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塞减消汤(沈凤阁)

 学中医书馆 2015-01-14
白塞减消汤(沈凤阁)
    (组成]  黄连5克生苡仁15克  飞滑石15克滁菊花
12克芦根20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红花6克土茯苓
12克细木通10克炒黄柏10克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主治]  白塞病,又称眼~口一生殖器综合症。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  白塞病病程绵长,反复发作,难于痊愈。沈老认为
该病的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侵袭,郁久化火成毒,治疗应以清利湿
热,解毒化瘀为大法。药用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一清心火,
一泻肾火,上下交通。生苡米健脾化湿,排毒消瘀,助滑石、木
通清热利尿祛湿。滁菊花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芦根清肺养阴,利
尿祛湿;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生地滋阴凉血;赤芍、红
花活血化瘀。
    [加减]  清肝明目可加用谷精草、木则草;益气养阴可用太
子参;低热加青蒿退虚热,小便热烫加淡竹叶淡渗清泄火腑;纳
差,乏力、腹痛不适,欲作呕恶等症状,提示中焦脾胃亏虚,在
苦寒清利湿热的同时,配用半夏、陈皮、干姜、茯苓等健脾和胃
之品,复中焦运化之职,又防苦寒败胃伤阳之弊。
    [按语]  本方是沈老对此病潜心研究多年,在反复临证,总
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针对性强而治疗可靠的专病专方。用药
立足缓图,随证变通,药证相符,疗效满意。
    [典型病例]  张姓患者,女,46岁。
    自诉7年前患腹股沟淋巴结核,经服中药告愈。之后不久,又
患白塞病,时常口腔破溃,前阴溃疡,发低热。去年11月发现右
眼视力下降,西药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现症见咽喉肿痛,舌
体有溃破点疼痛,发热倦怠,腹胀不适,大便尚调,月经先期、量

少色红,舌质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沉细略数。检查:体温38.2。C,
咽部充血发红,扁桃体双侧均Ⅱ度肿大,口腔颊部及舌上有小溃
烂点如米粒大。辨证为湿热蕴毒,阴液亏虚,治拟清热利湿解毒、
益气滋养阴液:细生地12克、生甘草8克、黄连4克、黄芩10克、
法半夏10克、干姜2克、太子参10克、生苡仁15克、飞滑石
(包)15克、滁菊花12克、桑叶10克、芦根20克,14剂。二诊:
咽喉疼痛及口腔破溃已经瘥可,白带减少,但前阴轻度溃疡稍痛,
右眼视力下降,巩膜发红,舌质转淡、边缘齿痕较深、苔薄黄微
腻,脉象沉细。仍仿上方去苡仁、滑石、干姜、芦根,加炒赤芍
10克、炒白芍10克,红花6克,黄柏12克,谷精草10克,14剂。
三诊:晚间低热减轻,右眼视力正常,但左眼视物模糊。近感小
便有热烫感,舌质略淡、苔薄黄微腻,脉濡数。湿热未清,仍宜
清化,上方去桑叶、茯苓、青蒿、太子参,加细木通4克,淡竹
叶10克,芦根30克,7剂。四诊:低热消失,El腔破溃已愈,小
便热烫感蠲除,视力已趋正常,惟乏力,纳差、腹胀不适,舌淡
苔白薄,脉象沉弱。正气亏虚,湿热余邪未尽,治拟益气养阴,健
脾利湿。处方:太子参10克、生甘草5克、法半夏10克、黄连
3克、细生地12克、谷精草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
9克、炒苡仁9克。守方连进10剂后,诸症悉除,已正常上班。
    附沈凤阁简介.:字鸣喈,出生于1925年;上海崇明县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自幼从邑名医习医,22岁开始悬壶乡里,深
受百姓称誉。擅治时病、内科及妇科疾病。    通信地址:南京
中医药大学南京市汉中路282号    邮编:210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