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访智化寺

 昵称18892371 2015-01-14

 再访智化寺

        再访智化寺

        好几年前来过智化寺,但那个时候对智化寺的文物价值了解不多。后来才知道,智化寺是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才180处啊,连太庙、社稷坛都没有列入第一批。

之所以智化殿能有这么高的文物地位,主要就因为这是北京现存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智化寺始建于英宗正统九年(1444),是当时的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的家庙。读过《明朝那些事》,知道王振是明代宦官乱政的肇始者,他深得英宗宠幸,权倾一时。《明史》称:“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

再访智化寺

后英宗受王振撺掇御驾亲征瓦刺,导致土木之役兵败,英宗被俘。王振被抄家灭族,但寺因敕建得以保留。英宗复位后,又在寺内为王振塑像祭祀。现在寺内还展出了一块《英宗谕祭王振碑》,上面刻着“皇明恩典”四个篆字,下面刻着王振像。

乾隆年间,王振塑像被诏令毁去,寺由盛而衰。民国年间,寺日益破败,出租房屋来维持寺中生计。1992年修缮后全面开放,1994年北京市文博交流馆成立,设在该寺。

现在,智化寺的中轴线上的建筑保存得很完好,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智化门、智化殿、万佛阁和大悲堂等。

山门砖砌仿木结构,拱券门,门额上有石刻“敕赐智化寺”。不知道为什么,智化寺的地面比门前的胡同路面要低 1左右。

再访智化寺

 

    再访智化寺

    再访智化寺

    进山门便能见到智化门,即天王殿。“敕赐智化禅寺之记”与“敕赐智化禅寺报恩之碑”两碑分立智化门前,介绍了王振建寺立碑的缘由。

智化殿在智化门之北,为寺院正殿,黑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三间殿后有灰瓦悬山卷棚顶抱厦一间。殿内原来供奉三世佛。1972年移往大觉寺供奉在大雄宝殿内。现在供奉在智化殿的是原位于大悲堂的三世佛。

智化殿前有东西配殿,东为大智殿,西为藏殿,形制相同,面阔三间。虽说是配殿,但看起来与智化殿大小差不多。藏殿里供奉着一具明代转轮藏,金丝楠木质地,共八面,每面横9排竖5列共45个抽屉,每个抽屉的外立面上浮雕一尊佛像。北京现存三副转轮藏,除智化寺外,另两副分别在雍和宫和颐和园,但都是清代所制,只有智化寺这具转轮藏是明代遗物。

再访智化寺

 

    再访智化寺

    再访智化寺

    智化殿后的一进院子里,是一幢黑琉璃瓦庑殿顶重楼,上层为万佛阁,下层为如来殿。上下层墙壁上遍饰佛龛,置小佛像9000余尊,故上檐榜书万佛阁,但现在上层不让登上参观。如来殿因殿内供如来而得名。

万佛阁的北边还有大悲堂、万法堂。

智化寺还保存了很著名的佛教音乐,几年前来时赶上演奏时间,还听了。这次没有听到,看到挂的曲牌。智化寺的佛教音乐流传至今历经五百年,仍然保存着相对完整的明代遗风,被称为“音乐活化石”。

如来殿的香炉也是文物,为明万历年间铸造,距今已有400多年,依然铮铮发亮,炉身上浮雕,简朴秀丽,可以看出明朝冶铁铸造的技术。

再访智化寺

 

再访智化寺

 

    再访智化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