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辨证治疗奔豚气病(狂躁型精神病)一例

 负鹏载舟 2015-01-08

中医药辨证治疗奔豚气病(狂躁型精神病)一例

( 王耀光2010-01-04 21:36:22)

田某,(病历号:554833)男性,23岁,汉族,天津市人,未婚,无职业。居住环境良好。长期同其祖父一起生活。

初诊日期:2006年11月2日。

主诉:夜间难于入寐,时常感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2年。

现病史:2年前因受情志刺激后,出现夜间常常难于入寐,经常感觉有股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1-2个小时后能逐渐缓解,伴有乏力、现实与幻想混淆、时感憋气,急躁易怒,没有耐心,大便不通,患病后被迫终止了自己以前的个体商贩工作(贩卖手表等小商品),初诊诊其面色略黄而晦暗,面带愁容,身体修长,反应力及语言回答尚可,智力尚可。舌胖有齿痕,脉弦细。

该患者之前曾多次就诊于天津市安定医院,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狂躁型精神分裂症”。长期接受西药罗拉、硝基安定等镇静剂治疗,效果不明显。由其父母陪同邀余诊治。诊察前其父母先悄悄告治本人田某的情况。说知田某未患病前智力较好,经商业绩颇佳。目前每日尚服罗拉1片,夜间仅能睡3-4个小时。且日间头目昏沉。

考其与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论述相近,诊其为肝胃郁热,随冲气上逆,发为奔豚气病,肝木克脾土,肝旺脾虚,故虚实夹杂,既病之前有明确的精神刺激病史,急躁易怒,夜间不寐,为肝经郁热,肝不藏魂,肝热致心神不宁,遂发不寐;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遂发奔豚,寒热往来并非奔豚必具之症。舌胖有齿痕为脾气亏虚明征。

西医诊断其为西医诊断:神经衰弱;狂躁型精神分裂症,西药暂继用罗拉日1片口服。

法当予养血平肝,和胃降逆安神。拟予丹栀逍遥散合百合知母汤加减治之。

二诊:虽仍存现实与幻想混淆,但患者情绪较前明显稳定,夜间能安睡十个小时,偶易出汗,胸腹气上冲感减轻,大便通畅,舌胖,边尖略红,舌苔白腻,脉弦。

诸症较前好转。患者睡眠、情绪较前好转,大便已通畅。病情向好转的方向发展,肝胃郁热得到清解。鼓励患者放松自己的情绪,适当听音乐,作轻缓的活动。

前方继服7付。

三诊:述走路不稳,时觉冲气自少腹上冲胸脘,纳可,无呕恶,大便通畅,情绪时有急躁,夜间睡眠8小时,仅服舒乐安定一片。偶全身出汗,手足心汗出津津,烦躁,舌胖有齿痕,舌苔中根部薄黄,脉弦细略数。

由于近期情绪波动,肝气郁结化热,随冲气上逆,故现烦躁、舌苔黄、脉弦数。手足心汗出、脉细数,为肝热伤阴。病情又现反复,用奔豚汤合栀子豉汤加减治疗。冲气上逆,酿生痰浊,扰于头部,清阳不升,则步态不稳。在前二方的基础上加胆星、白附子、海藻等化痰清热中药,羚羊粉清解肝热。

四诊:冲气上逆症状消失,夜间睡眠9个小时左右,食欲略差,大便通畅,口苦,烦躁已除,易出汗症状已消失,走路步态平稳,一周内有2天腹部胀满不适,近日喃喃自语,有幻觉感,舌质红,苔薄黄而腻,脉弦。

肝热得清、冲气得平,则冲气上逆症状消失。痰热症状减轻,步态转稳健。肝郁脾虚,故尚余纳差、腹胀,喃喃自语,为心脾两虚。酌加养心安神的珍珠粉、炒麦芽,天竺黄、郁金清肝肺郁热。

按语及体会:奔豚气最早见于《难经》,云:“肾之积名曰賁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难经》未言治法。迨至张仲景《伤寒论》则认识到奔豚气病是由于“烧针”后汗出,针处被寒及水饮所作而致。《金匮要略》更提出奔豚与惊恐受寒、水饮、肝郁化热有关。仲景针对以上不同病机提出用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化饮降逆治疗欲作奔豚证;用奔豚汤治疗肝经郁热所致的奔豚气病,其中提及李根白皮是治疗奔豚气的专药,现多用桑白皮或梓白皮代替之。奔豚气证见于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其病机为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化热,随冲气上逆,故气上冲胸。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中疼痛,久病克伐脾土,脾气亏虚则全身乏力,心神失养,夜寐欠佳。后心胸中寒痛。初用丹栀逍遥散合栀子豉汤,后用奔豚汤合栀子豉汤,肝胃郁热明显减轻。

奔豚气病还有虚寒见证“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该患者初表现为肝气郁结化热兼脾虚,因此未用该方,恐其过热,对肝郁不利。

该例患者为临床疑难杂证,从西医诊断而言,精神分裂证为精神科难治性疾病,本人没有被其病名所累,根据准确的中医辨证,辨为奔豚证,参照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篇的论述进行辨证论治。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灵活加减辨证,方随证变,加减化裁了诸如丹栀逍遥散、栀子豉汤、奔豚汤等多首方剂。且疗效显著。

奔豚气证临床虚实有异,即便同为虚证,其临床症状也总有千差万别,临床当仔细辨证。本人在临床中尝辨治奔豚气证数例。有冲气起点较低,发自阴股者;也有冲气上冲癫顶者,但其病机与《金匮要略》并不相左。本人于2003年1月3日,尝治一李姓男子,61岁。该患者冲气从下肢股间而起,汗出较剧,集中在头颈、胸背。手足发凉,口苦,肌肉聂聂震颤,且有恐惧濒死感,患者痛苦莫可名状,水凌心胸,则觉胸丸部奔突似豚状,水湿上蒙,颈胸部汗出津津。肾阳衰惫,则现乏力、下肢畏冷;水走皮下肌肉,则出现肌肉震颤瞤动。因患者沉寒痼冷积久,因此我们治以温通心肾阳气,平冲降逆,行气散寒,取得了明显疗效。由于市场上李根白皮少见,我们用陈皮、通草、木香和旋复花等代替之。

因此,临床对于奔豚气病的虚证亦当重视,应与肝经郁热者分别论治。诚如《杂病源流犀烛》谓:“肾之积曰奔豚,发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状,上下无时,上则喘逆,骨痿少气,脉沉而滑,皆由肾虚脾衰间断邪下传客肾所致,治法宜补肾健脾,辛温散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