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传器】古壶之美(三)

 RK588 2015-01-10
紫砂赏玩

小编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古壶之美》,今天是情人元宵节,小编在此祝大家节日快乐!



陈伯芳款六瓣朱泥壶
年代:清代
宽:11.5公分
高:5.5公分
底款:荆溪陈伯芳制

瓜形六瓣棱线清晰明确,瓣与瓣之间的接线稍晦;壶面的光线显影,忽明忽暗,而呈现立体的透视感,尤其是弯形流,耳形把的棱线一前一后的呼应,更加深此『棱线交响乐』的合奏之美。而朱泥的高彩度色泽愈发发显出器物之讨喜爱怜的视觉饗宴。
壶底铁笔楷书以『陈』『制』尾划的捺笔最有韵致。



彭文忠款紫砂壶
年代:明末
宽:14公分
高:8公分
底款:彭文忠制

壶腹圆凸,有充实感,正如孟子所说:『充实之谓美』。是以形下厚生、利生之实惠为『美』之前提,也是目标。
圆是一种饱满无缺的状态。以圆心为中,向外上下四方都等距的平整充实的空间立体。因此圆除了形下的物质之美,也包涵形上的心灵之美。
落款除去垂直纵线,余皆由曲线缠绕,有不尽不绝、绵延永续之意。




新渊款紫砂壶
年代:明末
宽:14公分
高:6公分
底款:新渊

青铜盉器管状尖嘴流、圆扁品字壶身、搭配一只厚实的耳把、紫砂紫里带红、肤质柔细净雅,真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形器反应出作者的气质风度,古今皆然,而要能文不胜质,质不盖文,相容相蓄,得君子之风,诚难见更难得。
阳文落款布局严谨,计白守黑,虚实相应,曲线圆点,教人想起伊秉绶的篆隶,恭谨整然中不乏稚趣童心。



潘忻宝款紫砂执壶
年代:明末
宽:14.5公分
高:10公分
底款:潘忻宝制

有敛腹敛足,全器曲线玲珑,婀娜多姿,像初嫁的少妇,脸上仍泛着青春的气息,在田野陌郊花间草从里舞进舞出,把喜悦请我们分享。
每一条线都清楚的交代,即使是壶把和曲流都浮现壶身各部位独擅的美。
落款是凹陷的阳文方形印,看不到一条生硬的直线,曲线是它的旋律的主调。



崇雅堂款紫砂壶
年代:清 顺治九年
宽:17公分
高:11.5公分
底款:壬辰仲夏崇雅堂制   孟臣

挑高的圆肩、略呈筒形的腹腰、细耳形把、斜出的三弯流、戴着二阶平面圆盖、壶身缩小为小纽,有重复渐层的秩序美。
最简单理解的美可能就是这种『重复』或『渐层』的『秩序美』,它们都温和地、有秩序地、渐次地娓娓道出。
惠孟臣的壶不可一世,署名崇雅堂的款更是堂堂正正,确有一点功夫。楷书的力道遒劲,笔笔中锋,且顾盼有情,和壶器成宜美之配。



方允卿款朱泥壶
年代:清 康熙二十四年
宽:11公分
高:4.5公分
底款:乙丑仲春方允卿制

在腹圈一围突出、上下各自收敛、似算盘珠子,壶盖曲平、盖纽亦重覆壶身之特征,辗转相见,只是相对缩小,曲流耳把都实在敦厚,注水的曲线一定别具风味。
壶底的刀笔落款形制近唐敬客王居士砖塔铭,特别是挑起的勾划温厚柔畅。



逸公款朱泥壶
年代:清 康熙三十六年
宽:13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丁丑仲冬日  逸公

二阶式平盖加高出的椭圆纽,紧贴着颈沿,密实几近无瑕,顺着圆肩滑下,敛足的大小和壶盖一致,从上倒下、层层叠叠着好几个同心圆,热水在壶,冲汤时,茶叶可以得到一定的均衡的保温作用。耳形把宽绰,流口弯曲顺畅,直把茶香水色送入眼底齿间。
落款大小错落有致,『字大大,字小小』,合乎自然之妙,没有深刻体会的书家,不能臻于此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