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凡有成就的名医,尽管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同,或家学,或师承,或自学,但都认真读过医书。因此,对于中医人如何读书,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医泰斗胡希恕高足即遵从了师从胡老的读书教诲,今整理如下,望共勉! 读书要思考 胡老经常对我们说,读书要好好思考。俗谓“读书不思则罔”,胡老指出读《伤寒论》也是如此。清代研究《伤寒论》大家柯琴曾说:“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证而标之。读书须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只是正面,读书又要看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柯氏的这段话虽然是对六经提纲讲的,但对我们读书,具有方法论和美学的意义。 譬如,在读《伤寒论》的“不可发汗”,第 49、50 两条,前者只是说“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没有出方;后者断定说“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也没出方,到底怎样救误呢?是否考虑前者用桂枝加附子汤和表扶阳;后者用小建中汤和营解表?如此等等,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向思维,《伤寒论》条文中的无方处,便有方了。 因此,读仲景书,用仲景方,必须下些工夫,要前后互参,彼此合看,首尾兼顾,在有方无证处求证(如茯苓四逆汤证条),有证无方处遣药(如不可发汗诸条),有脉无证处辨证(如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条),有证无脉处验脉(如桂枝四证、麻黄八证等诸条),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再从临床以充实理论,逐渐提高,不断前进,不就“良法美意始得了然”了吗? 细玩仲景书其乐无穷 胡老写过许多讲义,常用“细玩”两字,初读并不在意,再读知其在强调重要处、关键处,久之方知是其体验深刻并深感乐趣处,读仲景书其乐无穷,每读一次,皆有一次不同的收获。犹如游山观景,或赏珍宝古玩,越仔细观赏越有趣,细玩珍宝美不释手。
因此,胡老常讲道:学习仲景书最大的乐趣,在于精通理论,通过实践,运用仲景方而有效,特别是在疗效好、有所创新时,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理论联系实际,苏枯起废,救人命于顷刻之间时,那真可谓其乐无穷矣!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