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云:灵魂与大学毫无瓜葛

 指间飞歌 2015-01-08

作者:任云

原题:塑造人的灵魂——大学教育的自我追寻

清华大学校长顾海良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是塑造人灵魂的地方。可惜目前大多数中国的大学并非如此,毋宁说是跟塑造灵魂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中国的大学职业院校化、学术流水化、教师产业化、学生技工化。大学变成了一个出产学术产品的流水线,一个培养社会技工的大工厂。

一个时代的风气和水平如何,观察一下那个时代的人们追求什么就可以知道了。什么时代会促使人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乱世求邪术,清平尚正道。三代追求礼仪文治、唐宋追求儒术理学;春秋战国追求纵横鬼谷,清末追求厚黑学,当人们普遍地以此为荣、弹冠相庆的时候,不能表明这个时代的人们有多么精明,而只能证明这个时代的人们有多么的愚蠢。大学同样如此,一个大学是什么样子,看一看大学里的教师和学生就知道了。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非楼之大也,而大师之大也。一所大学的教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更为重要。现在这句话可以改为:大学之大,非仅大师之大也,而亦有学生之大也。目前中国大学里的大部分教师都沦落成为高校产业线上的流水工,评价一位教师的标准不在于这位教师课讲得有多好,而在于论文数量有多多;不在于教师如何启蒙学生的灵魂,而在于教师如何获取先进职称。大部分中国的学生的重心不在学业上、不在思考上,而是在于如何建立关系上、在于如何获取奖励与名誉上。现在不读书、不思考、不批判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中国大学生的通病。北大教授钱理群教授说:目前大学培养的都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算是切实体会到了。

怀特海先生曾说大学教育已经卑微到只会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在批评上世纪美国的大学教育,而恰恰也是在指出一百年后的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爱因斯坦先生也在他的教育文集里谈到: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人,而教育的唯一目的则是磨练思考和知识。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仅仅依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这也正是对中国目前大学职业院校化的一种警醒。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缺失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了,灵魂这两个字跟大学毫无瓜葛。这个感触对于我而言尤其深切,因为我自身就处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虽然我也在国内知名的一个重点大学学了四年的法律,但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上大学,反而觉得是上了四年的职业技术学院。我不能说现行的教育体制都有问题,只能说它具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形式等方面上。这一点我从大学的教育内容来分析一下,我们现行的大学教育都是在教授专业课知识——从绝对意义上来讲这些知识对我们的发展都会有影响,但是大学教育缺少的却恰恰是我们本应该在小学、在中学就应该被传授的知识,比如道德知识教育。或许有人会说这些知识会在伦理学上进行传授,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伦理学教育,而受到伦理学教育的学生也未必能做到伦理学要求他们做到的,因为大家的思想已经形成定势,要改变是很困难的。而在大学的个人发展却又十分需要这些知识,于是知识出现了断层,造成了个人发展的不连续。与其我们在大学里恶补这些知识,倒不如我们从小就打好这些基础。

作为大学里的每一位学生,我们可以这样问问自己:什么是大学?大学对于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己能够在大学里有什么收获?自己在大学里有没有找到自我?可是大多数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才是我们每一位学生真正应该学会面对的。

关于大学的定义,我想《大学》开章第一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成教之谓德,明德之配天(最后两句是作者所加)。教育是为了使我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大学的目的就是顺性而为。谁来顺性?——教师来顺性;顺谁的性?——顺大学生的性;在哪顺性?——在大学里顺性。所谓的性也即是一个人的自我,当然直白的讲就是促使学生完成自我的追寻,也即是塑造自己的灵魂。在大学里面找到你自己的自我,这才是大学的真正目的。

何为自我?弗洛姆在谈到每个人的自我追寻时,认为自我就是自我就是每个人最本真的自己。真正的自我承载了我们的身体内在的精神与灵魂,代表了我们的发展走向与特征,所以它成为了“真正的我们”。 真正的自我似乎已经规划好了我们应该发展与走向的痕迹与轨道,人的本质在于追求并达到“真正的自我”所处的状态——这或许是基于你的精神与灵魂的理想化的一种状态。所以人生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讲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对“真正的自我”的一种追求!

在意识到自我之前,我们是没有自己的,我们有的只是别人以及周围的人们灌输给我们的“我们自己”的形象。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我们自己”显然并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当然也就不是真正的我们了。当我们意识到自我之后,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自我,从而进一步形成真正的自己。当我们形成真正的自己之后,我们才会发现我们自己的本质。这样我们才会清晰的发现我们对自己以及对别人的定位。自我的追求就是对灵魂的追寻,就是对自己人格和精神的不断完善。

人生最关键的就是找到自我,最终陪伴我们走到最后的不是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我们人生的另外一半、也不是我们的下一代,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每个人的真正的自我。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而我们的这些精神与灵魂正是构成了我们得以区别其他的人的不同之处。只有当别人接近我们的精神与灵魂时,他才有可能真正地认知到真正的我们。

既然我们应该要把人生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我们就应该清楚大学在我们的人生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它虽说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阶段,但却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我们应该在大学期间做什么,这个真的很重要。根据蝴蝶效应的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在大学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会对我们以后的人生产生虽然模糊但是又确定的影响。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就是思考如何找到自己在大学期间最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是要只得到大学四年,还是得到整个人生?大学时光一定要珍惜,因为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这大学四年,而且还关乎到我们以后的整个人生!如果我们只关注大学的这四年,我们丧失的将会是整个人生。大家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多用用脑子——而不是用荷尔蒙来思考问题。

我们是哪一性质的人,自然会做哪种性质的事。是随波逐流的人,因此就会用随波逐流的思维,去做随波逐流的事。是有自我的人,因此就会用自我的思维,去做自我的事。所以我们是要做随波逐流的人,还是要做坚持自我的人,关键是靠自己的选择。选择前者的人是不会发现后者的思维以及价值,而选择后者的人则会清楚地观察前者的思维方式与特征。两种思维、生活方式的差别、后果巨大,但是结果如何,这是选择之后的结果,却不是我们选择之时的考量。一旦我们选择了就要自己承担这个后果,没有必要去后悔。

人生怎样才能成功?虽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它确实有一个基本的路线,那就是你的自我认知水平加上自我实践能力。有时候只要你具备其中任何一样也能成功,但是如果你一样也不具备的话那么你是肯定是失败的。因此大家的任务无非就是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实践能力。这个如何去提高,方向已经指明,《论语》有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剩下的就看各位自己的努力了。尽管我们现在是在校的大学生,但我们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修养,追寻并完善自我,塑造自己的灵魂,做一名合格当代大学生。

在大学里面能够找到和完善自我比在大学里面学到多少技术性的知识、交到多少人际关系都要重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马九器先生说过:大学是守住灵魂的最后底线。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说,自由的追求与维持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很多人放弃了自由,去寻找奴役的避难所。如果底线垮了,人生也就走向迷途了;如果灵魂苍白了,人生任何的名誉成功也就一文不值了;如果自我丧失了,人生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你只不过是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而已。每一个人都有反思批判的能力,也都有选择自己人生路线的自由。关键在于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人这一生首先要成人,然后才能做人。做人太难了,无人能时时刻做到这一点。所以大家的任务还是成人。人若是没有灵魂,则就是被欲望和本能所驱使的行尸走肉——一堆只会满足自己欲望的肉而已;人若是没有自我,则就是一株脆弱的芦苇——经不起一点儿的风吹雨打。

恕我多言,子曰先行而后言,有违圣贤,实属过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