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锋雅墨绘牡丹/记邓德强的牡丹画】

 雪小石 2015-01-10

文/老周

牡丹在唐代已经成了当时的国花。它与盛唐气象以及时代风尚极其相似,以至于文人墨客或诗词酬唱,或纵笔挥洒,以牡丹为题材的绘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科,它与梅兰竹菊似乎多为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牡丹却为更多的人们喜爱。因为它寓意了更深更广的意义:它不仅是像梅兰竹菊四君子那样拥有人格的特征,而且,还预示了一种对美好生命和未来前程的展望

所以,牡丹成为古今许多画家必画的题材。陈淳、徐渭、文徵明、石涛、扬州八家、吴昌硕、齐白石等绘画大师都曾涉猎,但是,许多市井画家也都把牡丹作为必画的题材。也可能是缘于此因,牡丹画中注入许多“甜、邪、俗、

邓德强
yishujia.

邓德强擅画牡丹和山水,请劲脱俗的人文情怀赋以儒雅之笔墨,同时凭借着个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使笔下作品流露出灵动的神韵和真挚的天趣。

邓德强绘画牡丹,在深入研究古代大师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人生的经历,融入了牡丹生长的内在品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牡丹面貌。他的牡丹继承了牡丹画吉庆富贵的形式特征,以传统的造型和赋色表现了牡丹独有的丰姿。“牡丹”易画亦难画。“易画”是因为学之易于入手,易于出效果;“难画”却是因为出形易,而出神难。描写牡丹之神之韵,不在于似与色,而在于似与色之外“高而不危,满而不溢”的精神。邓德强笔下的牡丹气格鲜艳然不俗媚,妖娆中古意略见,一反牡丹“甜、邪、俗、懒”的画法,以写意的自然畅达,无拘无束的气势,置阵布势,从大处着手,牡丹娇柔的叶瓣枝茎中竟似注入了大气磅礴、雄浑苍茫的阳刚之气。将富贵仙境般的境界通过笔墨落实到了人间,千年不变的牡丹画在他的笔下展示了独特的丰姿。yishujia.

除了对意境的营造外,在他画面中对于墨色的节奏感、韵律感的有利把握,充分体现出他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画牡丹,他追求那种光影徘徊、水汽蒸蔚、暗香浮动、色墨交飞的境界。他把牡丹拟于人性化、性格化,倾注了浓郁的感情色彩,以墨为形,以水为气,达到墨彩交融的境界,在对绘画艺术不断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发扬传统且不受制于传统而渐渐形成了个人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