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心解

 水共山华 2015-01-11

满城尽是“甄嬛体”,仿拟造句“真真”火

五月 8,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连日来,随着《后宫甄嬛传》的热播,观众们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被里面“古色古香”的台词所倾倒,剧中人物对话文艺调调十足,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从容大方,容得下内心翻江倒海,令人倾倒。细细品味这古诗风韵之余,众人纷纷效仿,言语间颇具古风,戏称“中毒”太深。很多网友平时说话聊天时,冷不丁地就来上一段“甄嬛体”,极具喜感。很多网友特地用甄嬛体造句,并急速蔓延,竟引得某些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也随即仿效,凭空制造出无数欢乐。 1337233591306 心理解读: 看了甄嬛传,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方才”、“极好”、“真真”等词,“想来……是极好的,……原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虽……,倒也不负恩泽”的句式最为得宠。把七零八落的生活琐事,用瞧着风雅,且易理解的文体叙述出来,幽默、新鲜,甄嬛体赢得大爱。最近几年,各种“体”层出不穷,咆哮体、凡客体、淘宝体、BTV体,大有你方作罢我登场的前仆后继之势,大家渐渐习惯了为言语造势,宣泄得“体”。这样看来甄嬛体的爆红也不足为奇了,很是“应景”罢了。而这些体各有各的“精妙”所在,但都是借用一种相对固定的句式进行再创作,塞进日常生活的新内容,因而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加上这些流行句式往往颇有特点, 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下面本文借用几个经典例子来分析下甄嬛体背后的心理学知识。 【甄嬛体之吃蛋糕】“咦,你今儿买的蛋糕是极好的,厚重的芝士配上浓郁的慕斯,是…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选女婿就像搞科研?

五月 3,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现在大龄的剩男剩女们,父母帮着相亲的可并不少。最近,微博上一则“史上最牛丈母娘”的消息迅速走红。这位老妈考查女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份excel的表格,上面包括了相亲时间、地点,相亲人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生肖、户口、情史、体型、脸型、毕业院校、专业、学历、英语水平、公司、职业、收入、加班、18型人格、生活技能……共27项标准,每一项都按1-10进行评分,并计算出总分,只有达到合格的才能得见女儿的芳容。而且,这本相亲手册,还把所有相亲对象都按行业进行了分类:国企、金融、老板、私企……这只是初步的机器筛选。机器筛选完以后,就该人工筛选了,这位丈母娘还有一本手记,上面会记录自己与相亲男士见面的全过程。 1336015993529 心理解读: 这位老妈的选婿工具、流程让人眼前一亮。有人大赞:“这种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老妈,可是个细节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专家啊,再加上书法好、眼光毒、交际广、会分析,不正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嘛,人家还是有实战经验的行家里手。”从做事情的角度讲,这番夸奖的确在理。从机器筛选到人工筛选,选婿老妈完全遵循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科研路线,有模有样,令人佩服。 借这个机会,让大家了解下心理学常用的研究范式吧。量化研究指在研究中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从而判断研究现象的性质,发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是否正确。选婿老妈通过excel表把想要考查的各个条目列出来,视情况1~10打分,再算出总得分,继而根据定好的“通关线”, 来决定男士是否冲关成功,真是从事实出发,用数据说话,全面、严谨,不差秋毫。在心理学中,描述测验分数的高低有两种途径:常…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脾气好就挣得少吗?——如何解读心理学研究成果

五月 3,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你是个好相处的人吗?美国康奈尔大学劳资关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易相处员工的薪酬显著低于不易相处者。这可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该校人力资源副教授利文斯顿日前公布研究报告称,易相处员工的薪酬显著低于不易相处者,对男性员工来说尤其如此。利文斯顿等人利用调查问卷考察了受访者的“随和性”,结果显示随和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员工年平均薪酬比随和员工多18%(9772美元)。说话带刺儿的女性员工年平均薪酬则比易相处女员工多5%(1828美元)。 1336025325308心理解读: 近日,国外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脾气好挣得少”引起了网友们热议,有网友称“什么结果嘛”,还有网友感慨“终于找到自己贫穷的原因了”。其实,对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成果不正确的解读也会引起很多误解;不光是研究需要科学性,对成果的解读同样需要科学性。 那么对“脾气好挣得少”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呢? “脾气好”的含义是什么?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则研究报告中称“考察了受访者的随和性”,然后得出了“随和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员工年平均薪酬比随和员工多”的结论。这里的“随和性”就是“脾气好”的指标。那么什么叫“随和性”呢?“随和性”出自心理学中著名的“大五人格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格”有五个独立的维度,也就是可以从五个不同的方面描述一个人的人格。“随和性”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随和性高”代表着一个人更直率、更愿意帮助他人、更易于信任他人、待人随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坦诚、…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四岁的孔融会让梨吗?

