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郭娜的《木桩竹节》

 江山携手 2015-01-09

                     点评郭娜的《木桩·竹节》

                                          孙长江

这是一篇看图作文。作为任教者,我至今仍沉浸在那堂作文课的情境中。题目已经出现在大家面前许久了。沉默。还是沉默。突然爆发了。甲说甲的理,乙讲乙的意;那一个个无疑是正确的立意正令我暗自惊喜。她站了起来,娓娓地道出了她的想法,一个不够成熟却实在惊人的角度,想得奇,奇而不诡。于是我激励她:“写出来吧!写出来的不一定都是事先想好了的……”她懂了,真就写了出来。果然,写得更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竟演化成了“成也挫折,败也挫折”,妙!那“一心一意”的成语又被仿成了“一‘心’一‘毅’”,绝!

                                     木桩·竹节

                                         高三学生  郭娜

有幅漫画:一根木桩、一段竹节,用不大不小相同的外力敲击它们──木桩沉沉地“低吟”一声,而竹节却响亮地“大叫”。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打击的态度,这木桩与竹节多像现实生活中的两种人:一种人,他们从不向挫折低头,面对再大的打击,也只是低低呻吟一声;而另一种人却在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挫折便吓得只知哇哇大叫,裹足不前。

究竟怎样对待挫折,也许是一个贯穿每个人生命始终的命题。因为挫折就象必由之路上的荆棘,总是在我们新愈的伤痕上留下又一片疮疤。当有一天,我们在层层伤疤包裹下可以不再怕挫伤,我们便无往而不胜了。所以,正是由于对挫折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木桩与竹节的前途才如此“大相径庭”──木桩,可做一方擎起摩天大厦的栋梁,而竹节只能由当一个盛满悔恨之泪的竹筒;木桩可做一叶纵横于激流险滩的飞舟,而竹节,只能捆一个徘徊在浅滩细流的竹筏。人生在世,恐怕每个人都渴望成为栋梁吧?而成功与否,关键就看是不是经得起打击。可谓成也“挫折”,败也“挫折”。

而是,直面挫折,究竟怎样“直面”呢?只要具备一“心”一“毅”,即:信心、毅力。如此,哪怕挫折就像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我们也可以满怀信心地把它铲平。而我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必将感动“天神”,这样,挫折这只“拦路虎”便不攻自灭了。关键要看我们愿不愿意做“愚公”。我们总会化“挫折”为动力,这正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做一棵大树吧!它坚实的身躯在风吹雨打中越发挺拔。莫学细竹,在暴风骤雨中无奈地摇摆。因为只有经历了挫折的电闪雷鸣,我们才会见到人生的最瑰丽的彩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