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记》学习心得(13)

 江山携手 2015-01-11

《学记》学习心得(1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厨师给文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这哪里是解牛?分明是快乐的舞蹈!我们把工作做到这样的境界,这不就是享受吗?这样工作收获的一定不仅仅是工资,还有幸福!

如果您认为这只是传说中的传说,您看过女子十二乐坊震撼人心地表演吗?您看过那些花式调酒师的绝活吗?目睹过大街上吹糖人艺人陶醉地表演吗?您也可以回顾那些在小食店抻面师傅抖面的镜头。您一定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这些人在工作技艺本身中伴随的那丰富的肢体语言就说明一切,他们是快乐的!

试想一下十二乐坊的二胡表演者经常走音;调酒师的瓶子经常摔碎了;糖人经常吹破;面还没好经常抻断。这样快乐何在?

不得不承认工作给我们带来幸福感,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胜任?

我们教师工作何尝不是这样?每每观摩名师课堂,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从她们的一举手一蹙眉,从他们的一颦一笑中我们就能读出他们职业幸福的状态。什么样的教师是能胜任自己工作的教师?

《学记》里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即能够善于多方诱导,因材施教的人才能做老师,否则就不合乎教师标准。颜回曾经盛赞自己的老师循循善诱,以至于使颜回达到学习不止欲罢不能的境界。

孔老夫子不愧为中国教师的祖师爷!造就了72先贤绝非偶然。“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这四个弟子智力水平不同,秉性各异,但是孔老夫子却能将这四个弟子其调教成古代先贤。

孔子谈仁最多,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一共有109处,面对不同的弟子,他对仁的解释总是有所不同。

孔老夫子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工作状态,竟然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命状态,用现代心理学衡量孔老夫子就是达到了福乐状态。福乐就是幸福的巅峰体验。

循循善诱的前提就是教师首先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以此为前提才能因材施教,那诱导才会有效。有些教师经常因对学生“启而不发”产生怨气,没办法,一句“对牛弹琴”自我解嘲。其实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误,而是弹琴者的失误。你的琴声应该弹给有能力欣赏的人。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什么?《学记》已经说得很全面了——学者有四失!

诱导的时机?“豫”“时”“孙”“摩”;

怎样诱导?“道”“强”“开”!

教师的语言有何种要求?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做到这些我们不就幸福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