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 痈 囊痈是指阴囊部化脓性疾病,包括西医的阴囊蜂窝组织炎、阴囊脓肿、丝虫病阴囊 炎等。其特点是急性发作,局部红肿热痛,但病变局限于阴囊而不影响睾丸。 囊痈有肾囊痈、外肾痈、阴囊毒、肾阴发等名称,在早期的外科文献中没有明确的 记载,明《外科理例》始有专篇介绍,但将阴囊、阴茎、睾丸等多种疾病均包括在内。明 《外科启玄。肾阴发》已有阴囊、睾丸俱腐脱而不死的记载,文中说:“此疮发于肾囊,一 名悬痈,又名囊痈,乃冲任脉所会之处。发者言大也,比痈更大也。况胞乃空囊之处,气 血凝集,能作肿大也。亦有胞腐止存睾丸亦不死,亦有俱腐落而不死者也。”《外科正宗。 囊痈论》虽论述较详,但仍包括阴囊与睾丸多种疾病在内。至清《外科大成。囊痈》才 有明确的定义,如说:“夫囊痈者,阴囊红肿热痛也.”并提出囊痈与疝气相类的鉴别诊断, 说:“但痈则阴囊红肿热痛,内热口干,小便赤涩。若疝,则腹痛牵及肾子,少热多寒,好 饮热汤为异耳。若水疝,虽肿而光,虽痛有时,不红不热,按之软而即起为异耳。”《疡 科经验全书》称之为外肾痈、阴囊毒,认为寒暑邪气,亦为发病因素.总之,明清以后,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已有较高的水平。 [病因病机] 阴囊乃足厥阴肝经所过。肝经湿热下注,蕴结阴囊;久著汗湿衣裤或坐卧阴湿之地, 或囊痒搔抓,湿毒自外而入;或过食膏粱厚味,恣啖生冷,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自 内生,与热相合,下注阴囊,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久热盛而发本病。故《外科 大成。囊痈》认为,本病“由肝肾阴虚,湿热下注所致”,或“因寒中未经发散者”,或 “因膀胱酒毒所乘者”。 现代医学认为,囊痈包括了西医阴囊蜂窝组织炎、阴囊脓肿与丝虫病性阴囊炎。前 二者多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也可由厌氧性或腐败性细菌引起, 由于阴囊皮肤皱襞多,易使细菌停留繁殖。若阴囊有搔伤或创口,细菌即可入侵,所以 感染大多数为原发性,但也有部分是继发引起的,如其他局部化脓性病灶扩散,或由淋 巴、血行感染而来。丝虫病阴囊炎则为丝虫通过相应的途径感染,或寄生于阴囊而形成。 (辨病) 1 临床表现 阴囊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继则化脓;溃后肿痛均减。腹股沟淋巴结可 肿大,或伴全身发热,小便赤热,口干饮冷。如湿重于热,则阴囊水肿明显,肿大如瓢, 亮如水晶;若热重于湿,则阴囊红赤灼热明显。 2 诊断要点 2.1 阴囊皮肤红肿热痛但睾丸不肿大,继则化脓,溃后痛减。 2.2 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全身发热症状。 2.3 阴囊蜂窝组织炎者,局部呈弥漫性红肿,但以水肿为著,不一定化脓;阴囊脓 肿者,红肿比较局限,脓肿形成时隆起而波动,丝虫病阴囊炎者,阴囊广泛红肿,但境 界比较清楚,一般不会化脓.容易复发,经常发作,则阴囊皮肤增厚,形成癫疝。 2.4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增高。 3 鉴别诊断 3。1 子痈 睾丸和附睾硬肿疼痛,如蔓延至阴囊,阴囊亦会红肿。囊痈红肿局限于 阴囊,一般不波及睾丸。 3.2 水疝 阴囊肿大,亮如水晶,有囊性感,但不红不热,除坠胀感外,一般无疼 痛及全身症状。透光试验阳性。 3.3 脱囊 病势急骤,病情较重,阴囊由红肿而迅速紫黑腐烂,甚至睾丸暴露.囊 痈皮肤红肿,不会紫黑腐烂。 (辨证罩 1 湿热下注证 阴囊皮肤红肿,锨热疼痛,继之渐渐肿大,囊皮紧张光亮,形如瓢 状,坠胀疼痛,或溃烂化脓,股缝有核,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 弦数。 2 肝肾阴虚证 阴囊皮肤化脓溃烂,脓水稀薄,疼痛不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细数。 [治疗] 1 内治法 1。l 辨证论治 1.1。工 湿热下注证 治宜清泄肝经湿热。选用泻热汤加减.湿重于热而阴囊水肿严 重者,加车前子、木通、泽泻;化脓时加服透脓散。 1.1。2 肝肾阴虚证 治宜滋阴清热除湿。选用滋阴除湿汤加减。 1.2 成药、验方 1.2。1 龙胆泻肝丸,每次9g,每Et 2—3次。 1.2.2 知柏地黄丸,每次9g,每日2次。 2 外治法 2。1 初起,用金黄散、玉露散外敷。如红肿面积较大,用三黄汤(黄芩、黄柏、大 黄)煎水冷湿敷,频换敷料,保持冷湿,有利于消炎退肿。水肿严重者,用50%芒硝液 湿敷。 2。2 成脓,宜切开引流,切开时先将睾丸推开,避免损伤睾丸及鞘膜。 2。3 溃后,先提脓祛腐,外掺九一丹;脓尽用生肌玉红膏掺生肌散外敷。 [预防与护理] 1 宜卧床休息,并用阴囊带将阴囊托起。 2 忌食辛辣、醇酒及其他发物。 3 勿久坐湿地,以防寒湿下受。 [古籍选粹] 《证治准绳.疡医.囊痈》 大抵此证,属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降湿药不 可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滞者,用除湿为主,滋阴佐之。肿痛已退,利便已和者,除湿滋 阴药相兼治之。欲其成脓,用托里药为主,滋阴佐之,候脓成即针之,仍用托里滋阴。若 湿毒已尽者,专用托里,如脓消或多或钦迟者,用大补之剂,或附子饼灸之。 《外科证治全书.前阴证治.囊痈》 阴囊红肿,焮热疼痛,乃肝脾湿热下注,龙胆 泻肝汤加泽泻主之。如溃,则按后囊脱治法。 (现代研究) 王沛将囊痈分为初期、酿脓、溃脓三个阶段,认为初期为湿热下注阴囊,宜清热解 毒、利湿消肿,方用清肝渗湿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酿脓期,宜清热和营、托毒透脓, 方用透脓散,或加味滋阴内托散加减;溃脓期,宜清解余毒、补益气血,方用四妙散加 减;若脓水稀薄,肿痛减轻不明显者,宜滋阴除湿,方用滋阴除湿汤加减。徐松福根据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囊痈即阴囊脓肿,并分为湿热下注和正虚毒恋两型,分别予以龙胆 泻肝汤以清泻肝火,滋阴除湿汤加减以扶正化毒。 [述评] 囊痈以阴囊皮肤红肿热痛,甚至溃腐流脓为特点,不同于子痈,子痈的病位在睾丸, 或附睾;亦不同于脱囊,脱囊以阴囊溃破,睾丸脱出为特点。囊痈病因较多,但初起以 湿热下注为要点,辨证时要注意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由于炎症浅表,局部外治效 果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