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易道医整体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章物理易<div>知易子著</div>

 johnney908 2015-01-15
             第二章  物理易
第一节:易说之大统一场论
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定律,由此慢慢建立了经典物理学的殿堂。学说解析了很多物体的运动,也解释了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行为。在十九世纪末,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处于完整描述宇宙的前夕。但在以太的问题上碰到了麻烦。
爱因斯坦从光速是恒定出发研究相对论,相对于参照系,自然定律具有普适性,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E=MC2  引力作用等价于质量与能量使时空发生弯曲。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基础上建立了场方程,改变了有关宇宙起源和命运的牛顿式静态描述。霍金与彭罗斯根据广义相对论力学计算演绎了宇宙由奇点经大爆炸而膨胀。解释象白矮星中子星类星体黑洞  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但相对论在奇点处失效了。
从万有引力 电磁力 强力弱力的研究中,已统一了电磁力强力弱力,但始终没法把长距作用的万有引力统一起来。
电磁力弱力强力是通过玻色子传递的,这使大家很好理解,但长距离(特别是100亿光年大尺度)作用的引力是怎么传递的呢,有什么样的引力子能突破光速瞬时传递呢,于是超弦理论 P膜理论应运而生,但解释不尽人意。
在量子力学和不确定性原理的高能领域,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显露出了它的局限性,粒子(波)的行为无法被其预言。而热力学统计学群论原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似乎相对论描述宇宙演化与真实宇宙演化相差甚远而令我们怀疑其正确性。
那么宇宙到底是怎样创生演化的呢,只有东方易学能解释之:
其实四种作用就是一种作用——阴阳感应电磁作用
它就是易说之阴阳对立作用
   阴——顺时针旋转的电磁能量波(粒子),最高能态为质量子,带磁性。
   阳——逆时针旋转的电磁能量波(粒子),最高能态为时间子,带电性。
宇宙就是一个电磁能量场,在宇宙大爆炸创生T=10-43秒内,宇宙是由正负时间子 质量子能量波组成的漩涡原汤,
逆时针旋转的正电性时间子能量波组成内核旋涡,外面是顺时针旋转的负磁性质量子能量波组成的旋涡,方向相反的两个旋涡产生强大的电磁场而使其互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此时整个宇宙尺度在光速30万公里以内,甚至象原子核般小,温度在1000亿度以上。当时间T趋于0时,方向相反的龙卷风似的旋涡向上下两极突起,当T=0时,两极同时向外喷射正负能量波漩涡而爆炸。有85%的能量波喷出而慢慢降低温度形成暗能量,即2.7k微波背景辐射。15%的中心能量随着爆炸而急剧降低温度,正负时间子 质量子能量波结合—湮灭—结合创生各级基本粒子,同时继续向外放射10%的能量波(时间T=10-35秒以内)爆炸而使温度继续降低到10亿度以上。基本粒子结合成质子中子,时间T=10-10秒以内。当温度降低至10亿度以下,质子中子结合成氢氦锂核(时间T=1秒)。T=3分,核子可以俘获自由电子生成原子。T=100亿年,物质团形成类星体恒星和元星系。恒星开始合成重核。T=150亿年,新星系形成,在恒星周围凝结成太阳系,原子连接形成复杂的生命形式。
 下面我们总结阴阳感应电磁力在宇宙不同演进期的表现形式:
1.T=10-43秒以前,为正负时间子 质量子能量波旋涡强大阴阳吸引作用
2.T=10-35---10-10秒,基本粒子间阴阳感应电磁作用表现为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3.T=30万年---100亿年,物质团形成,物体处于宇宙电磁场阴阳感应作用为万有引力,引力变化以光速传递
  
 
 第二节:易说之阴阳平衡协调论——宇宙电磁能量场系统演进  系统能量守衡定律
宇宙是由正电性时间子能量波和负磁性质量子能量波组成,其总能量为0。正电性时间子能量波为阳,负磁性质量子能量波为阴,阴阳左旋右转,阳升阴降,阴阳平衡。宇宙就是一个阴阳平衡的电磁能量场封闭系统。
