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 痈 脐痈是发于腹壁脐部的痈疡,溃后一般能较快收口愈合,属痈证范畴,为急性化脓 性疾患。《外科大成.脐痈》曰:“脐痈,生于脐,大如瓜,突如瘤,属任脉与胃经。”《疮 疡经验全书.脐痈》指出:“若不速治,即内溃,脐中出脓,四周坚硬出血水者即难治也。” 《疡科心得集.辨腹痈脐痈脐漏论》中有“小儿脐中撒尿”的记载。《疡医大全。卷二十 一.脐痈门》中引胡公弼曰:“毒发于脐,甚至脐中出粪。”从文献记录分析,脐痈相当于 现代医学的脐部化脓性感染,如“卵黄管残留症”或“脐尿管闭合不全”等,若脐中流 出粪水者,可能是肠穿孔引起的“肠瘘”。 (病因病机)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或五志过极化火;或饮食不节,房劳过度,而致气滞血凝,火 毒之邪结于脐部而发病;亦有患者先出现脐中流出粪、尿水,复因搔痒染毒而致病者。 [辨病] 1 临床表现 初起脐部微肿微痛,渐渐肿大如瓜,或高突若铃,皮色或红或白,触 之疼痛。当脐痈根盘日大疼痛相应加剧,伴发热恶寒,周身疼痛,四肢酸楚,小便短赤, 为酿脓的表现.若痈溃脓水稠厚而无臭味者,易敛;若溃脓臭秽,或挟有粪汁,或流出 尿液,或脐翻胬肉、触脐孔正中可及条状硬结者,可致久不收口。 2 诊断要点 脐肿外突,疼痛较剧,发热恶寒,溃脓稠黄,或挟有粪汁、排出尿液, 久不收口。从瘘口注入造影剂作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 3 鉴别诊断 : 脐风(脐周围湿疹) 脐中不痛不肿,潮红湿润,或湿烂流水瘙痒. [辨证] 、 l 实火证 发病较急,脐部肿痛,或高突若铃,或里大如瓜,伴发热恶寒,疼痛较 剧,夜不能寐,周身疼痛,四肢酸楚,苔黄腻,脉滑数。溃脓黄稠,疮口渐愈合。 2 虚火证 病程缓慢,脐肿色白或黯赤,根盘散漫,里大如拳、口干不欲饮,身重 酸痛,舌红苔少,脉细数。溃脓臭秽,或脐中流出粪汁、尿液,疮VI久不愈合。 [治疗] 脐痈早期宜消散,若脓成有内溃有透肠之险。若脓成外溃,疮口不敛者,宜固本育 阴,则虚火可熄。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工。1.工 实火证 宜清热利湿,散坚消肿。方选黄连解毒汤合五苓散。酿脓期,加穿 山甲、皂角刺;溃后,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1。1。2 虚火证 宜滋阴除湿,散坚消肿。方选导赤散加当归尾、赤芍、银花.酿脓 期,加穿山甲、皂角刺透脓;遗后,选知柏地黄丸加减。 l。2 成药 参照“颈痈”。 2 外治法 2.1 初起 用玉露膏,或金黄膏外敷。 2.2 成脓 适时切开排脓. 2.3 溃后。先以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用金黄膏盖贴。脓水尽,则用生肌散, 红油膏盖贴。 [预防与护理] 1 保持脐部清洁,平时勿用手抓弄脐窝。 2 脐部有先天性畸形者,应予以手术治疗。 3 脐痈愈后复发者,亦应考虑手术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