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手机会让人变笨吗?

 昵称535749 2015-01-10
译者: Miazhang 原作者:Ron Friedman, Ph.D.

发表时间:2015-01-09

想象一下,完成例行体检之后,医生向你通告了一个毁灭性消息:自从你上次体检之后你的认知力直线下降。你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已经大幅减退。并且你对日常事务的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

事实上,有种不花一分钱的疗法。且治疗过程非常简单。你只需要远离智能手机。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有人与医生有过上述对话。但是也许我们应该进行一番这样的对话。在过去几年中,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手机对人类体验的造成的负面影响。早期公布的结果令人担忧。

本月《社会心理学》刊登的一篇学术报告对手机“单纯存在”且未使用的情况下如何影响人们的复杂思维活动进行了研究。在该项研究中,要求被试者快速浏览一串数字并划掉相邻数字相加为某一特定值的数字(如划掉任意两个相邻数字相加得3的数字)。在被试者开始任务前,一半被试者需将他们的手机放到一边,而另一半被试者则将他们的手机放到自己桌上并回答关于他们手机特性的一些问题。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手机都没有响过。然而对比那些将手机置于视野范围外的被试者,那些将手机放在桌上的被试者表现则差了20%。

为什么一只从未响过的手机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多年使用手机已经使我们惯于期待收到新信息了。结果就是,即使我们的手机完全不响,只是在我们的外围视线内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致使我们工作时的思维力减退。

然而并不仅仅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执行力遭到削减。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手机的存在还会干扰我们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在一项实验室试验中,研究员将互不相识的被试者两两分组,请他们轮流讲述自己上个月发生的一件趣事。半数对话中被试者的手机放在桌上。另外一半被试者则手持活页本进行记录。试验结束后,每一组被试者对他们的谈话体验进行评价。

结果十分惊人。手机放在视线范围内的被试者认为他们的搭档理解力更差且不值得信赖。同时他们对进一步对话是否能让彼此之间产生亲密的友谊持更加怀疑的态度。

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进行的一项后续研究则证实手机的存在不仅仅使得人们对于交往对方的印象减分,交流的质量也大大降低。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Shalini Misra观察得出结论:“有手机存在的情况下,人们的眼神交流会减少。”这使得交流双方忽视了彼此表情或语气上细微的变化。

除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之外,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频繁地使用智能手机及其产生的恒定连通性干扰了我们记忆的形成。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大脑需要一段休息时间。在无时无刻不在刷新邮件或者回复短信的环境下,形成长期记忆的机会变少了。

一个原本设计用来提高和建立沟通的工具却实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的确有一种深层的讽刺意味。这样一来,智能手机只是我们运用技术存在的更大问题的一个符号。我们用来控制生活的工具往往最终却控制了我们。

职场中技术带来的危害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正如我在一本关于卓越职场新兴技术的书中所解释的那样,为了使我们的表现达到最佳,我们需要一段完全不受干扰的时间来充分调动我们的全部的不被分散的注意力。出人意料的是对于我们中很多人来说,这些条件很难达成,这部分是因为我们允许技术介入我们的工作。

想一下当你收到一条新信息的时候会怎样。除非你改变邮件的默认设置,否则你会收到一条弹出消息,听到信息铃声,或者是计数器上显示增加了一条未读信息。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你的大脑都会强迫你作出一系列的决定(“看下邮件或是继续?”……“现在响应还是待会再说?”),这会消耗你的精力。

这些干扰会累加起来。研究表明即使是很短暂的打断都会以指数级的倍数增加我们犯错的几率。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我们就会用尽我们宝贵的认知力资源使我们重新集中精力,这就使得我们完成工作的精力降低。研究还表明频繁地做决定会让我们变得疲劳。随之而来的疲惫感也让我们更难辨别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任务哪些只是我们感觉紧迫的任务。

不幸的是,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些会导致认知和社交能力低下的习惯是很难改掉的。那么在新的一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现状呢?

降低认知干扰的诱惑力会是一个不错的开端。尽量避免将你的手机放在桌上。取消会分散你注意力的邮件提醒设置。在你的时间表中划定零干扰时段,在这个特定时段全身心地投入去完成一项任务。

对于有意实现最佳工作表现的公司支持员工的这些努力是明智之举。和很多组织调整的尝试一样,高层的行为往往会产生最大的影响力。

建立零干扰时段和会议中禁用手机的规范有利于公司向员工传递这样一个信号:专注地工作很重要,员工无需被邮件栓牢。

2015年,我们将看到技术在我们的工作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承认并非所有的创新都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有时提高我们工作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掉邮件提醒,断开手机网络,专注地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