宇宙大爆炸创生后,第一次爆炸喷射的85%正负能量波形成暗能量微波背景辐射。第二次中心爆炸后3%能量波创生的物质团一半在正能量波背景里,一半在负能量波背景里。
10%的正负能量波辐射于整个宇宙,2%的能量在宇宙中心形成超巨恒星并很快生成宇宙原生黑洞,整个宇宙的形状就象类星体,中间是一个碟状盘,两极喷流。
由于宇宙能量波的几率分布不均匀性,3%的碟状物质团形成大大小小的星系团,星系团里又生成星系,星系里生成恒星中子星白矮星类星体黑洞,小质量恒星(如太阳)生成行星系,各种星系围绕大质量的中心旋转,星系又围绕更大星系团中心旋转,星系团又围绕宇宙原生黑洞旋转。
虽然有些星系(团)旋转轴心线有些偏离,但绝大部分的旋转轴基本上平行于宇宙原生黑洞旋转轴,所以在平行于星系旋转轴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星系。并且基本上是扁平状的。像银河系,它就是一个圆饼状螺旋星系。
在宇宙膨胀期间,所有星系会彼此远离,不可能会出现蓝移的光,只有在宇宙收缩期间,才会有蓝移的光,所以我们这个宇宙正在收缩。
在我们观察其他河外星系时,约有80%光外红移,2—20%光蓝移,是因为这些光在穿越星系团时被弯曲偏折减震而产生的,特别是50%的星系团在另一边相反能量的微波背景里,只有在同一微波背景里2-20%星系由于宇宙收缩而向我们星系靠近而发生蓝移。
在此以后大约150亿年的时光里,宇宙会受宇宙原生黑洞的吸引在整个宇宙电磁场的作用下收缩。
在宇宙的收缩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物质慢慢转化为能量,由于能量波是旋转的,落入宇宙原生黑洞的正电性时间子能量波趋于中心,负磁性能量波趋于外层,即由太极状态慢慢变为两仪状态而发生爆炸,由此周而复始。循环无端。
第三节:宇宙电磁场演化能量释放波谱
能量的释放在宇宙电磁场演进化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万物(物质世界)得以生成的根源,我们知道的物质与能量是等价的,物质由磁性能量锁闭电性能量而成。E=MC2,在以前的章节论述中,我们知道,宇宙的演化史就是从能量---物质---能量的转化过程,宇宙通过释放大部分约95%的能量而降低自己的温度(从1000亿度---绝对0度),只有3---5%的能量转化为物质世界。
95%的能量释放过程,就是3---5%的物质世界的创生过程,通过对能量释放的了解,我们会加深对物质世界的了解。
在宇宙第一次创生爆炸时,宇宙电磁能量场在两极喷射正负时间子 质量子能量波,这两股能量波的振荡频率在10-33HZ以上,波长在10-33MM内,这两股能量波最后变成2.7K的微波背景辐射。
在宇宙中心第二次爆炸,正负能量波结合一湮灭一结合,最后生成中微子 夸克。。。,这过程向外放射从频率10-33HZ 波长10-33M到频率10-25HZ 波长10-15M的波色子能量波。
在夸克结合成中子 质子的过程中,放射伽玛Y射线。
在中子 质子结合成氢核过程中,放射X光线。
我们知道,由紫外线到可见光到无线电波,是由原子核外的电子放射的。
宇宙放射能量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进程。它放射的电磁波是一个连续波谱。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
费米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被锁闭电磁能量波,波色子是创生物质世界时释放的电磁能量波,不存在什么粒子
传递力的问题,力的作用就是宇宙电磁场阴阳对立感应效应作用(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
费米子物质吸收波色子能量波而增加它的能态,同时增加温度(相反则降低温度)。
 
 
 
                第三章  化学易
    第一节:元素生成图(重释元素周期表)...易学卦象叠加演绎
    我们知道,宇宙演化是不分科目的,人类在对宇宙的认识深化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认识宇宙演化规律的本质,必然是从宇宙演化的各种领域不同的层次分科进行探索研究,当我们的认识可以追索到宇宙源头的时候,这种分开独立的研究就有必要综合了,在整体上把握它更一般的规律。
    在以前的章节中,我们从宇宙大爆炸创生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的物质 物体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知道宇宙是通过它的电磁能量波的阴阳对立感应作用而创生物质世界的,并从微观上发展到了原子核的层次,从微观原子核的层次到宏观物质发展情况又如何呢,这要化学易来作一步的阐述了。
