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与经方结合浅析

 供需相应 2015-01-15

四圣心源与经方结合浅析

(2014-01-26 09:58:29)
分类: 中医原创

   中医如何有效快捷发挥治病作用,起始回生,值得研究。

   四圣心源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整体思维理药精妙周全,整体治疗中兼顾局部治疗,如武林中的少林武当。只直中病靶的的过程中攻守兼备,疗疾患同时布局治未病的思想,整体中俱含疗气机、疗疾患、治未病。但邪之病位在经、腑、脏之证辩,祛邪与脏腑虚实方面要注意应用伤寒经典。

   “经方与截拳道在思想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实用、简洁、快捷、开放、兼容、不追求形式,以无法为有法,平淡中显神奇。”经方的力宏、效专,局部升降效如桴鼓并根据疾病传变及时改变治法。如太阳受寒感冒,太阳治愈,传经少阳,再从肝胆论治。伤寒医理之缺失,整体治疗与防治未病方面要借鉴四圣心源之经典。

   两者结合,整体疗气机、疗疾患、治未病,加上力宏、效专,这是可行的实践的方向。

 

附录:《四圣心源》与《伤寒论》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分类: 中医经典

    黄元御老师没有师传,靠自己深厚的国学基础钻研伤寒论,读经三年,从《伤寒论》中悟出伤寒论的原理,以土枢四象一气论解之。 这是我觉得黄元御最伟大的地方,他不是对《伤寒论》逐条解经,简单辩证对药,而是找出《伤寒论》的根本思想和原理,总结出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这是历代医家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为什么中医门派众多、理论纷杂,被西医排挤,内部攻击、医治水平差以千里,就是因为中医有很多观点、理论、经典,但是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医理、病理、药理的体系,多为经验之谈,一方之观点,
而且还在反复争论,黄元御的《四圣心源》解决了这些问题。 但是我在学习中很困惑的是,如何对照《伤寒论》和《四圣心源》,还原黄元御从《伤寒论》中悟出的原理,结合两本经典,将六经辨证和一气周流融合贯通。
    《四圣心源》不是一套新的理论,它是从《伤寒论》中悟出的,黄元御和张仲景说的应该是同一个东西,否则黄元御也不会起名将《四圣心源》了,我们现在将它们分成两个东西,两个派别去研究,不是发扬中医,
而是给发现中医的真相增加难度。

 

附录:《圆运动之古中医学》续集谈伤寒论

   源自:《中医传世孤本秘籍之实验系统医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d9736c0101j3f6.html  

  自述   系统医学者,中医之古医法也。古法失,今法乱。航海之船不用罗针,东南西北以意为之,一人一个航法,千万人千万个航法,宜其无到岸之日,船且相撞而沉没也。难有到岸之船,再航焉又不到岸矣;难有不撞沉之船,再航焉又撞沉矣。于是航船之家,乘船之人,乃相聚而谋到岸之法,而谋不撞沉之法。谋之既久,而不到岸之故,撞沉如故,何也?不知有罗针也,不知应谋罗针也。今之中医,大类乎是,何也?不从系统学起故也。知谋系统,而不知系统何在故也。承祖辛酉壬戌间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学专校专门班诸君,第二期第三期传习班诸君二百余人,谈医年余。编有系统学脉法,金匮方解,伤寒读法,温病辨误等篇。

      只须了然系统学之所以然,脉法,金匮,伤寒,温病之所以然,无不了然,所谓一以贯之是也。传习班诸君,多老年人,皆各县行医多年经验甚富之家,皆喜而相告曰:“凡从前无法解决之医书,今日皆有法矣。”专门班诸君,则皆中学毕业生,未曾学过中医之青年,亦谓承祖所编系统学理,较他家医书学理贯穿充足,且易了解。传习班诸君毕业回家后,常来书告承祖,谓:“用系统学理治病多奇效,疑难杂症尤显著,医家多来借抄云。”今年春承祖又得与第五期传习班诸君谈医,有三期传习班毕业生任君贤,张君汝济请于承祖曰:“用药系统亦不可少。”张君固中西医皆习,经验多年之医生也。承祖又见五期传习班诸君不如二三期经验多,根底厚。因将前编之系统学诸篇,刪繁就简,避深用浅,重编为系统学原理篇,古方证明篇,选药篇,温病篇,伤寒篇,务以鉴别唐宋以来各家医书是非之眼光为主。中医系统出于河图。河图者,造化空气之表示。人者,空气之结晶也。是篇避去古医经之深晦虚渺,寻出古医经之实在着落。深以入之,浅以出之。阅是篇者,费旬日之功,即可将系统原理篇研究了然,以下病药各篇,头头是道,滴滴归源矣。系统原理篇,犹字学之字母也;病药各篇,犹字也;系统原理篇,犹法学之总则也;病药各篇,犹分则也。现今日本医学界中有古方学派,专用仲景伤寒,金匮古方,极得社会欢迎,因其确能回生命于顷刻也。此篇由古方以求古法,由古法以定系统。是欤非欤,二三期传习班诸君固已实地试验之矣。专门班毕业有张君书铭,曹君鸿仪与承祖谈学业之经过,叹曰:“系统学简确易解,惜今日之中医,只有公是非,无真是非。然则此篇也,为公是非欤?为真是非欤?为公是非欤,为真是非欤,必有能辨之者矣。

