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长陆波谈学校管理的简约美

 昵称8088609 2015-01-13
追求中小学管理的简约之美

   追求中小学管理的简约之美

                                             ——名校长  陆 波

    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给出的答案是:“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显然,德鲁克的话道出了考量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实践绩效而不是理论说教。由此来看当下的中小学校管理,有的在依法治校名义下,大搞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甚至将事无巨细的所有学校制度结集成厚厚的《学校法典》,片面追求学校制度的书面拟定和长而全,忽视了比制度拟定更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制度的实施,其结果是制度成了印在纸上的符号、挂在墙上的摆设;也有的打着向教科研要质量的旗号,发动全校人人做课题、个个搞科研,刻意强调理论研究却不重视实践跟进,其结果也注定是质量不高的教科研文集出了一本又一本,耗费了学校和教师很多的人力物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却没有多大改善,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也就难有起色了。在多年的校长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小学校的管理应该紧密结合中小学管理工作的实践性特点,简化不必要的管理形式,强调管理工作的实践性、有效性,坚持“一张纸”的管理观念,努力追求中小学管理的简约之美,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

 

    一张纸制度

    有些校长,把学校的运转简单理解为一部按部就班的机器,认为只要保证其运行的每个程序步骤、零件功能不出错,整部机器就会始终运转,这真是把泰勒科学管理的那一套运用得出神入化了。为了达到这一点,校长们往往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建立起充分完整、全面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大到“学校章程”、“聘用合同制实施方案”,小到“自然实验室管理守则”、“文印员工作要求”等,事无巨细样样顾及,并编印成书厚厚一本“管理法典”,似乎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都可以从中找到规范和指引。殊不知管理最重要的是面对人的管理,中小学校管理面对的是从事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富有创造活力的教师和学生,中小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是丰富、具体而复杂的,很多是不能预设的,“管理法典”无法也没必要全面涵盖。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宪法、国家法、地方条例等多层次的,也就是考虑实际情况的多样性。而且,中小学校管理制度长而全,每位教师人手厚厚一本,但如果你有兴趣去调查一下教师们对制度的了解程度,必然很低。道理很简单,制度太多太长,就不清楚哪些大哪些小、哪些重要哪些一般了,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制度的实施执行度很低。

 

    因此中小学校制度建设的方向应该是体系简明、内容简炼、注重实用,我笑称之为“一张纸制度”。当然这并不是说学校所有制度的内容都只是一张纸的篇幅,而是对简约务实的学校制度的一种通俗化概括。为此,我校郑重提出了学校制度文化的价值取向:制度为先、人文为本、系统有效、价值引导。即学校倡导科学管理下的人文关怀,在实际管理行为应以落实制度为基础,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在制度的制定流程、制度所涉及的条款内容以及管理行为中的沟通等,要体现以人为本。学校不片面追求管理制度的大而全,但强调制度的落实度和有效性,强调各类制度之间的关联互补,发挥管理制度的系统作用;学校不片面追求管理制度的严和管,而强调制度在维护基本规范方面的作用,同时注重发挥制度在价值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遵循这样一种制度文化理念,我们将一些重要常用的学校管理制度编辑成薄薄的一本《学校常规管理手册(教师版)》,供教师学习和查阅,更主要的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充分维护已出台的制度的严肃性,简化不必要的管理程序,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让不算多的也不很长的“一张纸制度”真正发挥其管理效能,从而提高管理效益。

 