   对于化学史的发展,21世纪的人类没有不知晓的,过多的细节不是本书讨论的问题,在本书只想透过很多化学现象研究升华出更具本质规律的东西来。
   宇宙创生演化到原子核的层次后,其温度经过亿万年的时间降低下来。这一过程中,从氢原子核聚变而渐成氦核氧核铁核等元素周期表中各种元素,其中铁核是最稳定的,它再也不能释放核能量而发生核裂变和核聚变了,比铁重的会经过裂变而成铁核,比铁轻的经过聚变成铁核,所以自然界中冷星太多由铁组成。
  下面我们对各种元素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背后的本质规律:
   那么,宇宙电磁场的阴阳对立平衡作用在原子分子的化学领域是否还成立呢?
   回答是肯定的,也正是这种阴阳对立作用创生原子分子物质。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阳核俘获自由电子而成的,自由电子正是负电子阴性能量波,它绕阳核在核外作高速的旋转运动(可以用几率波函数表述)。
   阳核是由带正电性的质子(质子数目决定其元素的原子序数)和不带电性中子组成。质子数一般与中子数相同,不相同的是它的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核外围绕与原子序数相同数目的电子而成原子,原子因减少/增加核外电子而成阳离子与阴离子。阳离子与阴离子极不稳定,阳离子易与别的阴离子结合,阴离子易与别的阳离子结合而成不带电的分子。这不就是易说之阴阳平衡协调规律在起作用吗。
    元素(原子)外层有1—6个电子层(这不就是易说之六画卦吗)随着层数的增加元素(原子)就越来越重,体积越小,最外层带有1 到8个电子,下面介绍元素生成图谱:
1.电子层数不同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成为族。
2.最外层带1个电子的IA族金属元素性质最活泼,最容易与VIIA VIA族的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盐,带2个电子IIA族元素性质亦类似。两族元素容易失去电子而成阳离子。
3.最外层带7个电子VIIA族非金属元素性质也最活泼,与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化合。最容易获得电子而成阴离子。
4.VIA  VA族元素最外层带6/5个电子,性质不很活泼,须与它族元素共用电子而使最外层达8个电子而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极不稳定,易与金属元素结合成盐类矿物,两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增多,最外层有些电子变为游离电子而使它成为金属。
5.IV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个(易说之四象卦?)性质最稳定,通过自身的原子共用电子成8个电子坚固结构,自然界能找到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碳粉),它是生命易中生命演化的最重要元素。
6.O族(VIII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易说之八卦),此族元素最稳定,不与其它族元素化合,称其为惰性气体。
7.三个电子层以内的各族元素中,IA、IIA、IIIA除B以外,其最外层有1-3个电子两极易游离而成金属元素。IVA、VA、VIA、VIIA、O族元素容易共用电子或俘获电子而成非金属元素。(三画卦成卦的含义表现?)。
8.超过三个电子层的各族元素中,除VIIA族元素最容易俘获电子而成非金属外,(VIA族砷除外)其余全部为金属元素(包括副族),说明其最外层电子极易游离(数量太多同性电子相斥)。
9.副族IB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个,其电子游离成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如铜、银、金。其他族元素(如钛、铬、锰、铁、钴、)由于其外层电子数目多而互相排斥而不能俘获电子而成金属。
10.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很多元素具有放射性而衰变(是其电磁能量场向外放射能量波)生成铁核和惰性气体(如氪)。
11.铁元素是有四个电子外层(四象?)。最外层8个电子(八卦?)的金属元素,其性质最稳定而成宇宙冷星的主要成分,这是否易学八卦中坤卦(坤为八,为0)厚德载物万物归宗数理意义的诠释?
