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T观察:惠普、摩托罗拉和微软、英特尔兴衰之不同

 蒙阳先生 2015-01-08

  惠普、摩托罗拉和微软、英特尔等等企业都是美国的高科技企业,这样的两组企业他们之间是是否存在着不同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值得去探讨的问题,只有将他们之间的不同弄清楚了,我们就能够发现事情的真相:什么成就了他们,又是什么毁灭了他们。

  惠普的企业价值观中,惠普在车库创业时期就明确了自己的原则:“群策群力,迎接挑战”。这种原则形成了以员工为核心的惠普文化,这种文化强调的是分权。再来看看摩托罗拉吧!在摩托罗拉,一个领导者首要的责任并不是去做决定或者指挥,而是要去创造和保持一种催化环境,要去为其他人提供可以学习的”遗产“,并且通过摩托罗拉的制度体系鼓励对这种遗产进行再创造。摩托罗拉也是在强调对员工的分权。这种分权文化能够带给企业的好处与不足各是什么呢?首先来谈谈好处吧!分权文化能够大大的刺激部门和个人为了盈利和创业,而各自为战,于是企业内部就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景象必须加一个修饰语:无序的混乱,当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数额等等指标都可能会大幅的上升,让企业的财务报表非常的漂亮,这不仅能够迎合资本市场的预期,而且传媒也有了可以报道的资料信息,再一次的为企业的经营业绩点赞,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能够得到大量的现实的可见利益和好处,结果是几方皆大欢喜。再谈谈分权文化带给企业致命的伤害吧!企业的分权,本质上是分的是企业有限的资源,于是企业失去了经营的中心和重心,没有了聚焦和专业化,也就是企业的原则和全局观在现实主义面前统统都被抛弃了,而一旦机会市场不在为企业提供利润的,相反还需要从企业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其成长的时候,企业的内部矛盾,比如部分与部门之间因为争夺有限的内部资源而发生内耗的事情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而一旦企业的决策阶层不能够驾驭企业内部冲突与矛盾的时候,这种内耗就不断的进行下去,于是企业的危机也就一下子被凸显了出来,企业也就很快的进入下降的快速通道,无论是惠普,还是摩托罗拉的衰落都是拜分权文化所赐。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分权文化,而是在分权文化下,企业内部的决策阶层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的能力,这样才有能力在集权和分权的节点上寻求平衡,才能够让企业规避组织内部不必要的内耗,可惜困境中的惠普和摩托罗拉一直找不到这样的领导者。惠普和摩托罗拉的衰落根源是什么呢?根源是他们的企业分权文化,文化有错吗?没有!问题是在工业化时代,产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文化,比如集权文化,比如分权文化,而集权文化或者分权文化的背后对应的是不同的商业逻辑,而一旦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有厘清的话,惠普和摩托罗拉的衰败就一定会到来,笔者于是做出这样的判断,惠普和摩托罗拉的衰落是没有厘清产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遵循的不同逻辑造成的,这是同一时代,不同阶段的问题,只不过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惠普和摩托罗拉的问题复杂化了,如果根植于基础矛盾,抽丝剥茧,我们很容易发现问题的真相!

  微软和英特尔市场行为,在笔者看来采取的是集权化下的产品领先战略,为什么微软和英特尔没有采取分权文化,而采取集权文化呢?高科技企业一旦采取分权文化的话,那么高科技产品就变成了消费化产品。而两种不同的产品遵循的是不同的商业逻辑,企业内在的组织能力与结构也完全不一样。高科技企业遵循的是功能主导型的产品领先战略,消费者永远是被动的去适应产品的功能价值,或者说被动的追求产品的性能,而不是产品的功能价值服务于消费者,所以无论是微软,还是英特尔永远在强调自己的产品的性能;而消费化的产品企业遵循的逻辑又是什么呢?针对不同的消费者,也就是首先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建立起把握与控制消费趋势的能力。英特尔的前CEO格鲁夫就强调只有偏执狂才能够生存,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对这种高科技商业逻辑的深刻理解与领悟。这种偏执狂文化的背后实际上是缺乏对消费者的敬畏与尊重,这在工业化时代没有一点问题,而一旦社会的发展步入到互联网信息时代,特别是步入到移动互联网的以人为本的信息时代的时候,人第一次站在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了,微软和英特尔奉行的高科技的商业逻辑越来越不能够适应以情感为纽带的消费者的价值发展的需要了,工业化时代的巨人:微软和英特尔,在以人为本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就成为侏儒了,他们的衰落也就必然出现了,他们的衰落是两个不同的时代所需要不同的思想造成的。(方圆/文)

责编:陶文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