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达电商的想象空间还有多大?

 小天使_ag 2015-01-15
 [ 2015-1-14 15:34:43]   
 

自打牵手腾讯、百度之后,万达电商迅速膨胀。最新数据显示,有两家互联网投资基金以10亿人民币的代价收购了万达电商5%的股份,这意味着在短短几个月内,万达电商的估值从当初的50亿元注资,达到如今的200亿元。

尽管万达电商与阿里、京东等业界大佬相比,其估值相去甚远,但和市值不足20亿美元的聚美优品以及仅有7.52亿美元的当当比,万达电商却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万达掌门人王健林曾表示:“万达的文化、电商、旅游等三大产业将成为万达发展新的三架马车”。而如今,王健林已不再将精力放在商业地产之上,主抓万达电商这一块,而且已倾尽全力。

其一,在万达内部,电商业务拥有其他业务线无法企及的地位。王健林在2014年万达集团半年工作会议上特别就电商业务作出指示,为打破公司内部壁垒,所有网上资源全部给电商公司,称这不是要求,而是纪律。王健林表示不能用房地产思维模式来思考电商发展,要给电商创新、决策、财务的自主权,但同时王健林也提醒说,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还要强有力的监督。

其二,收购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促进万达电商O2O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对于万达来说,尽管有着庞大的线下商业平台,但却一直受困于支付领域,打开万汇网,除了能下载一些优惠券外,并没有网上支付方式,而有了快钱之后,万达电商可以有属于自己,且较为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对其O2O业务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在线下,万达商场里的商户各家使用各自的支付工具,很难将客流量转换为有效数据。而在收购快钱后,万达将统一使用快钱支付平台,这对于万达集团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流量很有帮助。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份额中,支付宝占比49.2%,财付通占比19.4%,银联商务占比11.6%,快钱占比6.9%,排名第四。

从表面上看,在去年底万达商业地产成功登录港交所,但是万达集团本身发展已遇到瓶颈。在传统商超和百货领域万达的布局基本上宣告失败。数据显示万达百货的收入在2013年只完成调整后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这是万达百货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完成利润计划,也是集团唯一完成指标不佳的公司。

近日,万达更是计划将经营不佳的三四线城市的部分万达广场内的万达百货关闭,腾出空间来重新引入餐饮、体验式业态等吸引人气的商铺,涉及关闭调整的万达百货约10家。拿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话来说:“面对电商要主动创新,被动迎合只能迎接死亡”。那万达电商在估值迅速扩张之后还将面临什么困境呢?

首先,尽管万达电商受到众多利好消息的影响,以及高层的重视,引来了投资基金的关注,但万达电商在电子商务领域扑腾了好几年,依然没有多少骄人业绩,甚至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对于万达集团来说,如何将万达线下的资源优势与线上整合在一起,走出万达独特的电商之路,恐怕还有一段距离要走。更何况,如今万汇网和万达APP的发展也不尽人意。

再者,万达电商面临人才困境。20124月,阿里巴巴国际交易技术资深总监龚义涛加盟万达电商;1215日,万达万人招聘,高薪猎取电商人才;第二年8月,万达IT部门接管万达电商,诸多团队成员离开;20143月底,龚义涛离职;

同年7月,万达电商COO马海平离职,而马海平的前任刘思军在万达电商的任职时间同样很短;随后原奢侈品电商佳品网COO董策出任CEO,原高朋网副总裁高峡出任COO,原美国新蛋网大洛杉矶地区CIO曹大军出任CTO。在高管频繁变动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层流失,甚至万达的内部人士透露,在最近一两年,中层的流失率超过50%。在中高层频繁流动的情况下,万达在电商领域很难真正得到快速发展。

笔者认为,万达的企业文化与互联网企业出身的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万达的企业核心永远是无条件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誓死效忠万达,乃是各层员工的不二选择。在万达,通常先用PPT的模式向领导请示汇报,所有的事情都要领导批准才能做。而互联网企业出身的人却没这个习惯,他们的思维是发散型,就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极少有需要领导批准行政命令的情况。

最后,万达将大量的精力都投向了电商领域,而其核心业务商业地产的前景却不甚光明。这意味着万达集团在电商领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目前商业地产正走向泡沫阶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开发销售环节,不仅存量库存高,还有潜在供应量巨大;二是招商环节,招商难,空置率高;三是经营环节,商户经营难,开发商回报率低。有数据显示我国购物中心年新增商业建筑面积将分别超过3500万平方米和4400万平方米,到2013年底,购物中心累计存量将达2.5亿平方米。

万达是典型的现金流滚资产、重资产模式,但租金回报率却很低。2011年万达的租金收入是34.6亿元,2012年是52.07亿元。而2012年万达的总资产是3000亿元,收入是1416.8亿元——租金收入占比仅3.68%,这个数字仅比存银行略高。

从以上数据来看,万达走电商之路不仅仅意味着业务的转型,还可能是万达集团发展的唯一的救命稻草。在商业地产盈利前景暗淡的情况下,王健林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扑向电商领域也是无奈之举。在获得大笔融资和收购快钱之后,万达电商能否成功还充满变数。

对于万达电商来说,受到投资基金的青睐自然是好事,但是大笔的投资和对外并购,并不意味着万达集团已完全转型成功。对于万达集团来说,在电商领域能否成功决定着其未来的前途,但是目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O2O的盈利模式,以及留住中高层互联网管理人才乃是当务之急。没有好的盈利模式企业无法发展,而没有稳定的人才团队,万达电商要想发展恐举步维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