从以上的元素生成我们可以归纳如下易理:
1.从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生成与性质可以推断:易说之画卦迭加生万物是说明上述元素生成过程的,六层而止代表在原子层面,画卦迭加只到六画,这与《易经》论述相符。超过六层的元素(甚至六层以内都是)大都不稳定,因不能满足阴阳平衡协调论而不存在于宇宙中。
2.从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1—8个,说明元素生成具有周期性可以推断:易说之八卦迭加生六十四卦生万物演绎说明上述元素周期性生成过程。
3.宇宙电磁场阴阳对立平衡规律正是决定元素衍生的本质规律。
 
   第二节:分子生成图——易道阴阳对立平衡规律重复演绎
在化学发展史上,金 铜银在人类发明用火后,就在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古印度被提炼出来用于装饰及改善生产工具了,中国在青铜器和铁器冶炼方面是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炼丹术(用于长生不老之术)炼出了象汞硫化汞等一大批矿物性质的丹药。
近现代西方化学的发展史,是真正人类利用化学原理与方法合成各种化合物分子的辉煌过程。这里不在赘述。
下面我们从宇宙电磁场演进在分子层面的创生图景中提炼其深刻的本质规律。
在恒星以上的高能领域,虽然生成了氢核及各种元素重核,但因自由电子波的能量过高,这些元素核还不能俘获它而生成分子。
在一些质量较少小的恒星(小于太阳质量),恒星很快燃烧完它的核燃料而大幅降温,当它低于几千度时,自由电子波就可以被各种原子核俘获而变成原子或共用电子而合成化合物分子,这时恒星就慢慢变成冷星行星。
以地球为例,地核中心温度达10000度,地幔有3000—6000度,地壳深层1000—3000度,表层零下几十度二十几度几百度,岩层有各种单质金属和化合物矿物共生体。火山喷发生成了各种气体和硫磺等,外面包裹了含各种气体大气层,表面有大量的海水覆盖。海水有各种矿物盐,组成以上物质包括了元素周期表中绝大部分的元素。
化学家们把地球上的各种物质进行分离,发现了各种元素,门捷列夫把它总结成元素周期表。(上节有分析)化学家们还把各种物质进行分类(无机物部分):
1.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硫化物。
2.酸 碱 盐类化合物。
3.单质(金属 气体)。
4.多化合物玻璃体分子等。
下面就上述物质进行分析:
自然界存在常见氧化物:Fe2O3 .   AI2O3 .  
