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课堂】生活积累与艺术聚焦

 江山携手 2015-01-11

【小小说课堂】200905

                            生活积累与艺术聚焦

 

    越来越多的文学青年从微型小说起步而走向文坛的事实,反复地印证了阿·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微型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因此,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创作的文学爱好者来说,确实很有必要去了解和掌握微型小说这种"入门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写作规律。

    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小说体制,它的形体特征首先是"小"和"微",我们应该从这里开始进入微型小说本质特征的讨论。

    在艺术篇幅上,这种"小"和"微"要求微型小说的字数一般是在一千五百字以内。像一些脍炙人口的微型小说珍品:海·伯尔的《悠哉游哉》、穆·阿里的《一个老人的问题》、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都没有超过一千字。如果把微型小说的字数放宽到两千,甚至三千,那么,事物就有可能由量变引起质变,微型小说恐怕就会失去它的真正特点。

    微型小说由于篇幅的"小"和"微",它只能抓住生活的一个侧面、一个瞬间来展开艺术构思。如果我们从宏观角度、从历史的角度来探寻这一个侧面、一个瞬间的内涵,便能从"微小"的生活时空中开掘出宽阔而绵远的艺术意蕴。这样,我们在这个短小的篇幅里完全有可能写出大主题。譬如:在《悠哉游哉》(见《世界微型小说精选简评集》283页)里,游客和渔夫的对话,实际上是象征了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手段的一种超前性的哲学思考。《一个老人的问题》(见《微型小说艺术初探》附录332页)通过一个简朴的艺术场面表现的是人类的一种深层的痛苦意识。《客厅里的爆炸》(见《中国青年报》1995年5月3日)则通过描写一个心不由己的小故事揭示了一个民族相当普通的社会心态和深层的消极潜意识。总之:微型小说的形体特征虽然是微小的,但小形体却含有重的质。寓大于小,微中显著,这才是微型小说的本质特征。

    一般说来,短篇小说是由二个以上的事件组成复杂情节,而微型小说只能由一个事件构成单一情节。这是微型小说和短篇小说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准。王蒙的《虎伏》(见《加拿大的月亮》)和陈慧君的《小巷悠悠情》(《小小说选刊》1988年8期)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内核:一个极其偶然的因素使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失之交臂。然而:《虎伏》先是简略地叙述了一个"三好女性"和一个"尖下巴女性"的初恋故事,接着又详细地叙述这个"最漂亮的女性"的初恋故事(前二件事是这个故事的陪衬)。在主体故事里,叙述人一一叙述了她(他)们相识、相思以及突变的三件事。因此可以说,《虎伏》由三大事件和三个小事件构成了它复杂的情节。而《小巷悠悠情》里只有一个艺术场面,整个事件是女主人公在画展的一幅油画前回忆男画家和她在小巷里默契的感情交流及中断的过程,其它场面的复杂内容都被作者巧妙地融进画前的回忆里而转化为这一事件组成的单一情节。因此,这两篇作品虽然篇幅都只有一千多字,但二者的文体界线却是明显的:《虎伏》是短篇小说,《小巷悠悠情》是微型小说。很多文学习作者没有按照这个规律来提炼微型小说的情节,让太多的、太复杂的事件挤进微型小说里,于是形成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化"的倾向。

    微型小说的情节虽然是单一的,但是这个单一不等于单调,微型小说在情节上的本质特征,恰恰是在于从这单一中追求精美。微型小说作为小说家族的第四个小兄弟,它同样要具有小说的家风,同样要在情节中给读者提供和一般小说情节相同的形式美感。然而,单一的情节怎样体现小说味呢?这就使得微型小说的单一情节必须构成一个有开端,有发展,有变化,有高潮,有结局的完整的审美过程。而单一的情节由于先天的限制,它确实比较难形成一种情节的变化和起伏,怎么办?它只好在情节的尾部通过出人意料的曲转和反转来构成艺术的波澜,来实现单一情节的精美。这样,我们便看到微型小说单一情节出现了如此多的曲转模式和反转模式。在《一个老人的问题》里,我们的确没有想到这个冷漠的酒保,正是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反复打听的儿子。在邦达列夫的《邻居》(见《世界微型小说精选简评集》)里,我们同样也没有想到,这一对好邻居,很多年以前,竟一个是法院侦察员,一个是这个侦察员的审讯对象。为什么世界上一些有名的微型小说作家和研究家(如欧。亨利和罗伯特)都不约而同地把"结尾惊奇"当作微型小说的三大要素之一?为什么"欧。亨利式"的结尾竟可以成为微型小说学里的一个专门概念?微型小说在单一情节中追求精美,大概正是其中不言而喻的原因吧。

    在人物塑造上,这种"小"和"微"则表现为一种性格描写的单纯性。所谓性格描写的单纯性,就是说微型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只刻划一个主要人物,只描写这一个人物的一个性格侧面,只突出这一个性格侧面中的一个性格元素。"国庆杯"微型小说大奖赛的优秀作品《瘾》(孙志鸣《写作》,1989年7期),便是抓住了一个李厂长爱听汇报,爱作指示的性格元素,作了夸张而传神的勾勒,把一个官瘾十足的人物性格特征写透了、写活了。

    但是,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这种单纯性并不等于单薄。在微型小说的构思中,作者完全可以让这一个性格元素概括出人物的整个性格侧面的主要特征,并让它凝聚着丰富的时代和历史的内涵。那个官瘾十足的李厂长不正是我们生活中这一类人物的典型概括吗?我们从他的身上,不正看到了严竣的改革生活给各种人物带来的心灵震荡吗?因此,在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单纯性中,我们同样可以写活一个人物,同样可以在人物描写的单纯性中实现性格描写的丰富和圆满。

    综上所述,微型小说由于它的"微"和"小",首先构成了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的形体特征。然而,它的短小不等于简陋,单一不等于单调,单纯不等于单薄。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中体现丰富,一句话,以小见大,以微显著,这才是微型小说从形体到本质的文体特征。这个特征在一般小说中并不存在(相对长中篇小说而言)或者并不突出(相对短篇小说而言),然而它却构成了微型小说的艺术生命。我们牢牢地把握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微型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符合艺术规律的境界。

 

附:白小易小小说《客厅里的爆炸》

 

客厅里的爆炸

    白小易

主人沏好茶,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的小几上,盖上盖儿。当然还带着那甜脆的碰击声。接着,主人又想起了什么,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他匆匆进了里屋。而且马上传出开柜门和翻东西的声响。
    作客的父女俩呆在客厅里。十岁的女儿站在窗户那儿看花。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忽然,叭的一响,跟着是绝望的碎裂声。
    ——地板上的暖瓶倒了。女孩也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那事情尽管极为简单,但这近乎是一个奇迹:父女俩一点儿也没碰它。的的确确没碰它。而主人把它放在那儿时,虽然有点摇晃,可是并没有马上就倒哇。
    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屋里揪了出来。他的手里攥着一盒方糖。一进客厅,主人下意识地瞅着热气腾腾的地板,脱口说了声:
    “没关系!没关系!”
    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
    “太对不起了,”他说:“我把他碰了。”
    “没关系。”主人又一次表示这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问:“爸,是你碰的吗?”
    “……我离的最近。”爸爸说。
    “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你一动也没动。”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暖瓶是自己倒的!地板不平。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爸,你为啥说是你……”
    “这,你李叔叔怎么能看见?”
    “可以告诉他呀。”
    “不行啊,孩子。”爸爸说,“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当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的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
    女儿沉默了许久。“只能这样吗?”
    “只好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