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时,你们的遥感帮上什么忙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260-858260.html 早上看到肖青师兄在QQ群留言,李老师病重,在京者可来306医院探视。我有些预感,喝了一碗粥,出门打了一辆车直奔306医院北楼四层消化内科九病室。我在门外看到了肖青师兄,王鹏新师兄,朱师兄以及王锦弟老师, 我和他们打了一个招呼,李老师躺在床上,几个医生正在尽力抢救............ 我跟李老师交往不少,得到他的关心真是我一辈子的荣幸,除去中间的问寒问暖,记得印象最深的几件事情如下: 他在了解我的研究成果后,2007年李老师推荐我申报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初,中国南方大冰灾,李老师深夜给我电话,说:“克彪,你导师不在国内,现在南方雪灾非常严重。南方天气太复杂,可见光和热红外遥感无法派上用场,微波的常规算法无法监测雪情。现在国内各个灾害监测中心无法做出遥感雪灾分布图, 国家遥感中心和国务院等着我们遥感界拿出雪灾发展分布图,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做做这个事情。”李老师找我,我无法拒绝,但南方天气确实复杂,全国其它业务单位无法做出结果,我确实也没有把握,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和李老师沟通,用了2天2夜的时间,加班加点将雪灾情况分布图做出来并提交给李老师,在李老师修正后提交给了国家遥感中心和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国家其它相关部门也是采用我们提交的图件。在国家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给遥感界争气了,李老师在很多场合好好地表扬了我,很多非遥感领域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他还特地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我申报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虽然业绩很优秀,但几次申报都名落孙山,我觉得有些气馁,但李老师总是鼓励我。他还在他的973项目里面特意立了一个小子课题,做雪灾监测研究。 2009年,中国科学院青藏所邀请我做百人计划,李老师得知后,立马告诉我,:“克彪,机会难得,你应该抓住这次机会直接上创新研究员,这样对你的发展非常有好处.....”,由于某些原因,我没有听李老师的,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到现在还在评正高,真是后悔莫及......... 我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年(包括青年基金,面上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七年均未获得资助。李老师对我的自然科学基金本子指导过三次,其中有一次特意给我说,你把我的973项目写上,应该有好处。我知道李老师的意思,遥感的圈子就那么大,评审人应该给他一点面子,不至于年年卡我。我的基金本子虽然谈不上写得非常好,但应该还过得去。几个评审人大多写的意见还是不错的,每次总有一个人老给我差评,让我上不了会评,这让李老师非常气愤,但他从来没有动用自己的特权,只是鼓励我明年再努力,多次找机会向地学部主任反映我的情况。我由衷地感谢李老师,他对青年人的成长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在当今中国绝对少见。 2014年9月份,李老师特意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我写一本专门关于地表温度反演的专著。让我系统地介绍一下地表温度反演。我从事地表温度反演研究14年,从高分辨率的ASTER-中分辨率的MODIS-低分辨率的被动微波数据AMSR-E,做了一个系列研究,他认为我写这本书可以给国内很多做这方面研究的人做参考,特别是研究生。我的著作还没有完成,先生就已走了,让我倍感心痛。 李老师为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不但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还尽力为遥感界培养人才,推荐人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堪称近代遥感史上少见的大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