Fe2O3:   O—Fe—O—Fe—O   Fe+3     O-2
每个铁Fe原子提供3个电子:2x3+=6+个
每个氧O原子接受2个电子:3x2-=6-个
6+ + 6- = 0      正负电荷对立平衡
AI2O3:   O-AI-O-AI-O    AI3+   O2-
每个氧O原子接受2个电子:3x2-=6-
每个铝AI原子提供3个电子:2x3+=6+
6- + 6+ =O     正 负电荷对立平衡
自然量最常见的盐:NaCI   CaF2
NaCI:   Na—CI   Na+1    CI-1
每个钠Na原子提供1个电子:1x1+=1+
每个氯CI原子接受1个电子: 1x1-=1-
1+ + 1- = O    正负电荷对立平衡
CaF2:    F—Ca—F   Ca+2     F-1
每个钙Ca原子提供2个:电子: 1x2+ =2+
每个氟F原子接受1个电子: 2x1- =2-
 2+ + 2- =O   正负电荷对立平衡
自然界常见单质:石墨  成分为碳C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石墨是层状结构:              —C—C—C—
 
每个碳原子提供4个电子,又接受4个电子,共用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C: 4+ + 4- = O    正负电荷对立平衡
由上面例子结论可以推断:无机物是由元素以正负电荷对立平衡(化学价为0)即每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稳定状态存在于自然界的。这就是宇宙电磁场阴阳对立平衡作用规律起作用的有力证据。
 
 
 第三节:有机分子生成——生命诞生
有关地球这个生命之地,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有多种学说版本,每种学说都有它的客观证据:
1.地外说:科学家对陨石及彗星尾部物质进行检测,发现了H2O  NH3  CH4  氨基酸  核苷酸等可以构成生命的有机分子物质,说明宇宙合成无机物时,也合成上述有机物分子,而氨基酸被现代科学认为是构成生命最关键最重要的物质。
2.自生说:据科学家研究,地球壳层是在地球由恒星状逐渐冷却降温而形成的,早期由于地壳较薄,地球表面的火山爆发频繁。火山爆发形成地球大气层,成分主要有水蒸气H2O  N2  NH3  CH4  CO2等,在雷电的作用下,合成氨基酸糖核苷酸等有机分子。有科学家模拟大气成分  放射条件在实验室合成氨基酸。雷电是正负电场融合放电时释放能量而产生的现象,由此可知,生命物质的创生还是离不开宇宙电磁场正负电子阴阳对立作用。
有机物质在地球的水蒸气不断蒸发—降雨—蒸发的过程中,在积水成洼的特定环境逐渐浓缩,氨基酸聚合成多肽即蛋白质,核苷酸聚合成核酸(RNA  DNA),单糖聚合成多糖,其他重要的有机大分子如脂类物也可能由有机小分子聚合产生。
在各种有机大分子自生自灭的时期,一类能够自我复制的有机大分子以较快的速度逐渐积累,这类大分子就是多聚核糖核酸(RNA)。RNA同时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是它能够以自身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规则(A."U.G."C),复制出一条与自身碱基序列互补的另一条RNA链,从而实现自我复制。RNA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单链能折叠形成较复杂的三维结构,从而具备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因此RNA能够催化自我复制的聚合反应,在原始海岸边的潮汐水洼中或潮湿的粘土上大量累积,形成过一个所谓"RNA世界"。
此后处在同一环境中的RNA与蛋白质分子可形成协作关系,实现两种有机大分子之间的优势互补。蛋白质的催化功能比RNA强得多,蛋白质对RNA一蛋白质协作体系的贡献在于它作为酶能够高效率地催化互作体系中两种大分子的聚合反应。
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大分子之间的分工合作日益紧密,而且增加了新成员--脱氧核糖核酸(DNA)。早期RNA分子独立承担的贮存遗传信息和催化作用这两项功能,分别由单项能力更强的DNA和蛋白质取代。更稳定的DNA成为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蛋白质作为催化多分子协作体系各种聚合反应的酶,而RNA则变成了实现DNA和蛋白质之间遗传信息传递的中介。这样就形成了DNA-RNA一蛋白质协作体系。
生物大分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自然形成极小的泡状小室结构。这些泡状结构外包脂类分子,内有其它物质。泡状结构可以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具有原始的代谢能力。试验表明这类泡状结构还具有出泡繁殖能力。当这种自然产生的小室结构内包容了RNA一蛋白质大分子协作体系或DNA-RNA一蛋白质基因组体系时,即形成了最早的原始细胞。这类原始细胞在吸收环境中有机分子和能量利用等方面的效率明显高于裸露的大分子协作体系或基因组体系,同居一室的大分子之间的协作更趋紧密,蛋白酶的催化反应更专一,大分子复制更加精确。从而生成太极状态的原始生命。如病毒细
菌(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