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趣丨茶的别称你知道几个?

 容得草堂 2015-01-10

“茶”在古代其实不仅仅叫“茶”,也叫“嘉木”、“荼草”、“香叶”,甚至“琼液”。历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别称或比喻,可谓五花八门,或言其形,或言其味,或言其意,更或言其神。这一期,不妨跟小编一起看看关于茶的别称,体会历代爱茶之人对茶的理解。

“茶”字由来

荼——唐之前使用最普遍的写法,如《诗经》、《尔雅》中有“荼”字,《神农本草经》称之为“荼草”。

在唐代之前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唐陆羽在《茶经》中曾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言其形

言其形应该是最初茶对爱茶之人的认知,从《茶经》的首句“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到“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文人雅士们给茶描绘了对茶最初的印象。

1.嘉木——简单却亲切,可见对茶这种树木之爱。出自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2.瑞草魁——唐代杜牧在其《题茶山》写到:“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杜牧给了茶一个瑞草之魁的名号,足见对茶之爱。

3.香叶——出自元稹《宝塔诗》:茶,香叶、嫩芽。

言其味

言其味的别称多从茶叶的品质特点出发,描述茶叶的味道。

1.苦荼——荼为茶的别称。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想来,当时煮饮的茶略苦的缘故吧。

2.苦口师——宋代陶榖《清异录》中有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茶有助于思考,也着实可谓“苦口之良师”了。

3.香茗——茶为茗,喝之清香解渴,香茗。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言其意

这类别称一般不直接指茶的名称,却以其带来的意味来命名,读起来令人感觉当时的茶人别样的情趣。

1.琼液——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

2.不夜侯——古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3.云华——茶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称“云华”。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言其神

言其神,更多是对茶的的领悟,多有令人惊艳之语,恰如“从来佳茗似佳人”。

1.甘露----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宋录》:“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在子尚看来,茶已经是甘露了。

2.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就为忘忧君。”,茶能洗去烦恼,你可是忘忧君?

3.清友——故事出自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事物异名录”《文房四谱》曰:“叶喜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除此之外,茶的别称还有很多,释义不一,但却处处显现着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对茶的喜爱,也诠释着茶友们对茶的理解。小编也是茶友一枚,偏爱“琼液”这个雅称。你呢?最爱茶的哪个别称?

【陕西茶叶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