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斋彝器图录》

 昵称14979747 2015-01-15

《善斋彝器图录》

大冢宰

来自: 大冢宰 2010-01-13 09:01:59

《善斋彝器图录》
张洁净 06310066 历史系

《善斋彝器图录》是容庚先生根据刘体智部分青铜收藏,于1936年燕京大学完成的青铜考古学之作。

一,作者与收藏家之简介
容庚原名容肇庚,字希伯,又作希白,号颂斋。一八九四年九月五日生于广东东莞,一九八三年三月六日在广州辞世,享年九十岁。先生毕生著述二十余种,论文及其它述作近百篇,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书法篆刻家,同时又是杰出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概括先生之学术成就,主要分文字、器物、史迹及碑帖书画收藏四项。具体为:(一),以金文为中心的古文字学,代表作有《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1923年)、《甲骨文讲义》(1927年)、《中国文字形义篇》(1932年)、《殷契卜辞》(1933年)、《鸟书考》(1934年)、《秦始皇刻石考》(1934年)、《金文编》(1925年)和《金文续编》(1935年)等。(二),以青铜器为重点的考古学。商周青铜器是容庚先生著力研究的方向。一方面他着手厘清前代流传的青铜器图集,制《西清金文真伪存佚表》,撰《宋代吉金书籍述评》。另一方面,凭着其在古物陈列馆所积累的辨伪经验,去伪存精,编制谱录。先后编印了《宝蕴楼彝器图录》(1929年)、《秦汉金文录》(1931年)、《颂斋吉金图录》(1933年)、《武英殿彝器图录》(1934年)、《海外吉金图录》(1935年)、《善斋彝器图录》(1936年)等,总计达八百多件。《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代表了先生在该研究领域的水平。(三),以考订史实为目的的考据学。彝器中的铭文是古代史实的重要记录,研究实物铭文可以考订文本之不足。(四),以编纂从贴书画为工具的目录学。《从目贴》、《颂斋所藏所见书画小记》、《历代名画著录目》等为先生精心之作,也是研究该领域重要的参考工具。 (曾宪通编:《容庚文集》,《容庚先生的生平和学术贡献》,第1-9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刘体智(1879~1963),字晦之,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清四川总督刘秉璋第四子。曾任大清银行安徽督办、中国实业银行董事、上海分行总经理。1962年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其生平爱好文物、古籍,所藏以甲骨、青铜器、各种版本和旧抄本闻名于世。室名“远望楼”、“善斋”、“小校金阁”。著有《小校经阁金石拓本》、《善斋吉金图录》、《善斋彝器录》等。他所藏甲骨以量多、片大、字多著称,据《五十年甲骨文发现总结》记载,他所藏甲骨有28000片,为国内私人所藏甲骨之冠。搜集的古籍有七八万册,计有汉魏名碑50种;晋至隋79种,唐185种,宋、金、元、明122种,杂帖36种。1950年,他将所藏67873册古籍,包括1928册善本书全部捐赠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51~1952年先后将青铜器130件、陶器3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编著:《上海博物馆》,《人物志第二十四》,第47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二,彝器之概念涵义
“彝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的日常用器。这些名称只包括了青铜容器和乐器方面。彝器的制造比一般青铜器具出现得较晚。在安阳殷墟遗址中,晚期主要是容器和礼乐器。就铜容器方面,主要包括食器、酒器、水器等。这些铜器的制造原为贵族生活使用,可因多用于祭祀燕享,使这些铜器形成了所谓的“彝器”。商周时代彝器的制造很发达,形制丰富多彩,纹饰繁缛奇异,因而构成一种非日常用具的彝器体系制造。彝器一方面反映出商周时代青铜制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该时代神权统治的物质表现。青铜礼器除供祭祀之用外,还作为贵族政治的藏礼工具。如清儒阮元所说“器者,所以藏礼,故孔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先王之制器也,齐其度量,同其文字,别其尊卑,用之于朝觐、燕享,则见天子之尊,赐命之宠,虽有强国,不敢问鼎之轻重焉。用之于祭祀、饮射,则见德功之美,勋赏之名,孝子、孝孙,永享其祖考而宝用焉。且天子、诸侯、卿大夫,非有德位保其富贵,则不能制其器;非有问学通其文词,则不能铭其器。然则器者,先王所以训天下尊王、敬祖之心,教天下习礼博文之学” (阮元:《商周铜器说》上篇,见《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彝器除具有上述重大意义外,还有以下用途:(一)赏赐之物。有诸侯大夫朝享而赐以彝器。(二)征旅之用器。诸侯出外征伐或旅行时,另铸用具以偕行。(三)陪嫁的用具。诸侯嫁女有以彝器陪嫁,故所谓滕器。(四)贿赂品。(五)约剂器。诸侯贵族遇有大的要盟,或诉讼纠纷,往往作器以记载其经过,传以子孙。(六)陪葬之物。统治者死后,有把他们日常宝重器物陪葬,其中彝器是重要的陪葬物的一种。而研究彝器,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器物之形态、种类、纹饰、铭文等研究与探讨,以帮助后人收集和了解有关当时社会方面的信息。 (容庚、张维持:《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中山大学学报,1962年)

三,《善斋彝器图录》
《善斋彝器图录》根据容庚先生所做的序,其从刘体智处可见四五百件彝器。而先生接受了其中三百件之拓本所成该图录。 (“尽出所藏鼎彝四五百事供摄影,兼旬而毕,复赠全形拓本三百余纸”。引自容庚《善斋彝器图录》之《善斋彝器图录序》。)
图录所摄(选取照片一百七十五张略加考释 )之彝器包括钟、鼎、簋、盨、匜、盆、壶、盉、卣、尊、觯、觚、爵、角、权(按其考释之先后顺序)。
彝器所涉及的年代有殷商、周、秦、宋、元。
体例方面:1自序,2征引书目,3考释目录,4图录,5考释。
考释的内容:编号,彝器名称,形制,尺寸 (“大小尺寸乃据汉建初尺”。 引自容庚《善斋彝器图录》之《善斋彝器图录序》),铭文情况,相关著录中记载。对同出一源或相关著录对同一器物有不一致的论述,作者会详加注释、辩证,并给出自己的见解,以供读者。如自序中所提之“考释之事,至难言矣”。
《善斋彝器图录》引征之书目,在后学者看来,应是不错的参考书籍,故详列于此。
清高宗《西清古鉴》、
钱坫《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
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曹载奎《怀米山房吉金图》、
吴荣光《筠清馆金文》、
刘喜海《长安获古编》、
朱善旂《敬吾心室彝器款识》、
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
吴大澂《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集古录》、
吴式芬《捃古录金文》、
方濬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
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
孙诒让《古籒余论》、
陈介祺《簋斋吉金录》、
邹安《周金文存》、
罗振玉《殷文存》、《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编》、
容庚《秦金文录》、
徐中舒《【厂+三馬】氏编钟考释》(最新的字典也查不到的字,因此只能这样写,望有识者加以补正)
于省吾《双剑吉金文选》、
刘体智《善斋吉金录》、《小校经阁金文》、
吴闿生《吉金文录》、
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西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王辰《续殷文存》。
[容庚的《善斋彝器图录》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纂《中国古文字大系:金文献集成》第二十册《现代文献、图录、铭文综录》]
而关于容庚先生此作有何具体重大的学术意义及学界对《善斋彝器图录》之评价等,本文未能详加求证,请老师和同学原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