    一千字文章

    中小学教师工作首先是一项面向实践的工作,要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就要求他们能对实践有一些反思和研究,于是教科研就成了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研究提升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学校都很重视教科研工作,这是教育观念的进步,然而有些中小学校甚至连幼儿园的教科研都是课题成堆、著作累累,我真的怀疑其实际效果究竟有多少。这里,我并没有反对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要的面向学校实际、实践工作的教育科研肯定有助于学校转变观念,有助于教师改善方法提高工作绩效的。问题是目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中一味强调课题研究,动不动就是上万字的课题报告,从问题提出到理论综述、从背景资料到结论思考,使得原本属于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解决式”的务实有用的实践研究越来越像科研机构的专业理论研究,其指导教师工作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其实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都是很具体的实践问题,诸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研究、提高初中学生英语短文写作水平的方法探讨、初中数学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和对策等,对这些实际问题的探究,除了需要一定的基础理论指导外,恐怕对他们最有直接帮助的还是就事论事式的案例分析。所以我就在学校中倡导教师要善于小结反思自己每天的工作,善于从平时的工作中寻找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写一些案例叙事式的教育小论文或者随笔,可以是对实践问题的理性剖析探讨,也可以是即时性的感悟或直抒胸臆,成功的方法要提升发扬,不足的问题要克服避免。这类文章不需要很长,也不一定追求完整,少则千字多则也就二、三千,写的都是非常鲜活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事例、思考探讨和情感抒发,或因得意之处而兴致盎然,或因棘手问题而审慎推理,然而都能够看出作者对工作的用情用心。我们每周选择一二篇优秀的刊登在校刊《教育文萃》上,如《浅谈低年级班干部的培养》、《请别吝啬你的喝彩》、《爱,让我的语文教学更精彩》等等,建校两年多来已有百十多篇。这些“一千字文章”,对写的人来说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没有一本正经教育科研的那份负担,对读的人来说,鲜活的事例、洗练的表述所写的都是具体的身边的,读来亲切轻松,既有所启发又是人文的熏陶。

 

    一小时会议

   中国历来的行政管理体制都是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上级对下属部门的管理指令传达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发文二是开会,所以文山会海也就成了始终难以根治的顽症。在日益讲求效益的今天,中小学校要不断提高各类会议的质效,力求做到少开会开短会。我在学校提倡“一小时会议”,就是希望学校各管理部门少开会开短会。

 

    对此,我们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二点:一是能不开会就不要开会,实在需要开会的要开短会。学校工作牵涉方方面面,上级部门条线多自然工作也多而且杂,有时还是紧急性的工作布置。学校管理者既要保证各项工作的及时落实,更要考虑实际工作的承担者——教师工作的安排和节奏,不要因不必要和低效的所谓紧急会议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我们学校实行一周工作预安排制度,每周一上午9点前,校长室将包含一周主要工作安排的校刊《教育文萃》下发到各办公室,教师根据校刊上的管理信息指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没有特别的需要一般不安排常规工作布置之类的会议。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几乎全部用于教师的校本培训和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腾出了很好地时间和空间,受到教师欢迎。二是教师不能拖课,校长不能拖会。我们经常指责教师课堂教学缺乏计划性规范化,时常随意拖课,有的成为某位教师的“专长”,结果学生强烈反感,其他老师也意见颇大。同样,我们有的校长和学校领导开起会来也少有计划,会前准备不充分,会上内容少就东拉西扯,一打开话匣子就海阔天空,内容多则七八个人轮流过堂,常常重点不突出甚至重复,这样拖会也就自然而然了。老师虽明着不敢说可心里总觉着不舒畅,最主要的是会议的效果、管理的效益大打折扣了。事实上,即便从心理学上分析,会议太长,二、三个小时开下去,教师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时间集中,七八个人轮流过堂地说,肯定会造成所讲的内容重复重点不突出,会议的效果必然不好。所以倡导“一小时会议”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一张纸制度、一千字文章和一小时会议,上面说的三个一,仅仅是从管理制度、工作研究和信息传达三个比较典型的角度谈了如何简化不必要的管理形式,简约而不简单,使中小学管理更有效的做法。事实上,要提高中小学管理的有效性,实际工作中还应倡导更多的一,诸如一张纸计划、一张纸小结、一部门负责等,用一句话来概括:立足有效性,倡导“一张纸观点,追求中小学管理的简约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