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麦冬养荣汤(郝万山) (组成] 麦冬30克党参10克 生黄芪10克 当归10 克 白芍10克生地10克知母6克五味子3克陈皮10 克肉桂2克炙甘草6克 (功效] 滋阴养血,引火归原,兼清瘀余毒。 [主治] 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清水浸泡文火煎沸30分钟。共 二煎,早晚分服。 [方解] 本方选自清·唐容川《血证论》麦冬养荣汤,重用 麦冬,再加肉桂。重用麦冬,既能增强养阴润燥之力,又可兼以 清心降火而达清除余毒之功,为方中君药。当归、白芍养血补血。 参芪相伍,益气以生阴血。一般病证多以党参易人参以防助热。生 地滋阴凉血以除瘀热。知母清热除烦又可滋阴。五味子酸收,既 可生津止渴敛汗,又能收摄虚火之浮越。然诸药毕竟多属甘寒柔 润之品,故用陈皮理气行湿以防壅隔败胃,再用甘草养中护正以 顾后天化源。加肉桂意在引火归原,增此一味,全方皆活,但用 量却不宜多。 [按语] 本方滋阴养血、纳敛浮火,兼清瘀热余毒,故于溃 疮后期,经久不敛,证属阴血不足、虚火上浮、瘀热余毒衰而未 尽者甚是合拍。因药偏寒凉。故疮疡初溃、脓水黄稠,疮周红肿 硬痛,憎寒身热,毒热未衰者,不可早用。溃疮后期、疮色灰暗、 青紫、新肉不生,自汗肢冷,阳衰阴凝者,亦不可误用。 (典型病例] 王×x,男,23岁。1977年11月26日初诊。 患者右侧耳前瘘管近五、六年来多次感染,皆用抗菌素得以 控制。1977年10月上旬感染又发,经用抗菌素治疗两周未能取 效,遂于10月22日在××医院扩创引流。术后除局部用药外,乃 继用数种抗菌素口服、肌注,并服过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等中药 十数种,但管口迁延月余不能愈合。视其瘘管周围轻度红肿,分 泌物清稀。问其证,尚有乏力、口干、头晕、寐差。脉细少力,舌 红苔少。遂用上方五剂。服至两剂,分泌物即明显减少。服完五 剂,局部病灶好转,未再用药。其后感染从未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