四月 23,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这张试卷被孩子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一天时间里就被转发近2000次,评论400多条。孩子父亲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孩子的父亲说:“其实,我的孩子并不自私,他懂得分享,每天吃饭都会给我、他妈妈还有奶奶夹菜。”这位家长对这件事情颇感无奈。 1335168930532 心理解读: 据史料记载“融四岁,能让梨”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然而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四岁孩子的道德发展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四岁的孩子是否已经懂得“谦让”的美德了? 根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从三岁开始,幼儿的道德发展进入“他律道德”阶段(一般来说3~7岁孩子属于这一阶段)。“他律”的意思就是遵守成人标准、服从成人规则,这个阶段孩子道德发展的特点表现在绝对遵从父母、长辈、老师等人的要求。儿童认为服从家长等“权威”就是“好”的,不听话就是“坏”的。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的孩子眼中,父母赞许的行为就是“对”的行为。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大梨“应该”让给哥哥,孩子就会认为这一行为是“对”的;但是并不是因为他们懂得“谦让是正确的行为”,而是因为他们认为“父母说的都是正确的行为”。换言之,他们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主观动机来判断的。 同样的,另一位…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的哥助人被仿效,“我不伟大”有玄机

四月 23,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一位的哥的女儿顺手写的“老爸跑车录”成为近些天来的热门话题。在40个小时内,大约被转发6万次。另有据此改编的微博也被转发了近两万次。不少人表示,要“随手转发,传播正能量”,有人说“这种微博看着就暖和。”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的哥马志刚拒收一位盲人小伙的车费,小伙坚持要给,的哥说“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哥的下一位乘客(被的哥女儿称为斯文大叔)到了目的地掏出钱来,“师傅,别找钱了”。的哥一看,那是3张10元纸币,可只应收14.1元。“这钱还有刚才那位的。”这位乘客解释。的哥刚推脱,可乘客说:“我可记得您这句话了,我也不伟大,我挣钱比您也容易点。以后,您见到残疾人,您就继续帮他们吧。” 1335227438723 心理解读: 心解《舍己为人,“最美妈妈”!》一文曾跟大家介绍过“榜样”是影响助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地铁通道里,你看到别人给弹吉他的“文艺青年”捐钱,你就更有可能这样做。哪怕只是看到了募捐箱里有人捐过的硬币和纸币,你捐钱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马上来看一个实验,一位年轻女子(实验助手乔装而成)的车胎漏气了,把车停在路边。如果司机们在先前行驶的路上看到有人帮助另一个汽车出了问题的女子(也是实验设计好的),他就更有可能停下来帮助这位女子。也就是说知道其他人在做好事,我们就更愿意投入到助人行为中。的哥马志刚的举动是斯文大叔助人行为的催化剂,好人好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边,斯文大叔便紧随其后,用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这意味着会不会做出助人行为,不仅仅取决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稳定的人格特点),还和当时的情景有关,助人行为是人格因素和情境因素互动的结果。 那么在何种情境下,人会倾向于助人… 阅读全文

一个评论 ?

初老症不是“初老”,而是“初成熟”

四月 16,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初老症”一词出自某部电视剧,又随着“初老症50条症状”在网上流传,不少80后对照症状后,感叹自己已“初老”。50条“初老症”的症状包括熬不了夜、懒的交新朋友、健忘等,除此之外还有“KTV热门点播排行榜的歌曲完全不会唱”、“如果不喃喃自语,脑子就会打结”、“开始关心商品成分、制造商以及赏味期限”…… 1334546469751 心理解读: 随着90后开始进入大学,甚至于00后都开始玩网络玩QQ,这时很多80后年轻人开始认为自己“老”了,还有网友总结出了“初老”的50条症状,那么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看,“老”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真正的“老”是怎样的? “老”的一个变化是人格上的变化,荣格认为,人的前半生偏重于重视外部世界,好活动、爱交际,也就是偏重“外倾性”;而后半生更重视主观世界,个体的发展更多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会更经常沉浸在自我关注之中,对自我有更深度的思考。也就是说,“老”的一个特征就是变得更加内敛。怎么理解这种变化呢?或许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步入老年的人们已经不再需要繁华和喧嚣,而只需要宁静和内观。内外倾向的变化只是一种大体的趋势,现实中也存在着活泼的“老顽童”和内向的青年人。所以“初老”50条症状之“急于想加入FACEBOOK之类的网络活动”不是初老,而是正年轻才对。 …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原始意象作祟,运河之母被指“瘆得慌”

四月 12,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日前,一座造价700万的“运河之母”巨型人物铜雕,在位于大运河与长江十字交汇处的镇江揭开面纱。“运河之母”位于镇江运河广场的对岸,为金色浮雕,总体造型是一名女性的面部特写,似佛似人,头微微低下,俯视着运河,水波状的长发向两侧大幅延展。浮雕宽53米、高9.9米,约半个足球场大小,是镇江目前最大的雕塑。对于雕像,既有赞誉也有争议,有网友称雕像看着瘆得慌。 1334213712929 心理解读: “运河之母”的雕像为什么会有让人瘆得慌的感觉?瘆得慌的感觉隐含两种情绪:敬畏和恐惧。根据心理学大师荣格的观点,对某些事物的无端情绪源于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在《官二代触动了哪根无意识神经》中,我们曾向大家介绍过集体潜意识,就像荣格说的,你是海上一座岛的话,露出水面的部分是能感知到的意识;水面下的陆地部分,由于潮来潮去才显露出来,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潜意识,指的是全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经验。那原始意象和集体潜意识是什么关系呢?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藏所,储藏着所有那些被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的潜在意象。人从祖先(包括人类祖先,甚至包括前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那继承了这些意象,虽然不能有意识地回忆起祖先拥有过它们,但会无意识地采取与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比如,你是否在第一次看到蛇的时候就无缘由的害怕?前人千万年的经验让我们无须再“以身试法… 阅读全文

一个评论 ?