 

                                               黃帝第七十八甲子  云南彭承祖子益氏

                                                                云南  彭承祖  遗著

                                                                沁县  张汝济   

                                                                沁源  任  贤    

                                                                山西  李  可  点校

                                                                辽宁  曹英峰  整理

 

                                                 识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医学专校

 

 

                                       要旨

 

      一,《伤寒论》为中医方书之祖,凡外感內伤,一切病理,方法皆包括在內,不独是伤寒一部分之书。中医之坏病者医家大都未将《伤寒论》研究明白也。

      二,医家未将《伤寒论》研究明白,非医家不肯研究,乃医家无法研究。何也?《伤寒论》章次已非原书,文理又极深古,前人注释愈纷,理路愈乱。陈修园,唐容川于伤寒理路则门外汉矣。医家大都只知读此二人之书,宜医学愈趋黑暗!

      三,是编以学者易于了解理路为主,详于病理药性,而异于原文。根据系统学理,明白注释病理药性,一系到底。徐灵胎编《伤寒类方》自序曰:余学《伤寒论》三十年,始得要领。徐氏以药石为要领,去要领远矣。

      四,是编虽异于原文,无证无方。不根据原文,先明白是编,再去研究原文,原文则易了解,而前人注释如何错误,自然有辨别之眼光。既已明白病理药性,即能应用于无穷。研究原文可也,不研究亦可。

      五,是编方名之次序,即是理路之具体,费一日一夜之力,即可将方名次序记熟。此学《伤寒论》最切当,最简易之法。方名次序记清,全部《伤寒论》之理路得其要领矣。

      六,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即可贯串一百一十三方。篇中处处抱定此旨,头头是道,滴滴归源。学者能将一百一十三方并成三方,则入仲景之室矣,《伤寒论》之理路,《伤寒论》之法也。

      七,“六经提纲”乃辨别《伤寒论》全书病症之根据,须先将六经提纲原文了解熟记,病理,病状融汇于心,然后逐方研究下去,自然容易清楚。如不先于提纲下手,则处处缠绕矣。

      八,各方药品,只分中气,营卫,脏腑三项。营卫,表也;脏腑,里也;而皆不离乎中气。表病发表,里病补下,只须将中气药,发表药,补下药,分别提出,各归一类。不能确归一类者,附之。又将六经提纲主药认明,则分之为一百一十三方,合之不过三方而已。否则一百一十三方,竟成一百一十三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我不能用方矣。此学伤寒理路之窍要也。

      九,初学最宜歌括,历来歌括皆详于药,而异于证注解又无理路系统,匢囵吞枣,殊少益处。此篇每方只用歌括四句,病证病理,有详无异。注解系统归一,理法详尽,使学者读此一篇,即得仲圣真传,事半功倍。作者自信为历来注释伤寒最近最是之唯一善本。

      十,歌括与方名次序,六经提纲合为一篇,伤寒原方另为一篇,注解又另为一篇。欲学者将歌括与方名次序六经提纲字字记熟,之后,将原方用药与注解理法自然消纳于歌括之中,于治病之时,有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之妙。此守约施博之法。欲学者今日不白费心力,将来收美满效果也。

实验系统医学---杂病根源篇

                               目录

 

 

                        十二经升降致病提纲诀

 

                          胃经不降主病诀

 

                          脾经不升主病诀

 

                          胆经不降主病诀

 

                          肝经不升主病诀

 

                          肺经不降主病诀

 

                          心经不降主病诀

 

                          膀胱不降主病诀

 

                            总  

 

 

 

 

 

 

 

 

 

 

                           十二经升降致病提纲诀

 

                        中气如轴经气轮,旋转升降是平人。

                        胃胆包心膀肺降,脾肝三焦肾肠升。

                        五行生剋原一化,六气和合病则分。

                        温清补泻复升降,古法真传说与君。

 

 

      中医书籍极多,有学之数十年仍不得要领者。及其验证已多,始知某病宜用某药,某病忌用某药。而好人何以不病某病,某病何以宜用某药,何以忌用某药,仍此了了。一遇疑难症候,仍然无法解决。此皆中医书理博杂繁多,无有系统无法研求故也。本书原理篇如字学之字母,古方证明篇如拼音法,此篇如字典。前两篇研究清楚,此篇一看即可了然。此篇所列病症虽不详尽,然已得八九矣。提纲者,病理药理之大纲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