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创作大事记
1802年 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城(Besancon)。
9岁就开始写诗。
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
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
1819年 同浪漫诗人维尼等人共同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于期刊发表第一首诗。
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1822年 编成第一本诗集《颂歌与杂诗》。与艾德娜在圣苏比士大教堂结婚。
1825年 被授与荣誉勋章,参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礼。
1827年 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浪漫主义宣言,成为浪漫主义运动领袖。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1831年 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
1841年 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公开表示拥护君主立宪制度。
1843年 剧本《老顽固》(Les Burgraves)失败及女儿列欧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转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晋身贵族,封为雨果伯爵。
1848年 创办《大事纪报》。
1850年 被捕入狱,雨果化名兰文逃离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国外。
1853年 充满讽刺政治意味的诗集——《惩罚集》出版。
1856年出版《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诗)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长篇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69年创作《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说)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874年创作《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说)
1876年 雨果当选参议员。
1883年 完成《世纪的传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灵榇置于凯旋门下,供万民瞻仰,旋葬于巴黎伟人墓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