被“否认”俘虏,游艇驾驶员拒绝搜救

四月 9,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本月4日一艘在苏州太湖快速行驶的游艇撞上前面两艘货船中间的钢缆发生意外,致四人死亡。事故现场拍摄的视频让人震惊:当事故快艇开到岸边后,有学生发现少了人,哀求快艇驾驶员回头去找人,但驾驶员否认有学生落水,拒绝搜救。学生:“我们少一个人。”驾驶员: “没有。”学生:“我们少了一个人,有一个人可能掉下去了。”驾驶员:“没有没有,肯定没有。”学生:“有一个不见了。”驾驶员:“没有,没有,绝对没有!”最终确认当时实际少了两个人且都最后不幸身亡。 1333961631549 心理解读: “没有!”斩钉截铁又冷冰冰,一下子浇灭了两个年轻人生还的希望,道德批判暂且不议,本文想从心理学角度对快艇驾驶员拒绝救援的现象加以解读。从播出的视频可见,面对学生几次苦苦哀求,从“没有”到“没有没有,肯定没有”,再到“没有,没有,绝对没有!”,驾驶员一直在坚决否认有人落水的事实。笔者认为驾驶员在危机情况下,完全被否认的防御机制控制了。 大家可能也听过防御机制这个词,是人出于自我保护而采取的习惯性反应方式。专业一点说就是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它以减轻消极情绪为目的,大多数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而且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它。 而否认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指把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当无力面对真相时,人可能会通过拒绝承认…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清明刮起奢侈祭品风:越贵越有孝心?

四月 6,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这个清明节祭祀用品市场也刮起奢侈品风潮:9888元一栋的“高档别墅”、3888元一辆的“兰博基尼跑车”、568元一架的“钢琴”、500元一部的“iPhone手机”和“iPad电脑”等等层出不穷。不少购物网站上都有类似的祭祀用品,购买人数都不少,而当下流行的“iPhone和iPad”,更是受到热捧。 1333701967799 心理解读: 清明,天气渐暖,我们在淡淡地青草味中缅怀逝去的亲友。然而,仿佛一朵花、一句问候已经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思念了,祭奠亲人的花费也随着物价一路飞涨;我们不仅要问,难道真的需要花费500元甚至上千元才能表达我们的孝心吗?或许许多人内心深处清楚地知道:孝心无价,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那么“奢侈祭品”的风潮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因素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姑且将“奢侈祭品”也作为“奢侈品”的一种。关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研究发现,西方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主要为了满足五种动机,分别是炫耀、领先、从众、享乐和追求完美。聪明的读者立刻会意识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也是这样吗?的确有差异。中国有研究者参照西方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根据中国的文化修订,初步得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动机有“社会导向”和“个人导向”两个维度,共8个动机:炫耀、从众、送礼、身份象征、品质精致、自我享受、自我赠礼、收藏…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管好微博,向网络暴力说“不”

三月 30, 2012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日前,舒淇因大尺度旧照片被“重提”遭到一些网友恶意攻击,她从3月26日起删空了自己的微博,直到变成“0微博”与“0关注”,以示抗议网上暴力。此事引起网友的热议,更有香港媒体拍到舒淇公园落泪的照片。3月27日,舒淇在其官方网站撰文向粉丝汇报自己的状况,舒淇表示“相互的指责谩骂只会对彼此增加负面能量”,她“感恩伤害过她的人”,并表示过去的那些“不是她的伤疤,而是她一路走来的故事”。 1333089606789 心理解读: 每一天都有千万甚至上亿条微博被贴到网上,我们浏览、转发、评论,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你是否会想到,也许你的一次不经意的“转发”就会对另一个人产生伤害?你是否会意识到,随意评论几个字就可能使你和“网络暴力”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样的伤害确确实实存在着,这一次的受害者是舒淇,下一次又会是谁? 网络暴力,简单说就是在网络上有意发表具有攻击性的、侮辱性的恶意言论,并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行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在网上遣词造句、表达观点时网民们比在现实中更少斟酌。一方面,人们认为即使在网上说几句不文明的语言也不会被抓住,因此可以“很安全”地攻击他人、发泄情绪。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言语对象“有形的”反馈,人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伤害到了他人,所以也不会产生共情、无法感同身受;“转发”功能更是将这种“无意识”的伤害无限扩大。另外,人们可能会认为“其他人也是这么做的”、“其…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