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综合征 一盘珠汤(李同生) [组成] 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 续断15克 广木香6克红花6克 广三七6克 泽兰叶12 克,苏木12克桃仁6克乌药、12克大黄6克甘草6克 制乳没各9克 (功效]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局 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武火煎 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即可取汁服用,每日1剂,共煎两次,早 晚各服1次。 [方解] 本方以桃红四物汤为主要成份。桃红四物汤中以白 芍改赤芍、熟地改生地,具行血而不伤正气,活血而能生新血之 妙。续断治血理伤,为疏通气血筋骨之要药。广三七、泽兰、苏 木、制乳没诸药均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佳品。广木香,乌药 为行气止痛之良药。大黄清热消瘀,引瘀血下行;甘草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诸药合而用之,不仅能行血分瘀滞,亦可散气分郁结, 活血祛瘀无伤血之虑,行气理气无燥热之弊,瘀去气行,诸症自 愈。 [加减].本方具有行气祛瘀等显著作用,且组方轻灵机巧, 如珠走玉盘,法活无穷,变化甚多,针对不同部分的损伤稍加增 损,丝丝入扣:上肢伤加桑枝9克、桂枝9克、千年健9克;下 肢伤酌加木瓜12克、牛膝12克、独活9克、五加皮12克;胸部 伤加枳壳9克、桔梗9克、木香6克、郁金9克;背部伤酌加乌 药12克、威灵仙9克、狗脊9克、虎脊骨9克;腰伤加杜仲9克、 破故纸9克、大茴香9克、巴戟天9克;小腹伤加小茴香6克、金 铃子9克、木香9克;胸胁伤加柴胡9克、青皮9克、龙胆草9克、 白芥子6克;腹部伤加大腹皮9克、吴茱萸9克、枳实9克、槟 榔9克;足跟伤加紫荆皮9克、升麻9克、苏木6克、柴胡9克。 .[按语] 本方系李氏骨伤祖传验方,其研究已通过有关专家 鉴定,并曾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急性软组织损伤,一盘珠汤方 可作为通用方,且可随证加减。证属伤后瘀血凝滞,患处皮色隐 泛青紫,作肿作痛,按之陷下,复起较缓,方中重用桃仁、红花、 苏木,另加广三七6克、刘寄奴12克,以韭汁为引;瘀血凝结, 坚积难消者,宜消瘀化滞,原方加花蕊石3克,广三七3克;证 属气郁凝滞者,气滞刺痛,咳嗽时掣痛,当以通气行滞为主,原 方重用乌药、木香,另酌加降香9克、陈皮6克;胸肋损伤,气 滞较重者,治宜疏肝行气降逆,原方加青皮9克、枳壳9克,沉 香15克、柴胡6克、代赭石9克;证属瘀气凝滞,症状较轻,隐 痛不愈或受伤时日较久,或虽为新伤但体质虚弱,当以行气活络 为主,此方重用乌药、木香,另可酌加枳壳9克、陈皮9克、香 橼皮9克、香附9克,根据病情酌加一至二味。伤后筋纵无力,重 用续断,另加鹿筋9克、守宫尾2条,以筋生筋,用时均加一至 二味,若伤骨骨折、骨碎,此方均滋肾补骨之剂,若欲接骨,原 方可选接骨木9克、自然铜15克、自然铜15克、骨碎补15克, 酌加一至二味。 [典型案例] 王某,男,43岁,1985年12月初诊。 因车祸致胸胁骨折、下肢胫、腓骨骨折2天。缘于2天前被 汽车撞伤,致复合损伤,胸胁骨折合并液气胸,左下肢胫、腓骨 骨折,到某医院急诊,仅作骨折固定,未作特殊处理。西医予以 抗菌素液体静脉点滴,损伤部位肿痛青紫瘀斑,转请李氏会诊。经 检查,第五、六、七肋骨粉碎性骨折,左小腿胫、腓骨骨折,脉 弦疾有力,舌质红、苔黄厚,大便3日未行,患者疼痛难忍,闻 有呻吟,给予手法整复肋骨骨折、小腿骨折,沿肋缘作胶布固定, 左小腿夹板固定,给予中药一盘珠汤每日1剂,内服。用药7剂, 肿消痛止,皮肤青紫瘀斑显著消退,遂停药。继续固定至骨折临 床愈合,-拆除夹板。两年后随访,患者左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无 何不适,胸部亦无疼痛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