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 少 乳少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又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 发生在整个哺乳期。属西医学乳汁分泌及排出失常范畴。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较为深刻和全面。早在隋《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中就有 “产后无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可导致无乳汁.唐《千金要方》列出 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其中有至今临床上仍沿用的几种药物,如通草、 漏芦、瓜蒌根,以及猪蹄、鲫鱼等催乳食物。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将本病 分为虚实二类,“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 虚当补之。盛当疏之”。对于本病的病因,宋《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乳汁,乃气血所 化。若元气虚弱,则乳汁短少;初产乳房掀胀,此乳未通;若怒气乳出,此肝经风热;若 累产无乳,此内之津液”,论述颇详.金元《儒门事亲。卷五》提出还有一种是“本生无 乳者不治”,相当于临床所见的先天性乳腺乳头发育不良所致的产后缺乳,药物治疗常难 奏效。明《景岳全书。妇人规》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程度的乳少在病因病机上的区别,“若 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并提出“肥胖 妇人痰气壅盛,乳滞不来”的观点。清《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产后》中对本病的治 法和方药有独到见地,仅对一味通乳,而是寓通于补、寓通于疏,对临床治疗乳少具有 重要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1 气血虚弱 脾胃素虚,或产后失养,或思虑伤脾,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产后 失血耗气,均可导致气虚血亏,乳汁化生乏源,故而乳汁甚少。 2 肝郁气滞 产后忧郁寡欢,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乳络不 通,则乳汁运行受阻而致乳汁缺少。 3 痰气壅阻 素体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聚湿成痰;或产后恣食膏粱厚味,脾失健 运,水谷不化为气血,反变湿成痰,则痰气壅阻乳络,乳汁不行而致乳少。 4 冲任虚衰 先天肾气不足,冲任虚衰,导致乳腺乳头发育不良,必然缺乳.即所 谓“本生无乳”也。 西医学认为先天性乳腺发育不良或手术创伤等损伤乳腺,均可导致产后乳汁分泌障 碍.哺乳方法不正确,如产后开乳过迟,或哺乳不定时,或乳汁不能排空,或未成熟儿 吸吮力差对乳头吸吮刺激弱等,降低了对垂体的反射性刺激,导致垂体分泌催乳素减少, 而乳汁潴留腺腔内可使腺上皮受压而萎缩变性,均可造成乳汁分泌减少.再者产妇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可抑制垂体释放催乳素和催产素一排乳素,既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同时 又使乳腺腺泡和导管壁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弱,影响乳汁的排出,导致乳汁不足。另外, 产妇体虚或产后调理不当,营养不良,则乳汁生成减少,导致产后乳少。 (辨病) 1 临床表现 多见产后开始哺乳时,乳房无胀满感觉,乳汁稀少或全无。也有产后 曾正常哺乳,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乳汁减少或无乳.乳房多无任何不适,也可有胀痛,或 伴乳房结块。 2 诊断要点 2.1 多见于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 2。2 乳房不胀不痛,乳汁稀少或全无。 [辨证] 1 气血虚弱证 产后哺乳时乳汁不足,甚或全无。乳房无胀感而柔软,乳汁量少清 稀.伴面色无华,神疲倦怠,纳食量少。舌质淡白或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2 肝郁气滞证 产后突然为七情所伤,乳汁骤减或点滴皆无。乳汁量少质稠,乳房 胀硬而痛,或伴结块,或有微热。伴精神抑郁,胸胁胀满,食欲减退。舌质暗红或尖边 红,苔薄或微黄,脉弦。 3 痰气壅阻证 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房丰满,按之柔软无胀感。伴形体肥胖, 胸闷呕恶,或食多乳少,或大便溏泄。舌质胖,苔白腻,脉沉细。 [治疗] 由于乳腺发育不良或乳腺损伤导致乳少者,药物治疗常难奏效,须改为人工喂养婴 儿。辨证论治同时配合精神调摄、增加营养并采用合理的哺乳方法都很重要。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气血虚弱证 治宜益气养血,佐以通乳。选用通乳丹加减。 1。1。2 肝郁气滞证 治宜疏肝解郁,通络下乳。选用通肝生乳汤加减。身热、苔黄 者,加黄芩、银花;乳房结块,胀满而痛,按之感热者,加蒲公英、瓜蒌、路路通。 1。工。3 痰气壅阻证 治宜健脾化痰,佐以通乳。