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周及其后来时代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中也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祖先崇拜的遗存现象。
 古玉社赛宝获奖藏品 商朝的国家机构是与民族组织相结合的政权体系,国家组织像一个家族的扩大,商王既是最大的一个贵族家族——“王族”的族长,又是商朝各同姓贵族家族的大家长。在商周时代,实行着宗法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把按照氏族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政权结构分为大宗与小宗,天子世世相传,嫡长子为法定继承人。叫做大宗,庶子与嫡长子的同母弟封为诸侯,叫做小宗。诸侯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也是传位于嫡子。其他诸子则为卿大夫,为小宗,卿大夫之位,由嫡长子继承,在领地内为大宗。其他诸子封为士,为小宗,士的长子为士,其他子为民。在这种制度下,不论大宗、小宗,都要进行宗庙祭祀活动以表示为祖先的崇拜和敬仰,按照《礼记》的说法,大宗有主祭始祖的特权,小宗要通过敬宗表示尊祖,“尊祖故敬宗”。对甲骨卜辞的研究表明,商代武丁时的祭礼,已以自身所出先王为大示,以傍示先王为子示,“合祭大示的宗庙称为大宗,合祭小示的宗庙称为小宗”(见《中国史稿》)。

古玉社赛宝获奖藏品
祖先崇拜包含着各方面内容,它有对部落祖先、氏族祖先和家庭祖先的崇拜。被祭祀的祖先,是在已故祖先中挑选出来的特殊人物,氏族的创始人,或对氏族有过特殊贡献的英雄。古代还有对众多祖先行合祭的现象,《公羊传·文公二年》:“大事者何?大袷也;大袷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五年而再殷祭。”所谓毁庙就是将原来单独祭祀的祖先变成合祭的对象。
 古玉社赛宝获奖藏品
关于商代祭祀祖先的问题,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有论述:“商代王族不问性别在死后都用十天干之一作为庙号,就以天干的顺序按照六十甲子的日辰致祭。”“‘祭祀周’,以旬为单位,每旬十日皆依天干甲乙丙丁为序,商王,妣以天干为庙号,即依世次及各王、妣庙号之天干顺序而祭。”“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大示是直系先王,小示是包括傍系先王的;大示从上甲开始,称为‘元示’。卜辞‘自上甲六示’指上甲至示癸六个先王,‘自上甲廿示’指上甲至武己二十个直系先王;小示也称若干示。大示常用牛牲,小示常用羊牲。}、辞的‘上示’‘下示’大约也是大小之分。示所在之处,后世称为宗庙,卜辞有不同的名称,如宗、升、家、室、亚等等。如‘文武丁宗’是文武丁的宗室。
 古玉社赛宝获奖藏品
凡大示所集合之处名‘大宗7,小示所集合之处名‘小宗’。大宗从上甲起,小宗从大乙起。大小宗以外还有中宗……宗庙建筑有许多名目,如东室、南室、大室、小室等是祭祀之所,成是享宴之所,大室是治事之所。根据小屯的发掘,我们知道这些宗庙和王宫是怎样建造的。它们可以是面向南北的,也有面向东西的,大都是长方形、有大有小……”
《礼记·王制》谈到周代的祖庙:“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二。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大祖为太祖,昭为双数世系祖先,穆为单数世系祖先。
 古玉社赛宝获奖藏品 产生商周时代的这种大规模的祖先崇拜的基础是发达的氏族组织与血缘关系,而这种氏族组织正是新石器时代的氏族组织的继续和发展,由此可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同商周时一样,祖先崇拜是一种最频繁的、最强大的宗教活动。而这种活动直接影响着玉器的生产和使用,玉器作为一种被神化了的器物,它的使用和器物所表现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也同祖先崇拜有密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