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传器】古壶之美(四)

 RK588 2015-01-10

今天咱们继续来欣赏《古壶之美》中的美器~



惠孟臣款朱泥壶

年代:清  顺治八年

宽:12公分

高:8公分

底款:辛卯仲秋惠孟臣制

折肩微圆的曲腹是青铜罍形的另一个钟形制,紫砂壶造型也不例外,尊古法古是对传统薪传接火,只是,今人该面对的是,尊古法古之后的例外创新,所谓“我自有我法”。

一壶在手的好处不只是清水茗香的口齿之欲,在悠游于传统千古之外,如何端出“新法”“自法”,才真正对得起古人。

小字娟秀端细之美,非巨擘大字所能比。书法之论如大丈夫处世之道,能大能小、能伸能屈。



紫砂彩釉方壶

年代:清  康雍

宽:22公分

高:15公分

底款:荆溪史维高制

全器见不到紫砂原貌,粉彩通身作寒暖对比色的搭配,在主要的窗景里转为一般的紫红釉色,其他都用氧化铝制成的玻璃白温润匀净地施于器表,华美艳丽,有一种宫廷气,是雍正时期盛行的主流。

方壶只能配方把方流,为着把手柔适方便,设计成“外方内圆”,当然是一种权宜之计。三弯流的曲线也是一样方圆融汇、曲折并置。

落款用盘曲线,示意连绵不尽,用之不竭的吉祥话。印章仿砖画文字的阡陌切割,配合方壶造型,真是一种巧思。



邵茂如款紫砂加彩壶

年代:清  康雍

宽:14.5公分

高:10公分

底款:邵茂如制

局部粉彩山水入画,曲流和圈耳把的动态和它适呈一静一动的对比。

高矗的龙蛋形的壶形立线,应是配合着上、下垂直这样的基调运行,与细长流、细长把,都能合作无间,壶匠的功劳不小。彩绘者若能体会这种基调美的讯息,则必能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底款篆书圆劲曲健,是汉印的另一种圆曲美学。



鸣远款倒把朱泥壶

年代:清  康雍

宽:12公分

高:9.5公分

墙款:鸣远

笠形尖纽是仿自青铜卣壶盖纽,但多数也是配合方形卣器。这里圆壶用尖盖,也是极特殊的例子,当然,本器之造形亦如卣器腹部地下的特征,呈塔形直立。倒把的设计,也配合塔形三角腰的曲度,向下斜去。盉形管状流也适合在这里出现,它短小,口沿向左边斜去,也是跟着整体造型考量的。

鸣远或即陈鸣远制壶大师,落款粗细一致,在行楷之间,但异常开阔。有曰鸣远紫砂“做工提款俱佳”,由此器约略可以印证。



陈鸣远款紫砂壶

年代:清  康雍

宽:17公分

高:9.5公分

底款:陈鸣远制

汪柯庭有歌《陶器行赠陈鸣远》称赞陈鸣远的茶具可与时大彬和徐友泉“争雄”,其诗用了“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如此推举,可见陈鸣远当时的盛名。此件类一九九零年福建漳浦县清乾隆二十三年蓝国威夫妇墓出土“鸣远”款紫砂壶。鸣远壶的特征有:调泥不苟,暗接法、刀笔熟稔。可惜,此处只有押印,取篆体之方整井然。



惠逸公款汉方朱泥小壶

年代:清  雍正五年

宽:7.5公分

高:6公分

底款:丁未仲冬惠逸公制

方壶似汉形制,实由秦朝权器而来,秦权稍矮实,汉方壶则略高瘦。四片相接部分棱线突出,属“镶身筒”成型法,与圆器的“打身筒”相异。底座、四片、曲流、圈把带纽方盖等分片粘贴镶接,要高妙的手艺,才能有此佳作。

刻款天干地支季月署名,有晋唐小楷韵致,略带元赵子昂的秀逸。



孟佳款六方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1公分

高:4.5公分

底款:月下长吟   孟佳

是底矮的扁壶形制的商周卣器的变形,基本章法仍不离古卣器的规律;腹部最宽处离地较近,呈宽底的塔形。

把手的耳形穿白处,透空可见一云气形,是此壶的特征。

落款有楷书诗句“月下长吟”四字,布局率尔从容,直下随书,但觉自然真趣。楷书也可以行走自在,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那样板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