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著名作家:奇坦·巴哈特

 朝岭山人图书馆 2015-01-09

  五部小说奠定文坛地位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希·塔鲁尔曾评价《三个傻瓜》时说:“他的作品已经深深触动了年轻人的心弦——这很显然——书中的看点与其说是政治内涵,不如说是写作功力;与其说是开出的处方,不如说是犀利的剖析。他深受年轻朋友的喜爱和追捧,因为他写出了他们最真实的生活,激起了他们情感的共鸣。我想,正是这一点,他的作品才得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永久的印记。”
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

  “《高潮》这本书确实不错,我简直爱不释手,两天就读完了。书里讲述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眼前一样,了解印度文化的人一定会喜欢的。”这是普通印度读者对《高潮》的评价。毫不夸张地说,巴哈特用他的小说征服了印度所有的年轻人,用他的知识分子的担当和责任推动了印度的社会改革进程。

  巴哈特的处女作《五点人》讲述的是印度理工学院的故事,主要取材于作者本人的大学生活。其幽默搞笑的风格,感人至深的友情与爱情,对呆板的教育制度的反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呼叫中心的一夜》是巴哈特的第二部小说,讲述的是印度年轻白领的故事。第三部小说《三个傻瓜》,则将目光投向了印度年轻人中的“创业一族”,讲述了他们的奋斗、彷徨,讲述了印度尖锐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这三部小说都是巴哈特在银行工作期间以兼职作家的身份创作的,它们为他奠定了在印度英语文学史和印度青年中的地位,也让巴哈特下决心辞职,专事写作。

  《高潮》是巴哈特以专职作家的身份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来自印度北方的男孩克里希·马哈德拉与来自印度南方的女孩阿楠雅·斯瓦米纳曲折动人的爱情和婚姻故事。他们俩都是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相爱,恋爱的道路一帆风顺,结婚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为了从恋爱中结出婚姻的果实,这对恋人不得不跨越重重困难,克服家境、地域、种族乃至饮食的诸多障碍,最终用耐心战胜了种族的偏见,用爱情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也可以说是作者本人的自传,虽然巴哈特曾如此辩白:“这不是一本传记。很多人对此的确有所怀疑,而这种猜测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家人。所以,我想郑重声明,这仅仅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巴哈特和他的妻子阿努莎·苏里亚纳拉扬相识于印度理工学院,1999年结婚。在结婚之前,他们也经历了一番“北方男娶南方女”的艰难考验。生活和小说如此雷同,当然并非纯粹巧合。最起码可以说,《高潮》是在巴哈特自身结婚经历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来的。

  完成《高潮》之后,巴哈特2011年再度推出新书《革命2020》。在这部作品中,巴哈特关注了印度的教育、腐败和社会改革等问题,笔触深邃犀利,目光也更为悠远宏阔。

  左手作家,右手改革家

  “我的身上,百分之九十是作家,百分之十是改革家。”这是巴哈特对自己做的“定量分析”。

  作为作家的巴哈特,力图用最具有“阅读快感”的方式将故事讲述给读者,所以他的小说节奏明快、人物结构简单、情节清晰,语言风格幽默而犀利,极富感染力和可读性。

  作为改革家的巴哈特,一面用犀利而切中时弊的专栏文章向社会投出自己的长矛和匕首,一面用演讲激励万千印度青年。更重要的是,他用最易让人接受,也最易广泛传播的形式——小说,让人们更清晰地看清社会现实,引导人们进行思考,鼓舞人们起来行动。

  一位作家,必须具有现实关怀,才能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必须具有人文理想,才能从混乱的现实中超拔而出,将生活提炼为艺术。一位改革家,必须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最大程度地形成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使改革得以推进。

  在这两个方面,巴哈特做得几近完美,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想,人们之所以愿意拿起我的小说,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里面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更何况,这些问题都包裹在喜剧的外衣之中。”(中文版《三个傻瓜》与《高潮》已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中文版《革命2020》预计年底面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