选用漏芦散加减。 2 外治法 2.1 葱白若干煎汤熏洗乳房,每日工次。 2.2 乳房胀硬肿痛者外敷金黄膏。 3 针灸治疗 取穴膻中、乳根、肩井。虚证配脾俞、足三里穴,用补法;实证配期 门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预防与护理] 1 产妇宜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2 合理安排食谱,既要加强营养,又不宜过分油腻。多食猪蹄、鲫鱼、鸡汤、排骨 汤、淡菜等食物。 3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及早开乳,定时哺乳,注意排空乳汁。 4 发现乳汁较少,要及早治疗。一般在产后半月内疗效较好;若时间过长,乳腺腺 上皮细胞萎缩,再作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古籍选读] 《傅青主女科。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七十六》 气旺则乳汁旺,气衰则乳汁衰,气 涸则乳汁亦涸,必然之势也。世人不知大补气血之妙,而一味通乳。岂知无气则乳无以 化,无血则乳无以生。不几向饥人而乞食、贫人而索金乎。治法宜补气以生血,而乳汁 自下,不必利窍以通乳也。方名通乳丹。 《傅青主女科.产后郁结乳汁不通七十七》 壮妇产后,虽云亡血,而阳明之气,实 未尽衰。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未可全责之阳明也。盖乳汁之化,全在 气而不在血。今产后数日,宜其有乳,而两乳胀满作痛,是欲化乳而不可得,非气郁而 何?明明是羞愤成郁,土木相结,又安能化乳而成汁也。治法宜大舒其肝木之气,而阳 明之气血自通,乳亦通矣,不必专去通乳也。方名通肝生乳汤。 《沈氏女科辑要.第三十七节。乳汁不通》 涌泉散: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It,,日 二服;外以油梳梳乳即通。 《沈氏女科辑要.第三十七节。乳汁不通》 陈自明《妇人良方》曰:予妇食素,产 后七日,乳汁不行.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当夜即行。一妇乳汁不行,煎当归八钱服, 即通。王不留行、白通草、穿山甲是要药。 [现代研究] 陈涛等应用养血生乳口服液(黑芝麻、赤小豆、桑寄生、当归、黄芪、通草、大枣 等)治疗产后缺乳症103例,每次10ml,每日3次,3天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 果显效97例(用药3天达显效24例,6天达显效60例,9天达显效83例,12天达显效 9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06%。正常产妇从产后6小时服用该制剂 能促使其迅速泌乳,泌乳量增多,缺乳率下降,初乳中蛋白质和铁、锌、锰等元素含量 提高,与对照组(10%单糖水溶液)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0。001)。进一步动物实 验表明,养血生乳口服液能提高母鼠哺乳后血清泌乳素(PRL)反应性上升值及产后缺乳 模型大鼠血清泌乳素和皮质醇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 P<0。001,P<o.00I)。 张友陇以黑芝麻、路路通、王不留行、炮甲珠、通草等药为基本方辨证治疗乳少56 例。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太子参、黄精、当归、大枣;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青皮、白芍、 漏芦、天花粉;血脉壅滞者加当归、桃仁、木通、川I芎、炮姜;痰食壅滞者去黑芝麻,加 生山楂、全瓜蒌、枳壳、半夏、陈皮、砂仁、漏芦。结果治愈41例,有效12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94。60/。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20天。 刘毅提出“从湿论治”的观点治疗乳少,取得良好效果。若湿困脾胃、气机不畅,治 宜燥湿运脾,行气通乳,药用苍术、草蔻仁、厚朴、山药、白术、菖蒲、通草等;若湿 困脾胃、郁而化热,治宜宣畅气机、清利湿热,药用杏仁、白蔻仁、藿香、陈皮、茯苓、 茵陈、黄连、玫瑰花、佩兰等。李如清用通利州都法治愈产后无乳1例。证属产后过食 肥甘,呆胃滞脾,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而所便泻、突然无乳。治当止泻为急,宜淡渗分 利,用通利州都法加味治之,药用茯苓、泽泻(盐水炒)、车前子(盐炒)、通草、桔梗、 滑石、焦山楂,水煎分3次温服。翌日复诊,泻止乳足,精神饮食如故.用四君子汤加 楂肉而善后. [述评] 乳腺分泌乳汁的功能受多种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产 妇早期缺乳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产后早期母乳的有无及分泌量的多少,在 很大程度上与哺乳开始的时间及泌乳反射建立的迟早有关。因此要改善目前比较多见的 产妇缺乳现象,必须提倡产科病房母婴同室,及早开乳、哺乳。治疗上单纯使用现有的 西药制剂尚难奏效,而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具有明显优势,可能与中医中药能整体调 整机体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等多种功能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