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4)

 江山携手 2015-01-13

(——接3)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4)

 

 

 南渡后他主张抗战,曾先后上奏朝廷提供防御和进攻恢复中原的策略但未被南宋朝廷采纳。从二十三岁渡江以来,到罢官闲居上饶,二十年间不断受到投降派的排挤,南宋朝廷只让他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做地方官。此间曾上表朝廷指责地方官吏聚敛之弊,反映百姓的困苦之状,要求皇帝深思致的原因而革新政治。这不但未被采纳反而触怒了南宋统治集团,结果他被调职。虽然他不能担任军事要职,但他并不灰心,一直没有放弃恢复中原的志愿和行动,积极从事备战的工作。这些都表现他不畏权贵、坚持抗金的精神。从侧面也展现出他直干九宵不轻言放弃的气,深刻地象征了他作为一位彻底的爱国志士,从未把的大义忘却。这一点也是苏轼所没有的。但他毕竟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为了巩固南宋政权,他于一一七五年镇压了反抗南宋的茶商军,这是他的立场和时代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苏词、辛词的豪放的根源是不同的。苏词是苏轼在北宋个人仕途和个性趣味基础上的挥发,是时代和个人性情共同造就的结果。苏轼的豪放的是他个人学识和兴趣与美伦美奂的天资完美的融合。所以他开创豪放派词风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是词史的选择。

然而辛词是辛弃疾在南宋动荡的时代下创作的,加之他个人强烈的国家与民族意识,自然表现得雄健驰聚(语自姜夔学辛词:变雄浑为清刚,变驰聚为疏宕。⑥)。当然辛弃疾和苏轼个人才华是不能磨灭的,辛弃疾把自己的创作深刻地植根于社会、民族大义,这和苏轼给人的印象--纯粹的文人是不同的,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文人天地远,志士天地高--体现在苏轼身上为任意东西的,在辛弃疾则为直干九宵的

总之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比较而来的异、同的根源概有二:一是苏轼和辛弃疾个人的因素,包括性情、学识、兴趣和经历;二是北、南宋两个时代的社会环境。

 

四、         简要总结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异同。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是有相同和差异的。相同处在于他们把个人的才华和性情通过词较完美地展示出来,苏轼开创豪放派词风,辛弃疾极大地继承和发展了它。他们词风的异同是由他们的学识、志趣、经历以及所处的宋代特殊的历史、社会和人文环境共同造就的。总而言之,苏轼豪放词重在,是高旷、飘逸的;辛弃疾豪放词重在,是慷慨、雄浑的。二人既有共同也有不同。

 

注释:

①龚兆吉,《历代词论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54页。

②《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13页。

③刘熙载,《词曲概》(《艺概》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第108页。

④彭玉平,《唐宋名家词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11月第一版,第227页。

⑤穆廷云,《苏轼开创豪放旷达词风初探》,《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1年第四期,第61页。

⑥周济,《宋四家词选》。

 

参考文献:

1、《宋词选》,胡云羽选注,上海古笈出版社,1987年新版。

2、《唐宋词鉴赏词典》(唐 五代 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

4、李汉秋、师盛,《历代名词千首》(上、下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5、上海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读本》(第三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注:在SINA上发DX,能累S一头BUL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