卧,睡醒後未复流血,只觉头晕,遂令其停药养息。 2、肺结核咯血例:吕xx,男,30岁.患空洞性肺结核五年之久。一月前突因咳嗽阵发,咯出鲜血,经服西药维生素C、白阿胶,肌注链霉素,咯血仍不止,诊见:面红身热,寸脉有力,即与服泻心汤加茜草9克,阿麟9克(烊化)二剂後,咯血明显减少,面亦转爲淡黄,精神略差,再拟归脾汤加味,令服十剂,咯血止.後嘱其长期服用雷米封抗痨治疗。 又例:伊xx,女,27岁,因肺结核咯血,并伴高热而住院,数日血痰不止,西医建议中医治疗。余诊其脉滑而数.面颊潮红,咯吐血痰,色鲜红,体温38。5℃.此系邪热犯肺,火郁迫血。故以钨心汤加茜草9克、阿胶9克(烊化)、小蓟9克治之,次日痰中血少,胸痛乾咳,又予“麦门冬汤”五剂,咳痰减少,未见有血。 3、治疗高血压症之脑充血或溢血之急发症状时,可急与本方救洽,急发症已过,再不可施。 4、急性充血性眼病余每遇此类疾患,常拟泻心汤加生石膏18克、麻黄3克,并嘱热服之,二、三日即癒。 5、舌炎成人或小儿,舌赤而疼痛,状如火灼,流涎甚多,或舌赤肿,舌下又叠一舌,微痛流涎难忍者,服减量胃心汤加归尾,数剂可癒。 6、经行吐妞(倒经) 妇人月经来潮,周期性出现鼻出血或吐妞者,谓之“经行吐血”,好象月经倒逆上行,故也称“倒经”、“逆经”,现代称爲“代偿性月经”,此多由冲脉气盛,邪热上逆所致,常以泻心汤加淮牛膝15克,当归9克治之,效果很好。 7、常以本方倍量,研末外敷,治疗湿疮、湿疹。 8、充血性头痛证见:面红口乾,心烦尿赤,头胀痛便秘者,以泻心汤加生石膏18克水煎服,有速效。 9、治疗急性热痢,热毒腹泻,脉数有力,痢赤而後重者,可与泻心汤加生白芍12克,水煎温服。 10、治疗火毒疮疖,疼多于痒者,可与泻心汤加银花15克、蝉退9克、赤芍9克水煎温服治之。 11、治疗肝气郁甚。郁怒无常,头昏脑胀,面红唇焦者,可与泻心汤加龙胆草6克,栀子6克、柴胡9克、滑石6克水煎温服。 此方爲治疗实热火毒之急症、重症,临证往往只投一、二剂则效,切不可久服之。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4.对症辩证选名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